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歌隊靈修營後記之一 溫榮春牧師信仰腳蹤巡禮/蔣茉春

溫榮春牧師對於原住民傳道有很大的貢獻,是開拓的先驅之一,聖歌隊溫東光長老是溫牧師的長子。這次安排參訪的景點:玉神和姬望教會,和溫牧師的事工有密切的關係,也是溫長老早年生活的一部份。這次靈修營非常幸運,可以對這方面有更深入的學習。

溫牧師1909年出生於新竹峨眉(今苗栗銅鑼),根據溫長老的敘述,溫牧師頭腦很好,在學期間表現優秀,後來考上台中一中。在學校某次化學課,老師帶了一些黃磷放在講台,再三叮嚀學生下課時不可操作,以免發生危險。但是學生在教室裡打鬧,推擠之下不慎撞到講台,等到老師進來上課,眼見一片雜亂非常生氣,質問說是誰做的,最後溫牧師出面說:「是我不小心把黃磷灑到地上的。」老師看到有人承認,就不再追究繼續上課。但是闖禍的其實另有其人,溫牧師主動幫他頂罪。在他的同學紛紛準備報考大學醫科之際,溫牧師因為已經確定要讀神學院,所以不考大學,台灣神學院畢業後,1933至1935年受派至台中東勢教會擔任傳道師,1936至1938年擔任花蓮鳳林教會首任牧師。後來溫牧師接受日本東亞傳道會的派遣,與另外兩位台籍牧師前往中國傳道:溫榮春牧師派駐廣東,莊丁昌牧師派駐鼓浪嶼,蔡受恩牧師派駐海南島。所以溫東光長老是在廣東出生的。

結束中國的傳道回到台灣,溫牧師遇到了來自美國的孫雅各牧師夫婦,他們對原住民福音事工的付出,讓溫牧師也看見了原住民的處境和需求。溫牧師勇敢地承擔起「台灣聖書學校」(玉山神學院前身)的創設,1946年在花蓮太魯閣的富世村(今姬望教會出口小巷右側)利用日本人遺留下來的電力公司招待所,作為教室與校舍,其中也包括溫牧師一家的宿舍。依據溫長老的口述,從住家步行到最近的新城國小上學,每天往返要兩個半小時,但是年幼的鍛鍊打下良好的體能,溫長老和姊姊溫惠美都成了體育健將,是運動會的常勝軍。

為了辦理招生,溫牧師必須先辦入山證,再到部落探訪各族的代表,往往一去就是好幾天甚至於幾個禮拜才能回來。所幸第一屆招收了15位學生,全體師生早上工作,下午上課。這項重視勞動事奉的優良傳統持續到今天,每學期玉神仍然有三天勞動事奉週。玉神Walis副院長說,學校邊坡的砌石,都是歷屆校友的傑作,即使做工不見得平整,但是每年都會有資深校友帶著家人和子孫前來緬懷紀念,因此玉神始終不敢將過去神學生的心血拆除。我在這裡補充說明,昌華牧師為了勞動事奉,事先都會準備工具,而且學生擔任隊長也會嚴格點名,老師是不可以偷溜的喔!

創校初期篳路藍縷,原先太魯閣的房舍不敵颱風侵襲,遷到花蓮美崙的日本人鋁業會社舊址。但是政府將土地收回,只好數度遷徙,最遠曾經到台東關山,直到1959年才落腳於鯉魚潭現址。溫牧師在致力原住民神學教育之餘,也關心地方教會的發展,1950年花蓮市中山教會(今花蓮港教會)分設信義教會(支會),由溫牧師兼任。1952年,溫牧師結束了花蓮的服事,就任台東教會牧師,在倍加運動的風潮下,分設了四間佈道所,日後升格為堂會:初鹿、建和(後來與知本教會合併)、知本和太麻里。但是1957年,溫牧師罹患鼻咽癌,1962年就任台北大橋教會,1965年蒙主恩召。

靈修營在第一天的下午,自鳳林教會抵達玉神,由Walis副院長接待,並且進行溫榮春牧師與玉神的簡介。Walis副院長很感謝東門教會當年提供他去香港進修碩士的獎學金,溫東光長老也做了溫牧師的補充介紹。第二天我們到姬望紀念教會做禮拜並且以南非祖魯語獻詩《咱向前行佇上帝的光》(Siyahamb'ekukha nyen ‘Kwenkhos'),和金岳教會一起參加感恩節暨父親節主日禮拜,會後享用豐盛的愛餐。原住民兄姊熱情的分享,不讓我們空手而回,這樣的盛情著實讓人感動。

後來感謝士屏兄的指引,我進入了姬望當年為了躲避日本人追捕隱身傳福音的洞穴。即使已經用石頭砌出階梯,但是狹窄的空間和尖銳的石塊,仍然讓我心生畏懼。其實我覺得很慚愧,自己實在缺乏勇氣,但是也更佩服當年在這裡出入的信仰前輩,他們為了堅持信仰,真的非常勇敢。溫牧師也是為了福音的緣故,克服種種的艱困與挑戰,率先到沒有人去的地方當開拓者。

最後要離開之前,姬望教會的夠尚牧師,帶領溫長老夫婦去看了當年的電力公司招待所(也就是玉神前身的舊址,溫長老曾經居住的地方)。原址已經夷為平地,但是平地旁邊仍然留有當年的房舍,真是彌足珍貴。從師母呂玉美(Labi)牧師的說明,我們才知道姬望教會的旅北青年為了練琴,曾經來東門教會借琴。

在外面聽到別人對於東門教會的讚美與感謝,當然會覺得很高興和安慰。但是回來之後也會思考:「我們要怎樣做,才可以持續這樣好的傳統?如果大環境有所改變,我們又該如何因應?」願主的聖神與大家同在。(待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