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香氣的行動

小時候,家族若有婚禮或告別禮拜,在東門教會舉行的時候,若跟在我爸爸的身邊,就會知道教會的一些重要人物。其中,有兩位長輩讓我印象非常深,因為,他們一看到我爸就會熱情地問候他。在他們言談之中,可以知道對我爸爸的熟悉,以及他們對於會友的愛,即使我父親長年在彰化生活,幾乎很少來台北或者回到東門聚會。這兩位長輩,其中一位是人稱「小老師」的黃傳吉長老,另外一位就是鄭連明牧師娘蘇明昭長老。因此,當我得知牧師娘蘇明昭長老突然間重病的訊息,一直到她蒙主恩召,那個在東門教會遇見我爸爸,不斷地關心他,疼惜他的畫面,一直湧現在我的腦海裡。一直到我來到東門教會牧會,牧師娘遇到我跟我說一句話,讓我更加確定,他對我父親以及愛屋及烏的愛。她說:「葉牧師,我真歡喜你能夠回來東門教會牧會!」對晚輩的我來說,重點不是我是否來東門教會牧會,而是感受到長輩對晚輩那樣疼惜的愛。

就如同神學家齊克果,他在《愛在流行》這本書中,他認為即使做了許多所謂「愛的行動」,包括慈善捐款、探望孤兒寡婦......等等,並不能真正證明對人有愛。他說「或許只是關心自己而不關心窮人,或許只是藉著施捨減輕自己的痛苦,而不是真心要減輕窮人的痛苦──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就不能真正叫做愛的作工。」簡單說,一個出於為自己好的愛,是無法讓人感受到他所做的事是「愛的作工」。當然,若仔細去看齊克果的文字,他是用很嚴苛的標準來看待「愛的行動」,沒有任何空間可以為自己想,一旦所做的稍微對自己有益處,那麼就不能算是愛的作工。當然,這是相當嚴苛的標準,幾乎沒有人可以完全做到。不過,若反過來說,一旦我們所作所為可以讓人感到有愛在作工,那麼就是一個有愛的行動。我想,蘇明昭長老的言行舉止,經常讓人感受到愛,那也可以說是愛的作工了。

在約翰福音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中,馬利亞用了相當貴重的純哪噠香油膏膏抹耶穌的腳。她的動作受到猶大的質疑,因為這香膏很貴,一斤大約就是一個工人一年的工資。因此,馬利亞的行動是相當奢侈的,難怪猶大要說「為什麼不拿這香油膏去賣三百塊銀子來分給窮人呢?」(約12︰5)確實,猶大所說的是一個愛的行動,不過,他的心思卻是令人質疑的,甚至,無法讓人體會到他真正的愛,因為,他不是掛念窮人,而是掛念那個金錢。(約12︰8)而馬利亞的行動,卻是一個真正「愛」的行動,並不是因為耶穌是尊貴的,所以才做這個行動,而是,馬利亞膏抹耶穌的行動是預備耶穌的死,就如同,在大齋節期,我們也是在預備耶穌的死一樣。而馬利亞用香油膏膏抹耶穌,讓整個房子也充滿香氣,就如同,我們用行動讓愛可以作工,最終,讓教會、社會都能夠充滿香氣一樣。
當我們懷念鄭牧師娘蘇明昭長老的時候,必然要想到她與我們同在的時候,經常關心人,疼惜所有的人,她那充滿香氣的行動。在我們懷念的時候,更加要學習她的行動,好讓教會中有更多充滿香氣的行動,讓那香油膏的香氣,也就是透過耶穌的死與復活,也透過蘇明昭長老的蒙主恩召,繼續流傳在東門教會,也繼續讓教會中有愛的作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