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的耶誕節 (Christmas)與謝肉祭(Carnival)/曾義治

很少人知道慶祝耶穌誕辰的「耶誕節」 和「謝肉祭」 (carnival) 兩者,其實系出同源,即均由同一祭典所產生出來的雙胞胎。


這個祭典的前身,就是基督教初期的羅馬人,經常舉行的農民祭 (12月17日至元月1日)。歷經兩週期間,不分階級,男女老幼,大家皆盡情舉辦各種儀式,甚至連奴隸也能自由參加主人的饗宴,競技及街頭遊行等活動。階級無論如何貧窮,也在彼此交換禮物,但見整個城市全瀰漫著祭典的熱鬧氣氛。尤其是12月25日這天,據說就是太陽的復活日,所以特別受到重視。

一方面,慶祝耶穌誕辰的儀式,直到紀元200年才比較盛行。但是其慶祝日期則不固定,通常都是在元月6日(顯現日/主顯節=Epiphany),3月21日 (春分 =spring equinox)或12月25日 (冬至 =winter solstice)中,任擇一天。到了第四世紀時 [註一],才把農神祭中的最重要日子 --12月25日,與耶穌的生日連結起來,合稱耶誕節/聖誕節。

另一方面,自從教會在第三世紀把四旬節定為一般教友的義務之後,謝肉祭 [註二] 才逐漸發展起來。所謂四旬節/四旬齋 (Lent),就是指復活節前的四十天, 跟隨耶穌的四十天絕食腳步,期間教友除了星期日之外,皆不食用肉類或完全絕食。至於四旬節前的前3~7 天之間,就是謝肉祭的主要重點。由於謝肉祭之後用,就要進入連續40天很辛苦的粗食和絕食,因此人們都在這短短數天內,盡情饗宴、歌唱、跳舞及參加化粧遊行等,來培養足夠的精神和體力。

在這種情況下,農神祭的「太陽新生日」就演變成耶誕節,而熱鬧非凡的謝肉祭,也一直流傳至今,演變成為嘉年華節慶。

最有趣的事,莫過於耶誕節引進北國的風俗,而謝肉祭卻引進南國的風俗,且各地區都具有不同的特色。

註一:
一般都簡化認為在四世紀時,羅馬天主教會於354年12月25日最先舉行耶穌的生日祭,後來希臘正教也在379年隨著舉行。
其實,學者普遍接受為將12月25日訂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336年的羅馬教會,375年傳到安提阿,430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城,耶路撒冷城反而最晚。
至於耶穌是否真是在這天出生,謎題至今則仍未解。

註二:
謝肉祭就是 carnival。此英文字<法語 carnaval<義語carnevale<拉丁語 caro (=肉) + levare (去除)。來自教會背景,原係節食濟貧的宗教節慶,導入民間世俗化以後,一方面變質成為巴西式吃喝玩樂式的嘉年華,另一方面演變成義大利式威尼斯的化裝舞會。但兩者均不出吃喝玩樂的特性,與之中世紀的教會節慶之節食濟貧主張大異其趣。


另註:
農神節或薩圖爾納利亞(拉丁語:Saturnalia)是古羅馬在年底為祭祀農神的大型節日,一般在每年的12月17日至12月24日間召開。古羅馬廣場農神廟內有由羅馬皇帝主持的隆重的祭祀活動,祭祀羅馬農神薩圖爾努斯(Saturnus)。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羅馬帝國被基督化後,農神節的許多習俗被轉用於聖誕節。例如聖誕樹來自於農神節的豐收樹。節日期間的活動包括農神廟的獸祭,廣場上的大型公共宴會以及歡會,和禮物的饋贈。農神節類似於中國的廟會。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