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領導階層的態度和特質

在《當我們同在一起》這本書的第三章談到了〈教會與機構團體的領導問題與原則〉,其中前面三個談到了領導階層的態度和特質,包括「設身處地地關注每個人」、「處理財務的原則」以及「領導者應有的特質」。所謂教會的「領導階層」除了牧師,包括長執、會長...等等,也包括每個有擔任教會任何職務的同工,甚至在書中也提醒「志工」也必須包括在內。

在書中引用了「聖本篤修會」的〈聖本篤會規〉對於院長職務的看法,提到了院長「除了言教,他更應該用身教來使他們明白各種美善和神聖的事」。在教會中,我們期待看到牧師能夠言教,也能夠身教,這是身為牧者的職責。當然,身為牧者的我也必須承認,因著個人的軟弱,還有許多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不過,不要忘記了,這是適用教會所有「領導階層」,也就是說,當我們在服事的時候,也必須言教與身教。其實,對於〈聖本篤會規〉來說,必須「言教」和「身教」是帶有因材施教的概念,因為有人用說道理的方式就能夠了解上帝的誡命,有人卻必須藉著模仿他人的行為而了解,書中也提醒,院長應該知道「自己所擔任的職務,即領導他人和因材施教,是多麼困難和辛苦」。確實,光是了解一個人的特質就必須花費很大的工夫,更遑論必須設身處地為這個人著想。但是,教會的領導階層的首要職責就是照顧人的靈魂,不只是要將教會管理好,也要照著人們的特質來領導。因此,領導階層必須拋開自我中心,完完全全地為別人著想,去聆聽他們內心所渴望的以及心中的罣礙。不過,書中也提醒不是對他人卑躬屈膝,而是設身處地地關心人。

接著,在第二部分提到了「處理財務的原則」,教會的負責人必須設法讓教會團體的財務狀況不出問題。不過,聖本篤會規提醒院長「不應該因為修院極為微薄的收入而擔心,反而要記住聖經上的這句話『你們要先求上帝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以及『敬畏上主的人,必一無所缺。』」這提醒我們,包括牧師、領導階層都必須注意教會財務的狀況,卻不應該太憂慮。教會的財務是由財務組負責統籌計畫。在使用金錢上必須小心,卻不應該製造憂慮、悲傷的氣氛,而是要帶有信心和盼望,知道上帝會知道一切所需要加添給教會。在教會中,金錢和權力分開,掌有教會權力者,就不能支配金錢,掌管金錢的就不能掌握教會運作的權力,讓權力和金錢形成一種健康的張力,教會的體制也才能健全。一間教會只關心財務狀況,而不關心靈命,那麼教會的財務遲早會出狀況;一個關心靈命的教會,經濟狀況也必然會健全。

第三部分談到了「領導者應有的特質」,〈聖本篤會規〉有描寫院長應該有的特質「他不該急躁和膽怯,不可以沒有節制和剛愎自用,不可以嫉妒或多疑,否則他將無法安寧。」當然,這樣的特質也包括所有的教會領導階層。不過,這不是說每個人都要擁有所有的特質,而是期待在靈命養成以及自我成長過程中,培養、發展這樣的正面態度是領導階層的職責。沒有人天生就擁有這些特質,而是當作靈性操練,這樣的領導者才會抱持謙卑的態度,否則即使擁有這些特質卻自以為是。擔任領導階層的人不宜猜忌多疑,這樣無法使自己內心平靜,更使得教會同工、兄姊彼此猜疑,教會永遠無法得著寧靜、平安。因此,包括牧者、長執、同工、幹事、義工等等,在教會服務、服事的任何人,應該小心,不要將自己負面情緒投射到其他人身上,這樣將造成團體的分裂,以及對團體產生偏見或錯誤評斷。因此,教會分裂的原因,往往是其中的人,特別是領導階層缺乏自我認識,並且壓抑自己無法接納的內在特質,使得自己內心分裂,並且轉移給他人、轉移到教會之中,最終教會將會分裂。一個擔任教會領導階層的人,必須知道不應該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要建立一個以「上帝」為中心的敬畏態度,知道自己存在意義是在於上帝。此時的我們,自我的價值是建立上帝在創造所賦予的形象,無論特質為何,上帝都會接納我們。因此,若「領導階層」內心自卑,將造成教會的分裂;若是敬畏上帝,就不怕別人的肯定、否定或評斷,因為被上帝接納的人,就會有健康的自我價值。當遇到自己必須改進的地方,知道藉由上帝的引領慢慢學習;遇到自己勝任的地方,知道一切都感謝上帝的恩典。

敬畏上帝的人,代表我們的生命處處經驗到上帝的同在,因此,我們的為人是「一致」的,而不會「人前人後」。也只有這樣,我們不會以外貌取人,也不會用自己的陰暗面投射在人與事情上,因為知道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可以持守信仰給我們的價值觀,用上帝的公義和憐憫對待人。身為教會的領導階層若能夠設身處地地為教會兄姊著想,關心靈命與關心財務並重,並且具有領導階層應有的特質,就是在敬畏上帝的基礎上,無論在自己的恩賜或者是軟弱上,以謙卑、學習的心,接受兄姊們的讚美與批評,深知道上帝必然會接納我們,才能真正地領導教會走向敬畏上帝、靈命成長之路。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