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代替控制

1999年有一部電影叫做《本能反應》(Instinct),其中的男主角是一位研究大猩猩的動物學家伊森鮑爾。在非洲失蹤兩年後,他被找到了,在找到的同時,他殺了三個人,成了殺人犯。因此,他先在非洲監獄被關了一年,然後轉送美國一所專門監禁有身心科疾病的囚犯。因為,他自被逮捕之後,就從來沒說過一句話。當他被送回美國後,有一位剛畢業的精神科醫師叫做迪奧高達,他接下伊森鮑爾的主治醫師。奇妙的是,在治療過程中,反倒是迪奧高達的人生觀受到挑戰,最後他也被改變了。

在電影中,有一個關鍵劇情,那就是當迪奧高達慢慢取得伊森鮑爾的信任,他開始說話,並分享他在非洲所經歷的事。因此,迪奧高達對治癒他有很大的信心。不過,劇情在這裡有很大的轉變,有一次,當伊森鮑爾想要提早結束談話,迪奧高達卻流露出想要控制他思想的心態而不肯答應。此時,伊森鮑爾開始抓狂,掐住迪奧高達的脖子,讓他幾乎無法呼吸。伊森鮑爾問他一個問題:「這時候,你失去了什麼呢?」他回答:「控制。」伊森鮑爾不滿意,又問了一次同樣的問題,迪奧高達回答:「自由。」伊森鮑爾仍然不滿意,再問一次,迪奧鮑爾回答:「幻想。」伊森鮑爾這才放手。

這樣的劇情帶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省思,其實,人往往想要控制別人的思想,好像自己所想的才是對的。當迪奧高達的行動被控制的時候,原本以為失去的,是對別人的控制或者是自己的自由,結果,伊森鮑爾提醒他是失去了「幻想」。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現況,無論是在金錢、工作上,或在事業、家庭上,都有極大的不安全感。為了消除不安全感,我們誤以為有錢、有地位、有權力,甚至有了信仰,就可以掌控生活的一切,包括掌控所有的事情以及所有的人。從電影的角度,這是一種幻想,因為沒有人可以去掌控任何事,也無法控制任何人。

迪奧高達在與伊森鮑爾的最後一次會面中,跟他坦承自己熱愛工作是因為在其中可以玩爭名奪利的遊戲。為了如此,他不斷去思考誰對誰好、誰對誰不好,他也不想去得罪人,卻也無法愛任何人,只希望去控制事情、控制人,好掌握事情的發展。迪奧高達說:「是你教我如何擺脫這場遊戲,你教我如何生活...。」當我們陷入那種爭名奪利的遊戲,我們每天就是活在想盡辦法去控制人的生活之中,最後我們會發現這是「幻想」,因為到頭來會發現自己被這樣的生活控制著,就如伊森鮑爾反控制迪奧高達一樣。

當人想要掌控一切事情時,陷入了爭名奪利的遊戲,其實,到頭來是一場空。這就是為什麼基督信仰要強調「彼此相愛」,因為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而只求他人益處。不過,必須強調的是,即使我們去愛人,也可能只是為了控制人,這是應該要去避免的。就如同電影中的迪奧高達,原本是出於想要幫助伊森鮑爾,最後卻是想要控制他。在教會的事工也是如此,我們受呼召成為牧者、長執同工,必定是出於對上帝的愛以及對人的愛,所以更要避免想要掌控所有的事工,更要避免想要去控制人,那只是幻想而已。教會絕不是爭名奪利的地方,而是在這當中彰顯上帝的旨意和作為,實踐上帝的愛。我們只能以愛代替控制,才不會陷入爭名奪利的遊戲之中,才能真正體會到真正的自由。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