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說對不起~《貓的孩子》觀後感

2018年公視有出一系列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電視劇,總共有五個故事十集。其中諷刺台灣的親子關係與教育制度。其中,《貓的孩子》於2019年10月榮獲第54屆金鐘獎電視電影獎。在劇情中,批判台灣的升學主義,再加上父母對孩子的控制以及在挫折中的情緒勒索,帶給孩子莫大的壓力。不過,若從片尾再回頭去看整齣劇,貓的孩子從「控制」的主題開始,轉變成在這升學主義高張力的壓力之下,如何透過「救贖」來達成彼此的饒恕,而不再讓人活在「控制」以及「被控制」的傷害之中。

在整齣劇的內容中,那種透過孩子的「滿級分」,滿足自己的需求以及虛榮心的橋段不斷地出現。家族每個成員透過孩子們的考試成績、考取的成績以及所從事的職業,墊高自己在家族的地位。主角的父親在孩子無法得到「滿級分」,讓他覺得丟臉的情況下,選擇了毒打孩子、虐待太太,並且搞外遇,宣洩了自己無法透過孩子在家族中墊高自己地位的壓力。而母親呢?將自己所有的遭遇怪罪在孩子身上,並把所有的寄望與壓力放在孩子身上。

透過「平行世界」表達了在升學主義高張力的壓力之下,孩子們往往需要找一個方式來宣洩自己的壓力。不過,這樣的壓力宣洩往往只是暫時得到緩解。宣洩完沒多久,壓力必然會再次臨到,因此必須一再地宣洩。片中,女學生羅志葳(阿志)透過毆打班上最後一名來宣洩自己的壓力,更讓自己保持「滿級分」,得到全班第一名。而劉國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知道這樣的「平行世界」可能會讓自己達到「滿級分」的要求,向阿志詢問進入「平行世界」的方式。最後,劉國衍透過將貓殺死來宣洩壓力,讓他得著「滿級分」。

劇情的結尾,透過了母親所養的貓生孩子,那樣溫馨有愛的畫面,母子倆才得到了「救贖」。在他們擁抱的時候,母親對國衍說了一句話「我們可不可以學會一件事,不要一直說對不起。」這句話若沒有繼續將劇情完整看完之前,總覺得這句話太過於突兀,似乎與劇情要述說的無關。不過,整齣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當母親拿充滿愛的便當給在工地跟隨師傅的國衍,國衍帶著便當去與阿志見面時,他躺在草地上在看「新約聖經」。而透過兩人的對話,將劇情聚焦在基督教的「救贖」觀點。

國衍:「我想搞懂一件事。如果你是耶穌,我殺了你,你要怎樣才能原諒我?」
阿志:「我是神?」
國衍:「不是,是神的兒子。」阿志:「所以,我根本不會死,我只是死給你看,我要你打從心底承認自己的愚蠢,再來乞求我的原諒。」

人是多麽愚蠢與罪惡啊!總是將自己過去或現在的遭遇,轉向去壓迫任何自己可以控制的人啊!因此,台灣教育就陷入了上一代壓迫著下一代。就如同這齣劇的一開始,家族在聚餐時所呈現的家族性壓迫。原來,那是老父親沒有讀過什麼書,因此就壓迫自己的孩子把書讀好,而這樣的壓迫延續到第三代,更昇華至家族式的壓迫。「不要一直說對不起」,表達了在台灣這個升學主義的壓力之下,父母應該透過承認自己的愚蠢與罪惡,並從中得著救贖。讓父母不會在現在或將來,對自己的孩子說「對不起」。孩子也不需要為了自己的成績,向「父母」說對不起。「分數」不再阻礙父母與孩子的愛,而父母的愛,更是從支持孩子做自己最喜歡以及最能勝任的事情或工作中展現出來。

期待有一天,在台灣的教育上,不再有高壓式,扼殺孩子的青春與夢想的教育,也不再有父母與孩子一再地向彼此說「對不起」的情況發生,讓台灣的教育重新得著救贖。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