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牆倒下吧》新譯/Mingku陳彥龍傳道

《讓高牆倒下吧》這本書是一位學者所寫的,是我大學時候看的一本書。我現在已經不太記得裡面的內容了,只記得是由一篇一篇的小品所集合而成的,取這個書名是裡面其中一篇的題目。我想我們一聽到這個書名,大概就可以去猜測這篇文章大概的內容,或是要表達的意思。我記得在這本書裡面,有很多很感人的故事,似乎會讓我們的心慢慢打開來。想像一下我們都是建築工人,拆毀了一面高牆,會看到什麼,眼前就會呈現被這面高牆所擋住的景色,或是空間。這真的是很好的提醒,有的時候我們的心裡可能已經不知道被自己築起多少面的高牆,以致於我們有時候永遠都只看到高聳入天的牆,還以為那是外面的世界,原來只是自己在上面胡亂塗鴉的樣子罷了。


從這個星期開始要預備社青查經班的資料,要查考哥林多前書(有機會連哥林多後書也一起),我們都知道這是初代教會宣教師保羅所寫的書信,是寫給哥林多教會的眾弟兄姊妹「聽」的。為了要瞭解書信的內容,當然要先對作者有所了解,因此,就要從使徒行傳開始去追蹤保羅的足跡。關於保羅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在前往大馬士革途中的悔改經驗,『快到城裏的時候,忽然有一道光從天上下來,四面照射著他。他仆倒在地上,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迫害我?」他就問:「主啊,你是誰?」那聲音回答:「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馬丁路德好像也是這樣,在狂風暴雨中經歷上帝的聲音,但保羅的經驗讓我有一些思考。


保羅是個猶太人,他說自己是希伯來人生的希伯來人,有著十足的猶太血統,同時他也是個法利賽人,因為他是法利賽派迦瑪列門下的學生,因著他對於律法的火熱,他很積極地迫害基督徒,司提反被打死的時候,保羅可是在一旁歡喜觀看著。法利賽人逼迫基督徒,不是耶穌死後才開始的,在耶穌的時代,他們就一直在跟耶穌作對,所以我很好奇,到底耶穌威脅到了他們什麼,需要這樣以死相逼?堅持律法傳統有需要固守到這個程度嗎?但保羅看見神奇的大光之後,整個180度的大轉變,從原來的逼迫者,變成被逼迫的宣教者,這中間的關鍵是什麼?當然,在保羅的書信他提供了很多見證,就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那就讓我更好奇了,那些跟耶穌作對的法利賽人,可是親自見到上帝,這樣的經驗會比大光來的遜色嗎?


我想會不會是保羅在這種被迫的情況下,必須要做出一個選擇,選擇把自己固有的傳統堅持都拆毀,讓耶穌親自為他打開更寬廣的視野。這就是關鍵點,過去的法利賽人或是經學教師並沒有在道成肉身的耶穌面前,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們選擇繼續維護自己的高牆,甚至越砌越高,高到他們把自己緊緊地陷困在看不見天空的世界裡。


前兩個星期台北有一場同志遊行,我記得研三那一年去溫哥華開會,有幸跟著老師到多倫多去,在那裡也剛好遇到當地的同志遊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稍微去看了一下,而這次在台北的遊行,我去參加了。在參加之前,就在網路上看到一則短片,是某基督教團體所製做的,內容非常的聳動,說這次遊行後,將會有大災難。他們將過去舉辦過的同志遊行列舉出來,在有遊行的那一年裡,就剛好台灣因為颱風來襲,而造成一些災情。他們就將這兩樣連結在一起,說就是因為舉辦了同志遊行,所以上帝懲罰了台灣。我實在不懂是什麼樣的心態可以做出這樣的影片,難道我們是上帝嗎?我們有權可以審判人嗎?


很巧的是,同一週,科大團契也邀請了一直在關心同志議題的牧者來分享,而教會東門學苑當週也在牧師的帶領下,觀看了「為巴比祈禱」這一部一樣在探討基督教背景下同志議題的影片。這是我覺得很好的地方,就是我們可以有一起來探討這樣一個族群的空間。其實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基本的觀點,或是神學立場,但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共同面對一個議題或是事件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有更開闊的心胸,去聆聽與接納不同的意見。


舉這兩個例子,其實裡面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異己」。我們對於異己的態度是什麼?誠實地回答這個問題,就是不要來,不要來侵犯到我固有的領域,這就是最基本的理由。所以我們就會用很多的包裝去解釋啊,或是委婉地勸說啊,但說穿了,就只是在原來的高牆上,在堆高一點而已。看看我們生活的四周圍,有太多「異己」的存在,最恐怖的也是最根深蒂固的,就是意識型態的差異,這也是最難攻破的堡壘。


回到保羅的身上,我相信保羅絕對有資格站在第一線去壓迫基督徒,也絕對可以大聲站出來維護律法傳統;但在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之下,這些都不重要的,那些他本來看為有益的,都因為耶穌基督,而看為有損的。耶穌每一次挑戰法利賽人其實都不是在罵他們的律法背景,而是點出他們在律法之下,竟然連人最基本的需要與生命都視而不見,安息日可不可以治病?怎麼可以跟罪人吃飯?


我們固有的意識型態或是自己的領域很重要嗎?我說很重要,可是在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前,這些重要嗎?還是說有什麼東西可以凌駕在福音之上的呢?這就是我們自己每個人要去回答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