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沒有牧羊人羊群的牧者/蔡銘偉牧師

經文:馬可福音6:30-44   


各位兄姊平安。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很自然的,我們的眼光會被所謂的「五餅二魚」這段記載所吸引。許多基督徒在讀到這個神蹟時,最關心的議題是,到底「五餅二魚」的故事算不算是神蹟?或者是說在「五餅二魚」的故事中,到底哪一個部分是神蹟。

例如,著名的新約學者巴克來,許多弟兄姊妹的家庭裡,都有買他的中文版聖經註釋書,在他的註釋書中提到有三種觀點可以解釋「五餅二魚」的神蹟,第一種觀點認為「五餅二魚」確實是一個「超自然的神蹟」;第二種觀點認為「五餅二魚」讓五千人吃飽其實是一個象徵性的說法,其實並不是五千人的肉體吃飽了,而是耶穌讓他們的「靈性」得到飽足;第三種說法認為當時的猶太人外出都會隨身帶一點糧食在身上,當耶穌把「五餅二魚」拿出來祝謝的時候,感動許多人把自己的食物和旁邊的陌生人分享,因此在這個故事中,「人內心的改變」就是最大的神蹟。

在神學院釋經學的課堂上,我總是反覆地提醒學生,「上下文」才是決定一段經文意義最重要的角色。如果我們要避免「斷章取義」或是「過度詮釋」的錯誤,那麼,重新理解上下文,是解釋聖經時最重要的預備工作。換句話說,「五餅二魚」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神蹟,或者耶穌藉著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行動,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呢?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重新回到更完整的上下文,才可能有更好的理解。

接下來,我邀請各位弟兄姊妹,用想像的方式,想像自己就是第一世紀加利利跟隨耶穌的以色列人,我們在加利利湖邊親身經歷五餅二魚的行動。

在幾個月之前,在座的各位弟兄姊妹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平凡的小人物,我們當中有的人是打魚的,有的人是木匠,還有一些人是為羅馬政府收稅的。

但是有一天我們遇到了一個名叫耶穌的人,這個人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改變了我們的生命。有一天耶穌對我們說:「來跟從我吧!」,我們毫不考慮地放下你謀生的工具,成為耶穌的學生,我們天天與耶穌同在,學習他的教導。

不久之後,耶穌差遣我們出去事奉,在差遣禮拜的時候,耶穌特別交代說:「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裡也不要帶錢,除了柺杖以外,什麼都不要帶,只要穿鞋,也不要穿兩件掛子(兩領衫)。」我們不僅領受了耶穌的差遣,也領受了耶穌所賜的權柄,我們兩個兩個一組到處傳道。我們傳道是要叫人悔改,並且倚靠上帝的能力趕出許多鬼,我們也倚靠上帝的能力醫治了許多病人。

這是我們第一次傳福音。在第一次傳福音過程中,上帝讓我們經驗了許多神蹟奇事,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非常激動也非常興奮。到了約定聚集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遇到耶穌,就迫不及待地向耶穌報告在傳福音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情。我們興奮地跟耶穌說我們所傳的福音感動了許多人,這些人也跟著我們一起來見耶穌,這個時候,圍觀的人愈來愈多。因為這些人也都渴慕耶穌,要聽耶穌的教導。

這時候,人愈來愈多,愈來愈多。其實耶穌和我們都累了。因為多日辛苦地事奉,沒有好好地吃一頓飯,沒有好好地睡一個覺。我們的老師耶穌看這樣不行,再這樣下去我們大家都要累垮了,所以耶穌說:「來,跟我到偏僻的地方,我們休息一下。」所以我們就暫時停止事奉眾人,跟隨耶穌到偏僻的地方去了。但是當我們一起身要坐船離開,這些聚集的人不但沒有散去,反而注視著我們這艘小船的方向,他們知道我們要去休息的地方,就用跑的,要比我們先到那偏僻的地方,這些先到的人希望能夠先佔一個好位子,可以更近地看到耶穌,聽到耶穌的教導。

當船一靠岸,我們看到這麼多人還一直跟著,我們的心裡其實有點抱怨,「我已經辛苦那麼久了,難道讓我休息一下子都不行嗎?為什麼要一直跟來呢?」,我們的抱怨是理所當然的,人怎麼可能不休息一直工作呢?

可是我們的老師耶穌卻不這麼認為,我們的眼睛看到自己的疲憊,可是耶穌的眼睛卻看到這些群眾的渴慕,因為耶穌看到這些人覺得這些人好像「沒有牧羊人的羊群」,耶穌憐憫他們,所以就顧不得原來休息的計畫,站在船邊對著岸上的群眾教導許多事情。

我們這些門徒其實已經又累又餓了,當耶穌教訓這些群眾的時候,我們已經沒有力氣專心聽耶穌在說些什麼了。我們心裏一直想著,什麼時候可以吃飯呢?

