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繪本介紹/亨德的那杯水

今年暑期兒少營的教案中,提到來自美國的亨德。1960年代,在台中東海大學任教的亨德教授,跟他指導的東海大學勞作課學生,自願為鄰近飽受缺水之苦的大肚山居民整理環境,亨德更捐出他的退休金,並號召眾人出錢出力,建造簡易自來水設備,將乾淨的水送到山上去,徹底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眾人至今仍念念不忘他的貢獻。
總會教育委員會出版,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第十一本,《亨德的那杯水》,介紹這位信仰人物的故事。作者周佩蓉、繪者陳嘉鈴。

本書作者提到,頭一次聽到亨德教授,是盧俊義牧師在民視講堂「那些人那些事」的介紹。看到照片中的亨德教授,總是穿著筆挺的西裝,高挑的身形、嚴肅的神情,帶著淺淺的微笑,感覺是個認真而親切的人。第三屆台中縣文學獎的報導文學獎得獎作品,就是以〈亨德教授與他的紀念公園〉為題,作者白李秋蜜是一位鄉土老師,詳細考察並報導了亨德自1949年來台,一直到退休返回美國期間的不凡事蹟和無私奉獻。此外,司馬中原先生在他所創作的小說《啼明鳥》中,詳細描寫1960年代東海大學學生的生活,當中就提到亨德教授以及他所帶領的勞作教育課和工作營,也提到亨德教授的理念,以及當時農村聚落的描述。

本書工作團隊在閱讀資料的過程中,也發現許多台中在地文史工作者的紀錄,提及亨德教授為了讓大肚山居民有水可用,發起建造「簡易自來水」設備的過程。甚至在他去世後三十多年,在南寮社區設立「亨德紀念公園」來紀念他,並邀請他的後代專程從美國來台參加開幕典禮,可見居民對他的感念。

亨德發起建造簡易自來水設備時,已經六十多歲了。在來到東海大學服務之前,他才從服務了數十年的農復會退休,在農復會期間曾經成功防治牛瘟擴散,對台灣的畜牧業有傑出的貢獻。而在完成簡易自來水計畫後不久,他就與夫人回美國養老,沒有自己的房子,住在養老院當中。特別的是,他的後代是再亨德教授去世之後,來來到台灣訪問,從台灣人的口中才得知亨德當年捐出退休金一事。

筆者與主編及繪者三人,在東海大學長青團契畢契廖義滴先生引領下,2018年8月來到南寮社區踏查。這裡早已不見文獻中所說的貧瘠髒亂,反而處處可見社區營造的成果,從入口處就有許多看牌介紹社區豐富的歷史、人文、生態,尤其「南寮-竹坑步道」更是綠意盎然,沿途設置水龍頭,讓居民認養照顧植物,還有節約用水的標示,提醒大家珍惜水源。問及年長的居民,也都還對亨德教授有印象。這些景點介紹,均詳見於繪本後的親子旅遊。

實際看到當地現在的生活,對照文獻中描述的大肚山居民過往無水可用的情景,更加覺得亨德所做的事有多麼可貴。也因此我們決定從「水」開始發想,描述亨德如何發現大肚山上因為缺水而環境髒亂,居民得辛苦下山取水。亨德決定帶著東海大學勞作教育課的學生,上山幫助居民改善環境,為了徹底解決缺水問題,更捐出他的退休金,號召眾人出錢出力,促成了引水上山的「簡易自來水」計畫。

本書所有圖畫細節,都經過繪者陳嘉鈴的細心巧思刻畫。因為主題與「水」息息相關,所以整本繪本採用波浪狀的連續構圖;此外,踏查過程中對大肚山的紅土和房舍色彩的印象非常深刻,因此以粉彩質感的筆觸來表現;並以溫馨可愛的人物設定,來呈顯主角亨德教授對待人事物時溫柔而和藹的性情。

希望透過《亨德的那杯水》這個繪本故事,讓孩子們看見亨德教授和東海大學學生無私的愛心與付出,並體會「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真義。

意者請洽東門教會辦公室或是上總會美好腳蹤系列有聲繪本網站。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