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受難週每日靈修

受難週 星期日~和散那!主啊,拯救我們
經文:路加福音19:28-44

這天,終於來臨了,耶穌來到這世上的目的,就是要走向上帝為祂預備的道路。這條路是一條「不歸路」,只有不斷地進前,七天的路程,彷彿走過一生,直到最後的死去,才成為人群中所呼喊的那位「奉主名來的君王」。然而,祂是嗎?祂真的是那位人群所期待的君王嗎?

棕樹節那一天,也就是耶穌走進耶路撒冷的那天,祂受到人群夾道歡迎。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在電影中,那些出去打戰的君王或將軍,當他們打勝仗之後,他們回到城裡面,常常被人群夾道歡迎。耶穌進城時,也受到這樣的待遇。在人群中,有些人曾經與耶穌相遇,看過祂行的神蹟、聽過祂的教導;也有些人從來沒看過耶穌,只是聽說過祂所行的神蹟。恰好,再過幾天就是逾越節,許多人從各地聚集在耶路撒冷準備過節。因此,他們看到耶穌進城,就在城門口迎接耶穌的來到。
當他們在路上用棕樹枝、衣服鋪在路上時,表達出對於耶穌的期待,期待祂成為君王,因此,沿途高喊著「願上帝賜福給奉主名來的君王!天上有和平,榮耀歸於至高上帝!」(路19︰38)他們盼望耶穌是他們所期待的君王,用凱旋歸來的儀式,期待耶穌成為他們的救主,所以,他們高喊著「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9,和合本)他們期待耶穌取代了當時的猶太人的王,好翻轉他們被統治的命運。
耶穌知道眾人的心思意念,卻在事前藉由尋找小驢成為祂進城時的坐騎,早已透漏出祂所要做的和眾人所想的不同。耶穌並沒有拒絕眾人的夾道歡迎,但不是騎駿馬,而是代表卑微的小驢。這意味著,即使要成為王,就像門徒在爭論誰最偉大時,耶穌對門徒說「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太20︰27,現代中文譯本)耶穌自己當一個典範,祂成為那個最卑微的王,是一個服事人的僕人。最後,這位王符合眾人所呼喊的「和散那」,也就是「拯救我們」的呼喊。只不過,是用人所意想不到的方式,也就是透過祂的受苦、死亡,讓人得著拯救。
在棕樹節主日中,許多教會擺放了棕樹枝、衣服,模仿當時的情景。即使,我們知道被夾道歡迎的耶穌,是透過祂的死來服事人,成為那位和散那、拯救我們的主。然而,不可諱言地,當我們和眾人一樣拿起棕樹枝,向著扮演耶穌的人,不斷呼喊「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時,內心會跟著雀躍。因為,我們心中仍期待耶穌來,可以滿足我們在世上的需要。無論是金錢、地位、事業、家庭,當我們陷入困境時,總是期待耶穌翻轉命運,並且帶給我們豐盛的恩典。或許,這樣的期待是無可厚非的,卻不是耶穌來的真正目的。
我們就像眾人一樣,只知道高喊「和散那」,卻不知道耶穌是透過祂的死來施行拯救。或許,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可能會抗議說「我不是像你說的那樣」。不過,我們捫心自問,在接下來的「受難週」,我們用怎樣的心情,用怎樣的行動來表達我們內心真正的「知道」呢?我們仍繼續過平常的生活嗎?還是跟隨耶穌受難的腳步,一步一步跟著祂走向各各山,一起被釘十字架,也一起復活呢?



