醫學倫理與典範教育-小小的愛無限生機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五年級許嘉珊


今天下午聽了盧俊義牧師的演講。是一場很特別的演講呢,結束之後我想著。在北醫唸到了五年級後的今天,聽過的演講說起來也不少了,只是這次的演講人並不是個醫師,但他所講的一切,卻又和即將成為醫師的我們緊密相連著,使我獲益匪淺,上了很令人難忘的一課。


首先,盧牧師提到了蔡巧女士,是一個高齡九十八歲的老阿嬤了。年輕的時候她就拿到了護理師和助產士的正式執照,那在技術缺乏、衛生條件不良的當時,是多麼罕見而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她造福了無數的坪林人,不收費,不顧自己的勞累,心中只有助人這個念頭。現在幾乎一半的坪林人都是給蔡阿嬤接生的呢!還有安芳蓮(Dr. Florence)女士,她執意不支薪為台東基督教醫院服務。雖以小兒科為專長,但輪值急診時,則是無所不包的全科醫師,照顧病人全心投入,令東基上下及病患十分敬佩。另外還有白寶珠白姑娘,無怨無悔的照顧當時大家避之惟恐不及的痲瘋病患;施乾先生及其妻施照子女士,收容乞丐和孤兒,幫助且再教育他們...這些人,奉獻了自己的一輩子,盡心盡力,為的都只是讓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能過的更好。


是什麼給了他們動力呢?我不禁好奇到。盧牧師說的沒錯,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累積了多少,而是在於你分享了多少,而在這些人身上,我看到了最好的典範。這就是一種無私的愛吧!像父母親對子女一般,不求報酬,無悔付出的愛。一個人會因自己付出的而擁有更多,當開始去付出、去分享,儘管外在環境困頓,甚至窒礙難行,但相信我們的內心,將會是充實而富足的。「他們大多不是醫師,同學們注意到了嗎?」盧牧師如是說著。他們不是醫師,但是他們卻給我們上了最好的一課,告訴了我們身為醫者必須要有的胸懷和素養,那就是無私無悔的去關心、去付出、去分享。多關心一點,多付出一點愛,這個世界會更溫暖。


在現在這個社會價值下,以及健保制度的擠壓下,難免會看到有些醫生為了多看一些病人,多賺一點錢,對每個病人都草草帶過,可說是只把病人當成一種賺錢的工具來看待。唸到五年級了,未來要走的路可說是越來越明確,但是心中難免浮現了一個問號:將來的我,會成為什麼樣的醫生呢?馬偕小兒科主任黃富源醫師告訴我們,想要賺大錢,不要來當醫生!開玩笑說著這話的他,表情卻是驕傲自得的。那是一個好醫師的典範吧,我想。當初面試進來北醫時,自己對面試官說的期許我都還記得。當初的我說著我要成為一個視病如親,是看病人而不只是看病的好醫生。我認真的的希望,並期許自己...我不會辜負他們,和我對自己的期望。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