實在是又累又餓,我們推派一個比較敢講話的,代表大家向耶穌說:「老師,天已經要黑了,群眾也該要吃飯了,請你先停一下,讓他們到附近去買吃的吧!」但是耶穌對我們說:「你們給他們吃」、「你們給他們吃」。聽到老師這樣吩咐,有人就回應老師說:「你要我們花兩百塊銀子來給他們吃嗎?」

因為兩百塊銀子差不多是一個工人七個月的薪水,我們原本就是平凡且貧窮的百姓,跟隨耶穌並沒有收入,怎麼可能臨時拿出這麼多現金來買食物呢?更何況在曠野裡,要去哪裡買吃的呢?但是耶穌不理會我們的抱怨,接著說:「去看看你們有多少餅?」不一會,有人大聲回應耶穌說:「五個餅,二個魚」。「五個餅,二個魚」正好就是十三個人一餐的份量。耶穌竟然要把我們自己的食物分給所有的群眾,這實在是不合理的命令,十三個人的食物份量,怎夠五千人吃飽呢?

但是耶穌堅持我們要如此做,我們也只好照著耶穌命令執行。耶穌要我們指揮群眾,分五十人或一百人為一組在草地上坐好。大家分組坐好之後,耶穌拿起其中一個餅,高高舉起向著天,一邊說:「感謝天父上帝賜給我們每一日所需的食物,願一切都歸與你的名,阿們」,一邊也把餅擘開。

感謝完後,耶穌把擘開的餅遞給我們每一個門徒,然後對你們說:「去,你們去事奉每一個人吃吧!」我們每一個人就站起來,恭敬地從耶穌那裏領受了擘開的餅,然後按照群眾的分組,恭敬地把耶穌祝謝過的餅分送給在場的每一個人吃。

那一天在這個偏僻的地方,人群實在太多了,所以當我們圍在耶穌面前從耶穌領受食物的時候,其實後面的群眾並不知道到底耶穌準備了多少份量的食物,只有我們才知道食物根本不夠吃。

可是當我們手捧著擘開的餅拿給每一個人吃的時候,食物不僅沒有不夠,除了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吃飽外,剩下零碎的餅和魚還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當我們手捧著已經擘開的餅一一個事奉眾人的需要時,我們明白了,原來,我們是這個神蹟的見證人,原來,只有我們這些門徒知道剛剛已經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各位弟兄姊妹,剛剛,我用戲劇角色扮演的方式,相信幫助大家更進一步地明白,甚至是親身經歷了耶穌的行動。不知道大家剛剛有沒有體會到,在今天所讀的經文中,其實耶穌行了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這個行動,其實是對「門徒」才有意義。這個行動,是針對門徒而行的。我們來複習經文的內容,四十一節說「耶穌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就分給大家」,「門徒就分給大家」這句話另外一個解釋就是「耶穌要門徒事奉群眾」,門徒捧餅來到每一個群眾面前讓他們吃飽,就是門徒事奉群眾的表現。

為什麼耶穌要他的門徒來事奉群眾呢?
我們回想一下剛剛的故事,原本耶穌和門徒因為傳福音很疲憊,要找一個地方休息一下,但是耶穌為什麼又不休息呢?馬可福音的作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線索:因為耶穌憐憫這些群眾「好像是沒有牧羊人的羊群」(in親像羊無牧者),所以耶穌要他的門徒也成為這些「沒有牧者的羊群」的牧羊人,換句話說,不只耶穌因為憐憫而要成為這些人的牧者,耶穌也要他的門徒成為這些群眾的牧者。

耶穌和門徒有他們原本的計畫和需要,可是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的群眾打斷了耶穌他們的計畫。可是耶穌的反應和一般人不一樣,耶穌對別人的憐憫是高於自己的需要,耶穌是盡己所能地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為耶穌是牧者,耶穌的牧養是為了滿足羊群的需要,耶穌不關心牧養是不是有「效率」。

因此只要我們細心地讀馬可福音的記載,你會發現馬可的作者並不把故事的焦點放在「神蹟是如何發生的」,因為從群眾的反應來看,群眾大概也不知道剛剛有神蹟發生,馬可卻很細膩地描述耶穌作為一個牧者牧養這群羊群那種充滿憐憫的態度。當耶穌展現出他自己的牧養理念的時候,他不是只有自己去作,耶穌同時讓他的門徒也有機會參與在這個盛大的筵席之中,耶穌也要他的門徒也成為如同他一樣的牧者,所以有一位學者講得很好,他說,在五餅二魚的故事中,耶穌要求門徒所做的事奉,其實就是一種牧者的「在職訓練」。要訓練什麼,就是訓練耶穌的門徒要有「牧者心腸」。

