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談鬼
作者: 東門教會 日期: 2022-08-06 14:37
女兒學校的line群組,她的導師傳了一個影片,是一台靜止的機車,在沒有人騎的情況下突然地暴衝。在平常,這段影片可能會從機車的機械原理來討論暴衝的可能性,不過,在農曆七月的現在,這段影片就開始穿鑿附會地與鬼月做個連結,導向暴衝與鬼有關的可能性。每一年的農曆七月,無論是在現實生活或者是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鬼」這個議題就會不斷地出現。其實,「鬼」這個議題,不只是台灣或者是東方才有,在西方世界中,譬如「萬聖節」,這個在每年十月最後一天的節日,也是與「鬼」有關的節日。
在台灣,一般民間信仰對於「鬼」的觀念是認為「人死後變成鬼,也被稱無魂,鬼魂也會有機會變成神」。依照台灣習俗,有後嗣的人,在「對年」之後,也就是死後滿一年,就會將所謂的「神主牌」燒掉,把死去的人的姓名「牒」入祖先牌位(公媽牌),和祖先一起被祭祀,這稱作「合爐」,客家人稱為「合火」。依這樣的概念,無子無孫、沒有後代的人,或者是無名屍,這些無法放進祖先牌位的,就變成「鬼」。其中,有許多廟像「有應公廟」、「百姓公廟」、「義民廟」和「姑娘廟」都是祭拜各類無嗣孤魂。
「鬼月」這個習俗,除了前面所說的「人死即為鬼」的概念以外,「鬼」也是無後人祭祀的人。四百多年來,台灣因著許多的歷史因素,有許多人枉死而無人祭祀,最終成為所謂的「鬼」。一方面,這造成社會不安的源頭;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這是出於台灣人的憐憫之心。因此,慢慢形成所謂的「鬼月」傳統,認為在農曆七月初一,鬼門一開,鬼魂就不必在陰間受苦,可以到人間享受人們所供應的祭品。因此,鬼月的時候,特別是中元普渡的時候,家家戶戶拿祭品祭拜,一方面祈求社會能夠平安,另一方面也是隱含著台灣人對於那些孤苦無依者的關心。不過,先不論是否符合基督信仰,最可惜的是,因著穿鑿附會的關係,讓鬼月充滿了許多不太好的傳說,使社會增添了一些的恐懼與不安。
基督信仰並不是完全不談「鬼」,特別在新約中,經常提到耶穌為人趕鬼。不過,聖經中的鬼和一般民間宗教的鬼是不太一樣的。在聖經中的鬼或稱為撒但,引誘人犯罪,並且破壞人和上帝的關係,舊約就認為撒但是上帝的敵對者。透過耶穌的趕鬼,確認了上帝的權勢是勝過魔鬼撒但的,而我們是可以透過禱告,倚靠上帝的權勢來勝過魔鬼撒但。因此,無論是否有鬼,鬼是如同一般民間宗教的概念,死去的人將變為「鬼魂」,還是基督信仰引人犯罪的魔鬼撒但,重要的是只要我們與上帝保有良好關係,我們都可以勝過一切。
因此,面對鬼月,或許不必要全然否定這樣的宗教行為,甚至也不必然一定要完全否定「鬼魂」的存在。我們必須注意到的是,即使「鬼魂」存在,按照一般民間信仰,這些鬼魂都是曾經活在世上的人,其中可能是我們的家人。就如同電影《可可夜總會》的一句名言:「在愛的記憶消失以前,請記得我。」死去的人並不可怕,因為他們承載了我們對於他們的愛與回憶。若他們存在,以「鬼魂」的形式回到世間,那麼表達彼此之間仍存有愛與回憶,而我們也以此紀念死去的親人。
在台灣,一般民間信仰對於「鬼」的觀念是認為「人死後變成鬼,也被稱無魂,鬼魂也會有機會變成神」。依照台灣習俗,有後嗣的人,在「對年」之後,也就是死後滿一年,就會將所謂的「神主牌」燒掉,把死去的人的姓名「牒」入祖先牌位(公媽牌),和祖先一起被祭祀,這稱作「合爐」,客家人稱為「合火」。依這樣的概念,無子無孫、沒有後代的人,或者是無名屍,這些無法放進祖先牌位的,就變成「鬼」。其中,有許多廟像「有應公廟」、「百姓公廟」、「義民廟」和「姑娘廟」都是祭拜各類無嗣孤魂。
「鬼月」這個習俗,除了前面所說的「人死即為鬼」的概念以外,「鬼」也是無後人祭祀的人。四百多年來,台灣因著許多的歷史因素,有許多人枉死而無人祭祀,最終成為所謂的「鬼」。一方面,這造成社會不安的源頭;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這是出於台灣人的憐憫之心。因此,慢慢形成所謂的「鬼月」傳統,認為在農曆七月初一,鬼門一開,鬼魂就不必在陰間受苦,可以到人間享受人們所供應的祭品。因此,鬼月的時候,特別是中元普渡的時候,家家戶戶拿祭品祭拜,一方面祈求社會能夠平安,另一方面也是隱含著台灣人對於那些孤苦無依者的關心。不過,先不論是否符合基督信仰,最可惜的是,因著穿鑿附會的關係,讓鬼月充滿了許多不太好的傳說,使社會增添了一些的恐懼與不安。
基督信仰並不是完全不談「鬼」,特別在新約中,經常提到耶穌為人趕鬼。不過,聖經中的鬼和一般民間宗教的鬼是不太一樣的。在聖經中的鬼或稱為撒但,引誘人犯罪,並且破壞人和上帝的關係,舊約就認為撒但是上帝的敵對者。透過耶穌的趕鬼,確認了上帝的權勢是勝過魔鬼撒但的,而我們是可以透過禱告,倚靠上帝的權勢來勝過魔鬼撒但。因此,無論是否有鬼,鬼是如同一般民間宗教的概念,死去的人將變為「鬼魂」,還是基督信仰引人犯罪的魔鬼撒但,重要的是只要我們與上帝保有良好關係,我們都可以勝過一切。
因此,面對鬼月,或許不必要全然否定這樣的宗教行為,甚至也不必然一定要完全否定「鬼魂」的存在。我們必須注意到的是,即使「鬼魂」存在,按照一般民間信仰,這些鬼魂都是曾經活在世上的人,其中可能是我們的家人。就如同電影《可可夜總會》的一句名言:「在愛的記憶消失以前,請記得我。」死去的人並不可怕,因為他們承載了我們對於他們的愛與回憶。若他們存在,以「鬼魂」的形式回到世間,那麼表達彼此之間仍存有愛與回憶,而我們也以此紀念死去的親人。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