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兄弟相愛撼山河」這本書的心得/陳業鑫

會讀這本書,是在一個極為沮喪的午後,顯然是上帝有意操練的安排。


「克拉朋聯盟」,在黑奴被視為貿易商品販賣的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成立於英國國會中,集合了八個不同專長的基督徒議員:政治(威伯福斯)、法律(史蒂芬)、經濟(桑頓)、教育(麥考利)、財稅(夏普)、外交(艾略特)、管理(格蘭特)與文學(克拉克森)。這個聯盟的成員,以生命致力於奴隸解放的目標。這樣的理想追求並非出於偶然,而是因為這八位議員有相同的信仰與異象。他們一起奮鬥三十六年,透過立法程序,不費一兵一卒,沒有流下一滴鮮血,就解放了黑奴,也間接影響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國。


 本書主角威伯福斯是在一次壯遊(Grand Tour)中,接受了耶穌的救恩,也因為對基督教有深刻的理解,當他結束壯遊回到議院時,他說:「議院像是挪亞方舟,裡面都是野獸,沒有幾個真正的人。」他在政治生涯初始的不止息掙扎中,沒有祈求上帝賜下平安,他祈求上帝賜給他正確的選擇,為了上帝的旨意,他可以忍受等待時的起伏揣測,以免為平安而平安,而去尋求一種廉價的、假性的安全感。原本威伯福斯已經要放棄政治生涯,遇到了「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作者約翰牛頓牧師,建議他不要撤退,並且為他代禱:「我盼望且相信主耶穌高舉了你,是為了祂的教會與我們國家的好處。」這個代禱成了威伯福斯一生奮鬥的方向。當一個人知道上帝救贖他的目的,那個榮耀感比在罪惡中不斷的自責更能振奮人心,使人勇往直前。他認為,基督徒不應以逃避世界來證明自己的不屬世,而是進入世界,活在人群中為耶穌作見證,並且義無反顧。所以,他把議院當作他的神學院。從此,他決定從事政治改革,在工作中作光作鹽,並且要作好為理想犧牲的準備,就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威伯福斯在英國下議員遇見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基督徒議員,開始組織禱告會,稱為「陽光協會」,宣告一切政治活動都可以攤在陽光下,後來在一七八七年底,發展成克拉朋聯盟(Clapham Sect)。八位基督徒政治家,不同的背景、個性、黨派、專長,只因著相同的信仰,藉由法制的改革,掙斷英國的奴隸制度,也影響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俄羅斯等國解放黑奴。


但這整個推動過程,雖然沒有流血革命,但也不是像請客吃飯那麼簡單。當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在國會提案廢除奴隸制度後,一連串的攻擊、詆毀隨之而來:「虛偽的道德家!」、「一小批可恨的狂熱基督徒、偽君子,煽動奴隸暴動、暴動叛亂的酋長、破壞和諧的禍首」。連英王喬治三世都出面要求內閣徹查「議院的不當言論如何造成國家的動亂」!縱使在經過一番努力後,好不容易趁著法國大革命的浪潮,在下議院通過一個妥協的「逐漸廢除奴隸販賣法案」,也在上議院的既得利益貴族私心自用下否決。面對這樣漫長而艱難的改革過程,克拉朋聯盟的八位議員不僅沒有退卻,反而堅定信心,認為回到上帝面前是一切法律正確的起點,這八傑後來甚至買下一幢大房子住在一起,堅守聖潔的生活,以執行這項聖潔律法的改革。


威伯福斯寫給年輕議員信中的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政治的權力是一場宴席,使你有權享受別人嘗不到的滋味。但是你一定要看清楚,是你在服事國家,還是國家在服事你......看啊!在美侖美奐的政治辦公大樓,很多人要進去時會在門口擦鞋墊上拭去鞋底的泥土。你要記得,我們真正的國家不是在那幢辦公大樓,而是沾在鞋底的泥土......」另外,他認為不公平的財政稅制與糧食銷售制度是亡國的主因,而非戰爭,這點很值得作為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台灣作為借鏡。