受難週 星期一~潔淨的時刻

經文:馬可福音11:12-19

經歷了昨天進城的激情,今天應該比昨天更平靜才對。確實,耶穌在伯大尼過夜之後,再次進入耶路撒冷城,並且走進了聖殿。那是一個敬拜上帝的地方,是讓人心情得著寧靜、平安的地方。即使,耶穌早已三次預言,祂將受苦、受死,甚至,眾人都知道,就是在幾天之後,祂將實現預言。在面對生命中終極的挑戰,耶穌到聖殿尋求寧靜、平安,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了。
不過,事情的變化總是令人無法意料。耶穌一到聖殿,可能只是在最外圍的外邦人院,根本還沒有踏進聖殿裡面,耶穌就開始潔淨聖殿的行動。祂把所有在聖殿裡做買賣的人趕出去,推倒他們的生財工具,包括桌子和凳子。許多人會認為那是這些做買賣的人,他們與聖殿裡的宗教領袖勾結,耶穌為了公平公義而發怒。當然,若如此,耶穌應該生氣,因為原本禱告的聖殿卻被拿來做追求利潤的生意。不過,耶穌絕對不是因為他們賣東西賺錢而生氣,而是他們讓敬拜上帝成為一個重擔。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正處在猶太人逾越節之前,許多人開始遠道而來。為了讓他們不用長途跋涉帶著獻祭的牲畜來,這些做買賣的提供了這樣的服務,只是他們哄抬價錢,導致成為獻祭者的負擔;同樣地,兌換錢幣的人,他們提供的服務是讓必須繳納聖殿稅的猶太人,可以方便將帶有偶像崇拜意義的羅馬錢幣兌換成適合的貨幣,卻因為攤販收取過高的服務費或費率,也造成奉獻者的重擔。因此,焦點在於這些做買賣的所做所為,擾亂了敬拜者的心靈。
其實,耶穌潔淨聖殿的行動,在當時的宗教領袖的眼中,祂才是阻饒聖殿敬拜的元兇。因為,當耶穌推倒那些桌子、凳子時,這讓來到聖殿的猶太人無法獻祭以及奉獻。因此,宗教領袖生氣,導致想要殺害耶穌,這確實是不可取,卻也可以理解他們的反應。只不過,這也反映出他們確實無法理解耶穌潔淨聖殿的意涵。耶穌來不是要阻止人獻祭與奉獻,反倒是盼望這樣的信仰行為是不受到外界的干擾和阻礙。因此,耶穌潔淨聖殿,主要不是在阻止不公義的發生,更重要的是盼望每個來到聖殿敬拜上帝的人,都可以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祂。
在受難週的第二天,當我們回到了教會,進入了禮拜堂,我們想要追尋片刻的寧靜、平安。即使在家裡,透過靈修,也盼望在思索耶穌受難的同時,得著些許的寧靜、平安。然而,內心似乎仍然處在十分吵雜的情況,無法讓自己的心平靜。或許,這個吵雜聲是周遭環境所發出的聲音,汽車聲、捷運聲、機車聲、腳踏車聲,以及人們的聲音。不過,更多的時候,是內心的焦躁、不安,是自己的罪疚感,或者各種生命議題不斷攪擾我們,是我們在敬拜中無法得著寧靜,在服事中無法得著平安。此刻的我們,如同以賽亞書30︰15所說的「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和合本)在這裡的「歸回安息」,現代台語譯本翻譯為「反悔安歇」,意思「歸回」是有「悔改」(反悔)的意思。意味著邀請耶穌來到我們生命中,透過認罪悔改,潔淨我們的生命,才能得著真正的寧靜、平安。


