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黃柏威

你總覺得自己在尋找什麼嗎?好像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少了什麼?但卻又說不上來...

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裡一開始,男主角瀧與女主角三葉就透過他們的旁白自述,表達了上述的感受,好像心裡總有一個空,而每天的生活,都像在尋尋覓覓,希望能找到填滿這個空缺的事物,也許是一個人、一場風景、一種體驗等等。

後來我們知道,他們在尋找的事物,就是彼此。原來在他們還是高中生的時候,彼此間曾有「交換靈魂」的經驗,住在偏遠鄉下的女孩三葉,一天醒來竟然變成住在東京的男高校生瀧,瀧在起床之後也變成三葉,起初他們以為這只是一場夢,但後來發現這並不是夢境,而是真實地以他人的形體生活著。但這交換並非永久,常常是一天有換、一天沒有,毫無規則,他們只好在對方手機裡留下自己角色扮演時的所作所為,好讓彼此可以接續自己錯過的人生,這兩個陌生人,用了如此奇特的方式,進到彼此的生命裡。

他們確實是陌生人,先前他們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們也從未見過面。但說他們是全然的陌生人也有點奇怪,畢竟他們曾以對方的身體活著,沒有人會比對方更有「親身經歷」自己人生的經驗,而也沒有什麼事會比「親身經歷」更能讓人產生情感認同的經驗了。

因此,當瀧變身為三葉,跟著奶奶和妹妹前往神靈之地(三葉一家是神社的神職人員),聽著奶奶講起那些古老傳說,他彷彿也與那神秘奇幻的世界有所連結。另外,只跟爸爸同住的他,缺乏與女性的相處經驗,但三葉的世界,卻是以女性為主的世界,她的媽媽因病過世,入贅的父親不願繼承神社的職務,離家投入政治運動,剩下外婆照顧三葉與妹妹。瀧在三葉的世界裡,經驗到女性的溫柔、姐妹情誼。就在一日早晨,他變回自己後,眼淚卻不停使喚流下,我想那是他碰觸到自己內心柔軟的一面,他被那種美所打動,而這令人聯想到心理學家榮格(Jung)提到的「阿尼瑪」(anima)概念。

榮格認為男性的潛意識中有個女性的化身,他稱為「阿尼瑪」(anima),榮格學者瑪莉路易絲弗蘭茲(M.-L. von Franz)曾這樣說明「阿尼瑪」:「它是所有陰性心理傾向的化身,諸如曖昧的情感與情緒、預言徵召、對非理性事務的敏感、個人愛情的能耐、對自然界的情感。以及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他與潛意識的關係。」,她繼續說這就像是「古代的女祭司(像希臘女巫)通常能揣測神意,而且能與之建立聯繫。」。「阿尼瑪」就像是男人潛意識裡的內在女人,而電影中瀧一直以為三葉是夢中的自己,或許象徵著三葉就是瀧潛意識裡的「阿尼瑪」形象,很巧的是,三葉的背景設定還正是個巫女,她們一家服事著守護當地的古老神靈。

當瀧化身為三葉,進入三葉的生活,彷彿就像碰觸到內在的「阿尼瑪」,這經驗改變了他,甚至在日後從瀧求職時的自我介紹中可以聽出來,他重視「美感」、「溫柔」、「連結」。同樣地,榮格將女人內在潛意識的陽性化身稱為「阿尼姆斯」(animus),而正向的「阿尼姆斯」會帶來創新、勇敢、積極精神。從此觀點來看,瀧是三葉夢中的自己,瀧也象徵是三葉的「阿尼姆斯」。在電影裡頭,三葉與瀧相遇後,三葉生出勇氣面對自己過去始終逃避的父親,似乎也說著與內在的「阿尼姆斯」整合帶來的改變。

三葉也曾在一早起來變回自己後,莫名地哭了。她一直希望自己能擺脫傳統的束縛,能擺脫父女間的愛恨情仇、能離開窮鄉僻壤的小鎮,在大都會裡生活,化身為瀧,讓她能一償宿願,有了城市生活的體驗。而她哭泣的那天,是她幫瀧促成與前輩的約會日子,自己對三葉哭泣的解讀,倒不完全是因為她對瀧好感,而瀧卻要跟別的女生約會所感到的失落而已,還包括 她對「約會」本身的渴望,那是她在小鎮裡難以想像的生活,她想離開小鎮,但那天她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困在這裡,也因此後來她當天翹課跑去東京,去找那個唯一能與她分享這個感覺、在陌生城市裡唯一認識她的人:瀧。

後來我們才知道, 瀧還要很久之後才會認識三葉。這設定似乎也暗示女性相較男性早熟,如果我們把成熟定義為自我整合,自我整合意味著不同的自我有所接觸、衝突、合作、統整。三葉,很早就遇見了不同的自己,但瀧要很久後,才遇見內心的不同自我,如同他在電影裡對三葉說:「你真的住在好遠的地方,我追了好久才追上你。」

《你的名字》是一部好看且浪漫的愛情電影,但我覺得這也是一部自我追尋的故事,他們看似在尋找彼此,但說來他們找的也是自己。他們過去曾用對方的身體、身份活著,經歷著對方的家庭生活、人際關係,因此對對方產生更深刻的同理,那不只是肉身交換,它是真正走進對方的生命,去經驗著另一個人的存在,而當你能夠走進對方的生命故事,彼此的關係就有豐沛的情感連結,這些經驗也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成為自己真實的存在,一旦失去它,都叫人作痛呀!這也是長大後的他們感到失落、空虛的原因,他們已經跟過去重要的生命經驗、與過去的自我斷了連結。斷裂的生命經驗,會令人看不見自己是誰?若用名字作為認識的象徵,他們遺忘了對方的名字,其實也意味著忘了自己的過去,忘了內心另個不同的自己。

而這提供了我們一些線索,如果你也在尋找自己,或許可以從夢境開始,那裡藏著自己深層的秘密,等待我們去挖掘。或許練習去碰觸內心很不一樣的自己,看看那個自己想告訴自己什麼,或許他也在等待你,記起他的名字,而其實那就是另一個「你」的名字。

另外電影中有相當多的對比,如男與女、城市與鄉村、古老信仰與現代科技、白天與黑夜、自然力量與人類創造等等,他用「結」的概念,將這些看似對立且斷裂的事物連結在一起,他們不在是獨立無關的事物,他們都是整體的一部分,是彼此關聯與共存,當人們要走向未來,就必須把這些經驗整合,那些都是生命裡的重要養份,失去它們,我們難以踏出不同的步伐。世間萬物有著奇妙的連結,說來都是一個共同體,電影或許想告訴我們,我們能在彼此身上找到自己。

而這也是導演獻給日本土地的情書吧!我們看見片中彗星帶來的殘酷毀滅,心想還好這只是電影的時候,卻也想起真實的日本,其實也遭受過原子彈的攻擊、無情海嘯的襲擊,相較於真實歷史,電影裡一顆彗星帶來的衝擊,對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而言,或許不會太過誇張與不真實。當我們看著片中虛構的系守町,好像也是導演想為那些在真實世界的災害中,消失的人、消失的景物留下些什麼的安排,他沒有忘記他們的名字,他用這部溫柔動人的電影紀念他們。

如果可以,他也好想有魔法,帶著他們逃離苦境,勇敢地活下去。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