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會成為一個「團契」

上週六,教會舉行了一年一度的「事工研討會」,在其中討論了教會未來的方向。去年11月,我正式到任開始了東門教會的牧會,我不斷問自己,將要把東門教會帶往哪個方向。最後,在觀察一年之後,漸漸地清楚目前的方向,那就是讓教會成為一個「團契」。

首先,必須向兄姊先確立一個概念,許多人數增長的教會,往往是讓教會「小組化」,從過去的細胞小組、G12等,直到近年來的「幸福小組」,都一再地傳達教會小組化才能夠讓傳福音有果效。先不論這些小組化教會往往參雜著所謂的「成功神學」,也就是透過不斷傳達兄姊們可以透過信上帝而得著成功的人生,並以此來榮耀上帝。從這些宣教策略不斷地演化,在每個時期有許多教會跟風流行,有教會因此而復興是不可否認,但更多的是失敗的例子。從行銷學來說,流行的東西,熱度很快就消退,有特色的產品的銷售期才能維持更久。就如同IPhone手機和其他廠牌的旗艦機相比,絕對不是當下功能最強的手機,但它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說系統穩定,操作直覺等,往往讓使用者更加地忠誠。在大台北地區,交通相當地便利發達,因此,信徒的流通性相對比較容易。當教會沒有自己的特色,在宣教策略上不斷地跟風流行,最終有些信徒不是去找同樣宣教策略做得更好的教會,就是無法適應教會的改變,選擇消極面對或離開教會。

環顧四周的教會,許多教會有自己的特色,包括規模比較大的大安教會、和平教會,在宣教策略上各有不同,也吸引了不同屬性的群體進入教會敬拜上帝。東門教會有自己很好的特色,重視講台、注重長老會傳統,無論是團契或教會的聚會,也包括東門學苑的課程,無論是講員或講題都是相當夠水準的。當然,我們也有其他的特色。這樣來看,我們必須問的是,現階段我們所缺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回到初代教會的模式,就是成為愛上帝、彼此相愛的團契。再過三年多,教會將邁向80週年,東門教會最大的資產就是許多兄姊在教會中享受在主裡的團契生活。不過,不可否認的,教會兄姊之間,無論是因著教會的服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或者在私下的互動中累積了許多的不愉快。這些不愉快,當下若沒有解決,往往變成了教會的基因,一代傳到一代。

在神學家潘霍華所寫的《團契生活》一書中,他說:「一旦夢想的朝露消逝,信仰團契的旭日被升起來。」許多時候,我們盼望在教會裡,找到許多見證上帝真理的事情,的確,我們找到了一些;不過,有些時候,我們找到的是別人的罪。潘霍華提醒這個時候,就是在別人的罪中,發現自己一樣是活在罪中。所以,我們才能夠不斷提醒自己,只有倚靠耶穌基督,罪才得以被赦免,在教會(團契)中彼此在真理裡面連結起來。因此,他認為一個真實的團契不是理想的團契,是在許多令人失望的事情中學習,並且在經歷許多事之後,開始憑信心抓住上帝所給予的應許。

一個教會要成為真正的團契,不只是要尋找到美好的見證,更是要在彼此的罪中,提醒自己確實需要耶穌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只有願意承認自己的罪,並且在愛中互相扶持,而不是彼此指控,就如同潘霍華所說的「信仰團契的旭日被升起來」,團契生活才真真實實地被建立起來。教會是一個信仰的大團契,其中包括教會有許多的小群體,無論是團契、小組或因私交所產生的小團體,我們都必須秉持這樣的概念,因我們是被耶穌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在彼此承認自己的罪,在愛中彼此扶持,讓教會成為一個愛上帝、彼此相愛的團契。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