受難週 星期二~憑什麼?
經文:馬太福音21:23-27、42-46

時間來到了星期二,距離耶穌受難的日子又近了一點。耶穌和門徒從伯大尼返回耶路撒冷。在路上,門徒們看到了耶穌前一天詛咒過的那棵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耶穌就利用這個機會教導他們,祂談論到信心的問題,只要有信心,就能做看起來不可能的事,祂說「只要有信心,你們在禱告中所求的一切都會得到。」(太21︰22)對比於無花果樹,沒有按著季節時令結果子;從信仰來看,一個人沒有信心,那麼在靈性上就是枯乾、就是死了,就無法結出果子。
在聖經中,耶穌所面對的那群猶太宗教領袖,就是像那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外表可能十分虔誠,內心卻是相當虛偽。因此,當耶穌再度回到聖殿裡,遇到這些宗教領袖,包括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長老。他們開始質疑耶穌教導人的時候所展現的權柄是從哪裡來的。他們說「你憑什麼權柄做這些事?是誰給你這權呢?」(太21︰23)面對他們的敵意,耶穌並不想直接回答問題,反倒是問了一個讓他們連答都不敢答的問題,也就是施洗約翰洗禮的權柄是從哪裡來的?是從上帝那來的?還是從人來的?他們不敢回答的原因是,群眾認為約翰是先知,他為人洗禮的權柄當然是從上帝那來。若承認約翰的權柄是從上帝那來,就會被質疑他們為何不相信約翰所傳的。在這兩難之中,他們只能說「不知道」。宗教領袖的虛偽,就是他們知道答案,卻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和利益,選擇了不回答來逃避問題。
當他們選擇逃避問題時,已經顯明了一件事,當他們質問耶穌「憑什麼權柄」時,反倒是彰顯了耶穌的權柄大過他們所想的。對於耶穌來說,三天後,祂就要走上十字架上了,這時候,居然還浪費時間和這些虛偽的人對話。祂的時間寶貴,還有更多值得做的事,也有更多值得祂去教導的人。然而,耶穌仍花時間陪伴他們,盼望他們能夠聽得進去。因此,耶穌用「壞佃戶的比喻」來提醒他們,他們拒絕上帝國的邀請,也阻止人進入上帝國,最終他們將要被審判。就如耶穌對他們所說的「所以,我告訴你們,上帝要把他的國從你們當中奪走,賜給那些能結果子的人。」(太21︰43)耶穌暗示原本上帝國屬於這些宗教領袖的,但是因為他們不結果子,最終,上帝國將要從他們手裡奪走,賞賜給那些能結果子的人。宗教領袖的虛偽,讓他們即便知道真理,也不願意堅持,更想要破壞它,最終,藉著他們的運作,讓耶穌走上十字架上的道路。
時間剩下三天,當耶穌走上十字架的時候,看起來是黑暗的時期,卻是迎向光明的時刻。在生活中,當我們面對是否實踐真理的抉擇時,總是思考到一旦堅持真理,將會被人恥笑,因為這樣將會損害一些人的利益。耶穌堅持真理,當祂面對指責的時候,祂堅定地走在真理的道路上,甚至為了真理而走上十字架受死。當我們堅持真理的時候,必然面對一些挑戰,有時候犧牲了一些人際關係,有時候犧牲一些利益,更有可能,為了真理付出生命的代價。就如同馬丁路德金恩,為了人權,卻被人槍殺一樣。當我們實踐真理時,有人會質疑我們「憑什麼權柄?」而我們將勇敢地說出「憑著上帝那來的權柄」!


