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頭食物與罐頭音樂/湛濠銘

十九世紀,世界發生工業革命至今,「快速、高效率、低成本」不只是口號,而是深植人心的觀念,連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也是一樣,在講求低生產期和高生產量時,「農藥」、「化肥」,甚至「基因改造食物」我們也一併吃進肚子裡,近年社會大眾對健康的重視,「反璞歸真」如有蟲蛀和賣相不佳所謂的「有機食物」竟成為飲食市場的搶手貨。

1877年愛迪生發明留聲機後,音樂得以像「罐頭食物」一樣,被用各種方式保存起來。從古老的紙捲、黑膠唱盤、卡帶、數位唱盤(即CD),到現今網路傳輸及雲端保存,曾讓人懷疑還需要到現場聽實況音樂會嗎?連帶的周邊產品,如音響、電子樂器,因為便宜又方便,迅速成為一個高經濟收益的產業。

2019年底,從中國爆發武漢肺炎進而傳播到全世界以來,我們在疫情威脅之下,電子產品的消費不減反增,不論學校教學、辦公室工作,甚至基督徒每週固定的禮拜和聚會都轉移到線上,對於像我個人這樣的音樂工作者,如果不願意妥協接受這樣的「全電子模式」,那勢必要失業。

若以我一位音樂工作者的立場來看,電子音樂能否取代實際音樂演奏?以現實便利性考量,電子音樂將會一直存在,但是,真實樂器現場演奏的人性和感動,是電子音樂永遠無法取代。我們可以因為某些不方便,一兩餐以罐頭食物果腹,若長久下來只吃罐頭食物,對健康的影響就不需要再多做解釋。我們再回想一下,台灣的傳統新年除夕圍爐大家必吃新鮮現做的年菜,若圍爐時應該不會有人想要買一堆罐頭食物來團聚吃喝迎接新年吧?遺憾的是,不少教會因為找不到司琴同工,已改成用電子影音作為禮拜音樂和詩歌伴唱,也許這些教會有很多困難才做這樣選擇,但我們在「台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禮拜,更因為上帝的恩典,讓我們有許多優秀的司琴同工在禮拜司琴事奉,這使我們會友在禮拜聖樂中不用委屈求全品嘗「罐頭音樂」。

以教會每位司琴同工為例,最基本的培訓需要5到10年以上甚至終身的鍵盤樂器學習(鋼琴或管風琴),我們司琴同工甚至多位從大專院校音樂科系或神學院教會音樂系所畢業,期間接受嚴謹的專業養成。這過程中除了買自己練習樂器和教材外,還有一筆極大的開銷:付老師的謝禮。在台灣的教會慣例,禮拜或禮典司琴同工普遍又不拿謝禮(國外教會普遍會支付司琴同工謝禮),過去花許多金錢時間的學習只為了來教會司琴嗎?事實上,每位司琴同工並不因為沒領取謝禮而懈怠,反而兢兢業業,週間必須花許多時間在自家甚至來教會司琴練習,若不是上帝的恩典讓同工在信仰中和對音樂的熱愛,我想,這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早就沒人要做了。

目前教會正在為買新的機械管風琴推動奉獻,很多來做禮拜的會友可能無法直接感受到現在的電子管風琴和機械管風琴的差別。簡單地說,機械管風琴是耐久財,若購買品質佳的琴加上平常仔細維護保養,不用說幾十年,像歐洲許多教堂使用一百多年的管風琴依然可以提供禮拜時極好的聖樂品質;而電子管風琴是消耗財,若依照過去經驗每十年換一台,除了通膨之外(同品質等級的琴每十年漲價1.5倍至2倍),報廢後對環境污染問題我們也必須一併考量。而機械管風琴的優美造型和音樂,也將成為教會的文化標誌,吸引更多想一窺究竟的人來禮拜,我想,這過程當中大家也間接推動了上帝的福音事工。

一場榮耀上帝的禮拜,不是只有牧師講道,也不是只有司琴同工加入司琴,而是全教會的會友有預備心分工服事才能完成。因此我有感動,新的機械管風琴建置完成後得著益處的不只有來參加禮拜的舊會友,而是可以吸引更多人來教會禮拜,傳揚福音和提供更高品質的聖樂,因此希望大家為此事工代禱和奉獻。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