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馬拉松/Mingku陳彥龍傳道

上個星期日如果早一點來教會的兄姊,應該會覺得很麻煩,因為整個仁愛路都交通管制了,原因是舉辦了一場馬拉松比賽。隔天的報紙就有這場馬拉松的一些報導,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一則報導說,這場馬拉松比賽跑完全程中,年紀最小的只有六歲,原來這個孩子在這一次的比賽之前,就已經去參加上個月的花蓮太魯閣馬拉松,他們一家子都從小就開始跑馬拉松比賽,報導說他最後十公里就開始一直哭,哭不停,而且膝蓋疼痛難耐,知道快要跑完了,才不哭了。他的教練說,他們都是跆拳道選手,參加大賽都會心裡膽怯,跑馬拉松是為了要訓練他們的意志。


不過專業的田徑總會及醫生卻認為太小參加馬拉松並不適合,這並不會幫助孩子在心肺功能上有所加強,反而會影響骨骼的發展,偶爾為之還可以,但長期訓練還是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再開始。


自己還沒讀神學院之前,有去參加過一次花蓮太魯閣馬拉松比賽,那是第一次參加,就選擇了比較短的賽程,算是一次體驗。想一想那時跑的距離算是短的,可是真的很需要肌力跟耐力,除了身體要能配合這麼長時間的體能消耗,連精神力都要很專注的支持。我只記得後來真的受不了了,就慢下來用走的,可是發現停下來用走的卻更辛苦、更累;因為一下子肌肉、意志都緩慢,反而覺得還不如硬撐到底的好。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倒頭就睡,因為真的太累了。所以看到這個新聞,真的很佩服這個孩子;雖然就醫學或專業的看法,年紀這麼小實在不適合,但我相信對這孩子來說,這是一次很棒的經驗,在他生命裡面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件。


大約四十三公里的路程,這孩子用了五小時多跑完,在我們人生跟信仰的賽道上,我們要用多久的時間去完成呢?保羅說:「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三13、14)我想我們對於時間應該不會有太多的意見,信仰是一生追求的,如果一定要用什麼時刻來作為標記點,那我想最適當的應該就是「死亡」的那時,這也是基督教信仰對於死亡非常不一樣的看法,儘管身體、世上的親情或是其他的,都是一個結束,可是對於那永生的盼望,卻是我們不變的喜樂與祝福。


也或許有人會說是耶穌再來的時候,可是聖經明明告訴我們,當那日子來到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就好像小偷突然來到一樣。若有人可以明確告訴我們某一個時間點,耶穌會來,那真的很奇怪了,因為除了父上帝知道,沒有人可以明白這時間的奧秘。但也正因為如此,耶穌所講的十童女的比喻對我們來說就是很重要的提醒了,我們是那五個已經準備充足的,等候耶穌來到的,還是那五個一點都不警醒,任憑一切消耗,而到了新郎來的時候,只能在一旁哀哭切齒了。


一旦開始了就不要輕言放棄,這是跑馬拉松很需要的意志,即使停下來用走的,也要硬撐把全程的賽道走完,不止是馬拉松,我相信任何的比賽,不到時間終了的那一刻,所有的運動選手必定都把持著「堅持到底」的信念,這就是運動家最重要的精神。當保羅說要向著標竿直跑,就是以自己為例子,來鼓勵教會的信徒們,也要在信仰的功課上面,盡心、盡力、盡性地努力。我們每一個人在信仰的馬拉松賽道上,或許有的人才剛開始起跑,有的人已經跑一半了,有的人感覺跑了三分之二了,無論我們跑了多遠,請記得,不要輕言就放棄。


自己正式進入教會生活應該算是從上了國中開始,每個禮拜按時參加團契聚會,出席主日禮拜,還去唱聖歌隊,感覺好像那個年代每個在教會長大的孩子,都是這樣。主日學、少契、青契到社青;而且到了國中,就要開始去參加聖歌隊練習,也不管會不會看譜,反正去唱就對了。這樣一晃眼,已經長大了,而且還在教會當傳道師,這一路上並非都是很順遂的,上帝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並沒有應許天色常藍、花兒常開。就像在跑馬拉松的時候,都會遇到所謂的「撞牆期」,整個身體的負荷已經到了極限,開始會有頭暈、想吐的感覺,如果在這時就放棄了,那身體的肌耐力就不會進步,而是要咬緊牙關撐過去,便會發現自己的體能比以前更進步一些,選手就是要這樣不斷地去突破生理及心理的「撞牆期」。


信仰的道路上,自己也是走得跌跌撞撞,特別是在要考高中聯考那一年、大學期間以及退伍後的茫然。上神學院的一門課,老師要我們每個人都上台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故事完全是一直線的,甚至有同學將信仰歷程用另一個顏色代替,每個人在坐標軸上,都是起起伏伏、有高有低。很有意思的是在人生的高峰點,不一定信仰歷程也是高點,反倒在自己最低潮的時候,卻發現原來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


我們也可以自己試著畫出生命的歷程,在這信仰的馬拉松上,求上帝幫助我們。用感恩的心感謝,每一步腳印都踩著上帝的步伐,用信心的倚靠,每一時刻上帝都在一旁為我們歡呼。或許有時真的很累了,那就停下腳步,調整一下呼吸,或許眼淚結晶的喜樂,是上帝給我們最甜美的禮物。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