受難週 星期三~猶大的背叛
經文:馬可福音14:1-2,10-11,17-21

距離耶穌的死剩下兩天了,日子越來越逼近,肅殺的氣氛也越來越濃了。感覺到邪惡的力量慢慢地逼近,好像已經在身邊了。確實,密謀要殺害耶穌的宗教領袖,聚集在大祭司的家中,未審先判,要秘密逮捕耶穌,並將祂處死。唯一的問題是如何抓到耶穌呢?當然就是與耶穌親近的人接觸,那麼在十二位門徒中挑選一位絕對是上策。恰好,身為十二門徒之一的猶大,走進了他們的視線裡,這可是「人選之人」,是興起這場腥風血雨的造浪者。
聖經描述當猶大決定出賣耶穌的時候,撒旦就進入了他的身體。根據約翰福音13:21-27的記載,就在耶穌預言有人要出賣祂的時候,祂的門徒都很驚訝,並且想知道倒底是誰。耶穌透過蘸餅的動作,指出猶大將是那位出賣耶穌的人。這時候,猶大並沒做出反駁,反倒是接過了耶穌給他的餅之後,撒旦就進入他的心裡,耶穌對他說「你要做的,快去做吧!」最後,猶大就出現在宗教領袖的眼前,一起商議怎麼出賣耶穌。
或許,猶大的背叛有點出人意料之外,一個跟隨在耶穌身邊的人,理應對耶穌有更多的了解,甚至應該也與耶穌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就好像,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似乎也應該了解耶穌不少,甚至,如我們常唱的詩歌歌詞「至好朋友就是耶穌」,在信仰或生活中,因著與耶穌相遇的經驗,早就與祂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因此,若問我們是否會像猶大一樣背叛耶穌,應該會毫無思索地回答「不可能」。不過,真的是如此嗎?當我們靜下心來的時候,仔細去思考,或許,我們將看到自己內心的黑暗面,可能就無法那麼確認自己不會背叛了。
耶穌和人不一樣,祂好像早就知道這件事,對於事情的發展,完全是在祂的意料之中。當門徒猜不到背叛耶穌的人是誰的時候,甚至,可能連猶大自己也還在猶豫、思考中,根本談不上已經做出決定。耶穌就已經知道,猶大將會出賣祂。有時候,有人會幫猶大講話,認為猶大執行了上帝的意志,就是透過他完成了拯救世人的計畫。確實,若沒有猶大,或許耶穌就不用上十字架了。但完成上帝的計畫,即使沒有猶大,仍有其他人可以取代,甚至可能根本不需要猶大這個出賣耶穌的角色,還是能夠完成計畫。
人的軟弱,上帝知道,因此,猶大的背叛,對於上帝、對於耶穌是意料之中的事。然而,猶大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做出背叛耶穌的行為。當耶穌結束了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之後,猶大用親吻出買了耶穌,讓士兵知道祂就是所要抓的那位耶穌。當事成了之後,猶大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鑄成了大錯,他懊悔已經來不及了,最後還了錢,就去自殺了。(太27:1-10)
今天,耶穌為人受死的日子越來越接近了,我們預備好自己了嗎?在我們生命中,是否有一些事讓我們有許多的罪疚感呢?不管,這些事是我們預料之中,還是預料之外的。內疚感所帶來的強大力量,可能讓我們沈淪在罪惡之中而不可自拔,因為一旦我們清醒了,強大的罪惡感就會讓我們退縮,甚至如同猶大一樣自我傷害,甚至是自殺。被猶大出賣,最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祂來到這世上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我們的罪疚感,迎向更光明的生命。只要我們預備好,在兩天之後,預備讓耶穌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吧!



受難週 星期四~新的命令
經文:馬可福音14:12-16,22-25

再一天,耶穌就要離開門徒,開始受苦、受難的旅程。剩下的時間不多了,耶穌想要好好地和跟隨他的門徒道別。恰好,這一天的日落之後,就是逾越節,他們在下午的時候,開始預備過逾越節。對猶太人來說,逾越節是日常的一部分,當耶穌要求門徒去預備地方好可以吃逾越節晚餐時,門徒習以為常,且抱持著期待的心。殊不知,這個逾越節晚餐,將成為耶穌受難前的「最後的晚餐」。
逾越節的晚餐是猶太人紀念上帝為他們祖先所行的拯救,也就是上帝呼召摩西帶領他們脫離埃及的壓迫。這個歷史事件,對於猶太人是意義非凡,值得每一年透過逾越節的晚餐訴說出來。然而,即將面對受死的耶穌,將這個逾越節的晚餐進一步昇華成「主的晚餐」(太26:26-29)。祂拿起餅來,說「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說「這是用我的血」,預示了他將透過十字架上的獻祭,代替逾越節獻祭的羔羊,施行對世人的拯救。
這天,被稱為「濯足節」(Maundy Thursday),在拉丁文是「mandatum novum」,也就是新的任務。當他們在吃晚餐後,耶穌為他們洗腳,最後教導他們「新的誡命」,也就是在彼此相愛中,讓人認出他們是耶穌的門徒。(約13章)這意味著,當耶穌為門徒洗腳,是以身作則地示範如何彼此相愛,耶穌將彼此相愛與彼此服事連結在一起,這就是耶穌所要提出的「新的任務」。
然而,耶穌所教導不只是停留在「洗腳」,透過彼此服事來彼此相愛,更是擴展到祂即將被抓,被釘十字架上所彰顯的愛。這樣的愛,並不是那麼輕易就能夠給予的。就在客西馬尼園裡,耶穌帶著祂的門徒一起禱告,但門徒們卻沒有一個人可以保持清醒。特別是,人總是在屬靈上沈睡,常常受到這個世界的誘惑。我們想要彼此相愛,卻往往落入了自私、自我保護的情境之中,常常做出彼此傷害的事。就如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父親哪,若是這苦杯不可離開我,一定要我喝下,願你的旨意成全吧!」(太26︰42)若從自私的角度,耶穌盼望釘十字架的「苦杯」離開祂,可見給予這樣的愛是困難的;不過,耶穌和人不一樣,「照你的旨意成全吧!」。最終,耶穌給予世人最大的愛,那就是為人犧牲生命,好讓人得著拯救,成為上帝的子民。
許多教會選擇在受難週的星期四舉行「洗腳禮」,這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困難的。一方面,是穿了一天的鞋子,腳往往會有一些異味,更嚴重者可以說是臭氣熏天;另一方面,服事者與被服事者都會有許多的尷尬、害羞,彼此都不習慣洗人的腳,或者被人洗腳。這樣的情況,突顯了彼此相愛、彼此服事的困難。特別是,當我們的靈性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往往就會拒絕別人的愛以及服事,就好像許多人也拒絕十字架上耶穌對人的愛一樣。再過一天,耶穌付出了他最大的愛,我們願意接受祂的服事嗎?而我們是否也願意按照耶穌的命令彼此相愛呢?願我們每個人都在上帝賞賜給我們的恩賜、才能中,透過彼此服事來表達彼此相愛。


