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母語的想法/Mingku陳彥龍傳道

母語,什麼是母語呢?母語的英文叫做「mother tongue」意思就是媽媽說的語言,當然也可以是爸爸用的語言。為什麼我想要談談這個主題呢?因為我覺得我們現在對於母語的定義不是很清楚,所以就會有些意識型態的包袱加諸在語言上。很簡單地說,如果媽媽或爸爸在我們出生到長大,一直都是用他們所習慣語言跟我們說話,那我們才可以比較準確地說這是我們的母語。

記得我在神學院研三那一年,學校有一個很重要的討論,就是關於畢業講道使用的語言到底應該是哪一種,在神學院一直以來,如果我是客家人,我的畢業講道就要用客語、閩南人就要用台語,很自然地,原住民學生就要在畢業講道使用自己的族語,就是要用我們所謂的母語講道,儘管在客語或是原住民族講道的時候,台下的學生還有老師是聽不懂的,但學校會請該族群的牧者來參加畢業講道,以作為語言評閱的指導老師。但那時開始有聲音說,既然是講道,是不是就應該要讓大家都聽懂呢?再加上現在越來越多的神學生,對於自己的「母語」是很不熟悉的,甚至不會說,所以學校開始討論這個語言使用的問題。


這問題就牽涉到了一個學生的母語到底是什麼?試想,如果這個學生從小在家裡父母就對他用華語,無論在哪裡彼此之間的對話總是華語,那我們可以說這個學生的母語是台語嗎?當然這個孩子對台語就會是很陌生的,可能會聽,但表達總是卡卡的。在學校的畢業講道,閩南學生很自然地就被要求一定要用台語,因為那是我們大家「公認」的母語,即便他可能都是生活在華語的環境中。而其他族群的學生,可能會因為要符合大眾都要聽懂的因素,就可以選擇是否要用共同的語言講道。所以在學校,語言的使用就出現了「服事語言」的說法,也就是說將來要在哪個地方服事,就要去學會那地方的語言使用,就免除了「母語」的問題。也就是說,不論我會不會說台語,只要我在平地教會牧會,我就一定要把我的台語預備好,是可以流利地對談。


我的媽媽從我小的時候到現在,都是用台語的,所以我的母語就是台語,這是我無法否認的事實,但我的台語不好也是事實,我很會聽,因為以前母會的老牧師的講道語言是很艱深難懂的,所以我會聽很多信仰的台語詞句,可是要我講,我會,但有一種腔調,雖然我媽媽都是講台語,但我也沒用台語回應,還是習慣使用華語。但在神學院的時候,我看見我的原住民同學也在語言認同上花了很多心思,也很辛苦地去學習,看見大家透過語言去尋找身份的過程,給我很大的感動,我的心裡就有一種自覺:那是我媽媽的語言,如果我不會,不是很丟臉嗎?所以我在研一上完畢修的白話字後,就鼓起勇氣去找學校的牧師,問他可不可以教我白話字,我要把台語學好,學校牧師一口就答應,所以我們就開始一週兩到三小時的一對一教學,直到我畢業,從白話字的說開始練習,到讀,到會寫。不過還是有很多詞句我說不出來,或不知道台語的用詞應該是什麼。這是我自己學習我的母語的經驗,會有這樣的過程是因為我知道我的母語就是台語,當然這是要在一開始對母語的定義下的論述。


我認為對於語言的學習,是一種自覺與環境的相互配合。這應該無關乎任何意識型態或是其他加在語言身上的包袱,不只是閩南人,在台灣任何有自己語言的族群其實都已經在面臨這樣的困難,我們的大環境已經是個講華語為多的社會,尤其是北部,甚至現在連英文都已經深入在小學生的課程裡面了,但很矛盾的是,現在的小學裡面,又有族語課程。用比較大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孩子很厲害,長大以後至少可以精通二到三種語言,但站在比較狹隘的層面,這些強勢語言已經把族語成長的空間擠壓掉了。所以,下次如果我們的孩子不是很會講我們所謂的族語,也不要太苛責了,因為我們可能並沒有給予適當的環境,讓孩子去知道、熟悉,甚至去使用。


語言為什麼這麼重要?為什麼我們會在這個時代,又要回過頭強調族語的學習呢?我想這是因為我們的語言其實承載了文化的累積,我自己真正很認真地去學習台語的時候,發現我們的台語真的是很美的語言,每一個詞句所表達的意境,常常是華語沒有辦法去形容到很完整的,這一年我也學了幾個排灣語的單字,深深地覺得我們擁有自己的族語真的是一件很寶貴的禮物。若我們已經擁有這份禮物,那我們要深深地感謝上帝,因為我們可以去傳承這樣的美麗,但若我們有嚐到一點,那就加快腳步,趕快把這上好的福份緊抓住在手中,如果沒有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學習去尊重、去聆聽、去欣賞每個使用不同語言的美好。


語言作為一份禮物,其實也是一種溝通的工具,不見得就一定要跟民族情節劃上等號,雖然它的的確確是可以作為民族情節的劃分,但也是我們使用者所賦予的,因為我必須老實地承認,「作為一個台灣人,是不是一定要會講台語?」這個命題已經存在許多的變因在裡面,光是定義台灣人就有很多不一樣的意見,這是認同的問題,這也是多元社會下必須經過的拉扯。所以,當我們在強調某種語言的時候,可以先停下想想,我們在默默地接受這麼多元的衝擊之下,是不是有什麼回應,去珍惜與傳承我們的「母語」?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