當時英國國勢蒸蒸日上,但威伯福斯很特別的觀點是:反對用政治力量保護異教文化下的宣教士與基督徒。他表示:「成為大國易有一個試探,以為大英帝國的政治保護,會比上帝全能者的保護更安全。」而英國在特拉法加戰役中擊敗法國海軍大獲全勝後,他寫道:「政治、軍事上的勝利,並不能代表上帝特別祝福我們國家,而特別咒詛懲罰敵國,這些不過是歷史事件的起伏。成敗得失本身不能作為上帝有沒有眷顧的憑據。上帝有沒有眷顧,是看人有沒有把事件發生的過程一直交託在上帝的手上。」

作為一名法律人,我對法律背景的史蒂芬作法印象最深刻。史蒂芬在1805年出版了一本小冊子:戰爭的假象(The War in Disguise)。這本書由國際海權法出發,申論交戰國有權在公海搜索中立國船隻,有無攜帶資助敵國的武器與糧食。當時英國仍與法國交戰,英國百姓憤怒地想知道,哪一個中立國家敢公然在公海上資助法國。這本書話鋒一轉,提到供應武器、炸藥、糧食、奴隸給法國的,是英國自己人!是英國貨船插上中立國旗幟,繼續與法國在海上交易,這就叫做戰爭的假象。英國子弟兵事實上是喪命在英國的大砲、子彈之下,而這些軍火販子正是奴隸販子與支持他們的上議院貴族。這顯露出史蒂芬的高明之處,整本書完全在討論國際海權法的法理基礎,與奴隸買賣無關。但他知道只要利用海權法中斷海上對法國的貿易,英國各殖民地就不需要黑奴的勞力去生產這些戰時物資,黑奴買賣自然會停。多年來反對廢除奴隸買賣制度陣營都表示「與法國正在戰爭,所以不要提廢奴法案,以免製造國家動盪不安,影響國家經濟」,史蒂芬巧妙將整個問題扭轉過來:「因為與法國正在開戰,所以要通過廢奴法案,以免奴隸生產過多糧食、武器被拿去資助敵國。」這真是聖經上所說「你們要像蛇一樣機警,像鴿子一樣溫馴。」(太10:16)的例子。


在廢奴法案於英國國會通過後,克拉朋聯盟的議員並不以此為滿足,而是進一步以此為基礎,繼續朝國際廢奴的目標前進。威伯福斯反對以英國的強大海上武力及國際地位來逼迫列國就範,也反對「弱國無外交」的論調,他認為尊重別國主權,是國際外交最重要的倫理。他甚至天真地認為要以耶穌所說:「施比受更有福。」作為國際外交的準則。而後來事況的演變,讓我們見證了縱使在爾虞我詐、講究實力的國際政治中,遵行上帝的話語一樣能達到目的,也許過程比較艱辛,但得來的和平秩序才能長期維持。


人的生命終究有限,威伯福斯也體認到這點,尤其當時基督教信仰分別受到德國形而上哲學、英國社會主義及當代科學思潮的衝擊,在倫敦等大城市的教會最先失去純正的福音立場,為此,他在1815年成立「英國基督徒專業人員聖經公會」,簡稱「聖經公會」(Bible Society)。這個團體以具有福音熱忱並在工作上有良好聲譽的人為成員。每星期五晚上在基督徒家庭聚會,一起用餐、唱詩、禱告、仔細查考聖經後討論如何關懷周遭的人。當時討論的議題包括監獄福音、貧民教育、受刑人更生、杜絕賭博、援助流浪兒童甚至推動國家銀行法、稅法、刑事法的改革等,並在討論後去實行。台北東門長老教會的兄弟姊妹,看到上面這一段經歷,不知道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我現在從事的是一個艱困但有意義的工作,可以幫助許多勞工朋友,營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但過程中,不免會有各種攻擊、詆毀、污衊甚至人格謀殺,但渺小如我,不敢跟克拉朋聯盟的議員相提並論,但我願意從他們的信仰腳蹤中學習如何在工作中為耶穌作見證,所有政策決定要時時檢討有沒有放在上帝手中,法令的制訂有沒有回到上帝面前,更重要的是,從上帝的話語--聖經中支取智慧、力量及信心,面對各式各樣艱難的挑戰。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