受難週 星期五~耶穌受難日有什麼美好?
經文:約翰福音19:16b-30

終於來到了這一天,耶穌被抓、被鞭打、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就如同多年前,Mel Gibson自編自導的《受難記》給人的感受一樣,耶穌的受難過程,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過,這一天被稱為「Good Friday」,直接翻譯為「美好的星期五」,但是,這一天所發生的事絕不會被認為是「美好」的。事實上,這裡的「Good」應該回到古英文的意思,是「聖潔」、「公義」的意思,也就是這一天是聖潔、公義的一天。
這天所發生的悲劇,從根本上來說,耶穌受難日是關於上帝的恩典和愛的故事。耶穌展現了祂如此完美的愛,祂為了世人的罪付出了代價,讓世人得著白白的恩典和愛。就如同約翰福音3︰16不斷提醒著我們「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上帝的愛是如此地堅固,即使人類從伊甸園開始就犯罪,直到現代,人不斷破壞上帝所創造的世界,也不斷傷害祂所創造的人。但是,上帝的愛仍然是永遠不變的。
然而,面對上帝的愛,我們是否可以坦然無懼地接受呢?還是我們仍然躲躲藏藏地,不願意讓我們的朋友、親人、鄰舍知道我們是跟隨耶穌的人呢?還記得那位安葬耶穌的亞利馬太人約瑟,他因為害怕猶太人的領袖,不敢公開自己是耶穌的門徒。(約19︰38)然而,耶穌受難是一個轉折點,當耶穌死後,他提起勇氣去見彼拉多,盼望能夠獲得准許可以領耶穌的身體。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這是必須公開他的身份。這讓我們想到,當耶穌被抓的時候,彼得因為害怕別人傷害他,而三次不認主。可想而知,當時的肅殺氣氛,凡是與耶穌有關的人,他們的生命隨時都會受到威脅。因此,當亞利馬太人約瑟願意領回耶穌的身體,為耶穌舉行葬禮安葬,這展現出他的愛與勇氣。
恐懼往往讓我們隱藏自己基督徒的身分,成為秘密的跟隨者。這樣的恐懼,可能來自於別人的異樣眼光、嘲笑,但也可能是認為自己很軟弱,所言所行與基督徒身分無法相稱。其實,這樣的恐懼是多餘的,既然耶穌為人釘在十字架上,是白白的恩典,是讓人感受到是多麼美好的事。那麼,無論恐懼是來自於他人還是自己,終究敵不過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彰顯的愛。藉著耶穌的受難,讓我們更加有勇氣,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祂。耶穌的受難日,這天,從人來看絕對不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從信仰來看,卻是一個聖潔的日子。然而,當我們克服一切的恐懼來到主面前,並提起勇氣背起十字架的時候,我們所得到完美的愛與恩典,那這天將成為生命中美好的日子。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