當群眾肚子餓了,我相信耶穌絕對有能力可以用另外一個神蹟來餵飽五千人的需要,但是耶穌對門徒的指示不是說「我來給他們吃」,耶穌是說「你們給他們吃」,很清楚地,耶穌要求他的門徒要參與他的事奉,這些門徒也要成為所有那些沒有牧者的羊群的牧者,耶穌差遣這些門徒去滿足群眾的需要,如同耶穌滿足群眾的需要一樣。所以在此,耶穌對各位弟兄姊妹有一個非常清楚的邀請,就是耶穌現在要邀請我們每一個跟隨他的人要成為那些沒有牧羊人的羊群的牧者。

感謝上帝的恩典,二十一年前我有機會在東門教會實習,從盧俊義牧師以及每位長執身上學習如何成為牧者。

2012年四月,在非常意外的情形下,我被派到羅雅教會牧會。從我2000年神學院畢業一直到2012年,十二年的時間,我不是在讀博士,不然就是聖經公會翻譯聖經,我根本沒有想過我會是一位牧會的牧師。我真的什麼都不會。記得第一次去安寧病房禱告,結果禱告結束後,被天主教的義工拉出去罵:你會不會禱告啊?怎麼可以對這些病人說你的時間有限了。那時真的很羞愧。

在羅雅教會事奉的七年當中,我常常對我的會友說,其實不是我牧養你們,是你們牧養我,因為我總是在弟兄姊妹身上,看到耶穌的慈悲憐憫。高雄苓雅區不比台北中正區,我們真正是又老又窮的社區,2012年四月第一個主日,我去羅雅第一天講道,台下只有七十六個會友,只有一個執事五十多歲,其他的都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這幾年來主日禮拜大概有120人,但是老人有一百個。

這幾年陪伴這些長輩的經驗,我深深體會到,只有艱苦人才會照顧艱苦人。我們教會有個被子女放棄的獨居老人,九十歲,癌症末期,堅持不去醫院,說她要死在家裡床上就好。我們教會有個差不多八十歲的姊妹每天都去探望她,農曆過年圍爐那天,八十歲的這位老姊妹為了不讓那位九十歲的老姊妹覺得孤單,八十歲的特地煮幾樣菜先去陪九十歲的圍爐,才回家跟自己的子孫圍爐。我在這位長輩的身上,看到牧者的形象,看到牧者的心腸,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的榜樣。

剛開始牧會的時候,我會有灰心的時候,覺得上帝為什麼要帶領我去老人的教會。甚至這七年來,我沒有主理過幾場婚禮,但是告別禮拜已經數不清了。但是上帝藉著教會長輩的憐憫相愛的見證,我現在很珍惜和老人在一起的時間。

現代的社會很注重「效率」,做事情要有效率,就要有計畫。因為我不僅牧會,也在神學院教書,也繼續參與聖經公會研讀本聖經的寫作,所以每天我都有很詳細的計畫。但是現在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牧者不可能按著自己的計畫來過每一天。牧者的心腸往往是最沒有效率的。

耶穌要餵飽五千人絕對不是只有用五餅二魚一種方法,他一定有很多方法,但是他挑選最沒有效率的方法,要門徒一個一個慢慢去事奉。這種最沒有效率的方法,就是為了要讓門徒學習訓練什麼是牧者心腸,就是看到這些沒有牧羊人的羊群,牧者要想的,不是自己的需求,不是自己的疲憊,而是要先牧養這些人,滿足這些人的需求。

如果我們願一棵敏感的心,充滿憐憫的心去觀察,我們會發現的確,在我們生活的四周確實有一群人真的就是沒有牧羊人的羊群。這些人可能在我們的家庭當中,這些人可能在我們工作的場所中,這些人可能是新聞報導中的人物,這些人可能是在大馬路上與你擦身而過的人。

我們可能已經有原本就已經擬定好的計畫,一直渴望計畫可以順利地實現,可是當有些「沒有牧羊人的羊群」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打斷計畫時,我們會生氣。但是耶穌基督要我們學習他的憐憫,邀請我們成為這些人的牧羊人。耶穌基督要我們學習他溫柔謙卑的態度,邀請我們來事奉這些人,耶穌基督要我們學習他的話語來餵養這些人靈命的需要,耶穌基督要我們把他的想法成為我們的想法,這樣,我們就可以成為這些沒有牧者的羊群的牧羊人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