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內心的懼怕

Covid-19的疫情已經延燒了一個多月,許多人或多或少都已經有過快篩的經驗。在社群媒體中的貼文,有些基督徒貼出快篩的結果,並得出了「陰性稱義」,這與基督信仰中的「因信稱義」教義為諧音。當然,在這非常時期,特別是曾經接觸過確診者的人,若能夠經由快篩陰性而確認自己沒有被感染,確實是令人感到高興的事,也可以為此感謝上帝。不過,這樣的貼文多多少少也會讓有些確診者感到不舒服,好像自己確診是因為上帝沒有眷顧他們。在此,不是苛責貼文者,畢竟那是從擔心確診的壓力中得著釋放,貼文表達自己的喜悅是人之常情。我們必須知道,這兩年多來的疫情,人們對於這個病毒的害怕已經烙印在心中,特別在這波大規模感染之後,我們身邊曾經確診的康復者越來越多。因此,如何看待這些確診者,特別是康復之後回到正常生活的人,才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功課。

這兩年的疫情,的確帶給我們許多的恐懼,這樣的恐懼早已讓我們築起一道牆,隔絕所有可能的威脅。隔離政策看起來是最有效的,但是所付出的成本其實是相對高的。除了全世界經濟活動的高度全球化,使得隔離政策傷害經濟層面甚大以外,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關係也越來越疏離。在一般生活中,當我們面對各種不同議題時,往往也會使用與隔離政策類似的「排他主義」來面對,好區隔你我之間的不同,好防止「錯誤的思想」入侵信仰群體。就如同,在新約加拉太書中,保羅面對一個議題,就是有一些猶太基督徒去到加拉太教會,宣傳基督徒必須守割禮才能成為上帝的兒女。對保羅來說,守割禮就是進入猶太群體裡,這不是成為基督徒的必要條件。那些宣稱只有守割禮才能得救的猶太基督徒,基本上只是想要藉著「排他主義」來維持只有猶太人才能成為上帝兒女的優越性,而不是真正關心加拉太人能否得救、能否成為上帝的兒女。在現代,也有許多人,甚至是基督徒群體,想要藉著「排他主義」來維持基督徒的優越性,無論是透過性別議題、透過種族、族群議題,或者是各種不同的社會議題,透過散播仇恨、懼怕,個人或群體築起一道圍牆,將他人排拒在個人或群體之外。

當我們用「排他主義」阻止人進入這個信仰,或許在我們心中是維護「真理」,甚至可能只是單純盼望人先認罪悔改,並不是阻止人接受這個信仰;不過,那就是拒絕人進入「安息日」的祝福之中。就如舊約神學家Brueggemann說:「我們所提出如此大量的要求,其實早於摩西的時代就已出現。但如今,我們只剩下一個要求。那就是守安息日,在工作之間安排休歇時間;而任何人都能遵行此一法令。」延續上週「牧師專欄」與安息日有關的主題,從Brueggemann所傳達的觀念可知,守安息日是每個人都必須遵行的,也是加入上帝兒女群體的必要且是唯一的條件。

面對康復者,我們很清楚知道必須接納,但在心靈層面上,仍會有所懼怕,也會有擔心被感染的疑慮。這樣的心態是來自於這兩年多的「隔離政策」,也來自於「排他主義」的思維。我們若無法放下對病毒的恐懼,就很難回到正常的生活,當然也會影響到信仰的生活,特別是教會的主日禮拜、團契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我們拒絕了病毒,也拒絕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更可能失去了與上帝的連結。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可以完全放任病毒的肆虐,不採取任何的防護措施;而是透過對病毒的懼怕,再次省思自己是否也拒絕了上帝的恩典與憐憫?更必須省思,在信仰中,我們是否因著懼怕,而拒絕了與某些人的連結呢?對上帝來說,祂盼望的是所有人都能夠來到祂面前,能夠在面對生活種種的懼怕時,安歇在上帝的懷抱中。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