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麼,要像什麼!/林以撒

小時候,作學生的我們一定常被老師或是父母親用這一句話來要求,那就是:「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大概的意思是期望我們做任何事情要盡心盡力,要負責任,因為只要我們付上了足夠的心力,事情總是看得見成果。這樣的教導,最具體的要求就是:「坐要有坐姿,站要有站姿。」因為從一個人或坐或站的姿勢,多少可以看出這個人做事的態度!這就是我們所受的教導。長大後,我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種訓練,甚至在教會的工作上,這句話-「做什麼,要像什麼!」讓我學習不少。

過去在東門教會服事的經歷,的確讓我學習了不少。這要感謝過去東門教會的同工與信徒給我學習的機會,特別是盧牧師親自用嚴謹、認真的態度來牧養教會的「身教」,讓我受益良多。那時候,我跟著教會的步調來學習,除了準備講章、關懷都市原住民的家庭以外,教會行政及準備週報文章也是學習的重點。

剛到東門教會的時候,我想最大的壓力,不可諱言的就是每週要寫一篇文章放在週報上,這項功課給我非常好的訓練。記得盧牧師這樣勉勵:「不論文章寫的如何,總是要培養一種整理思緒、用信仰回應社會動態或是教會事務的反思能力。」因此,硬著頭皮就是要完成這樣的要求。那麼也感謝東門教會在我離任的時候,替我出版一本書《澆灌你我心中的部落》。這就是過去四年在教會中的週報文章所挑選出來的文集,它算是一種信仰的小品文集。這本書也算是在東門教會牧會經驗的一粒甜美的果實吧!

九年前離開東門教會,來到了泰雅爾中會的士林教會,它位於苗栗縣泰安鄉士林部落,距離苗栗縣的卓蘭鎮約有30分鐘的車程。原鄉部落的教會跟位於大台北地區的教會的確有很大的差異,光是信徒們的生活型態就相當的不同了,因此教會的生態也完全不同。然而牧養的工作、傳福音的使命是不變的,上帝的同在也是沒有時空的限制,這就是我們所經歷的信仰。士林教會的信徒幾乎百分之八十是以務農為主,當地的農產是以日本甜柿、桶柑、桂竹筍以及短期蔬菜等作物為主。傳統的農村生活,不知道大家認識多少!以牧養、觀察教會信徒的角度來看,我體會到所謂的「靠天吃飯」是那麼的不容易和辛苦,也帶著相當大的風險。所以,教會信徒的收入不穩定,相對的奉獻也是如此。因此原鄉部落的小教會多半面臨諸多的壓力,例如經濟弱勢、人力短缺的問題,延伸出來的就是傳道人異動率頻繁,甚至無人牧養該教會。

記得我們剛來到士林教會的時候,代議長老就跟我們訴苦說:將近有三十年了,教會的傳道人都沒有住在當地部落。意思是傳道人都是從外地來協助牧養的,沒有所謂的「駐堂牧師」。我想這樣的教會要復興起來,確實是很困難,因此當時它依舊是「支會」。但是感謝主,當我們被派到這間教會的時候,上帝透過東門教會以及許多的牧長們給予我與師母在這裡服事的能量與勇氣,特別藉著東門教會持續的支持與關心,我們就在這裡成為了「駐堂牧師」,後來士林教會在三年前升格為堂會,而兩年前我也在這裡封立為牧師,還記得當時的林瑞隆牧師帶領教會同工及信徒們來給予祝福,真是讓我非常感動。

在牧養士林教會的工作上,上帝給我的訓練及學習也不少。相較於在東門教會所面對的教會處境是相當不同地。因此,在這裡我成為了一位「農夫牧師」!雖然我看起來,真的不像是農夫,連膚色也不及格(因為還不夠黑),但是確實在牧會的工作裡,花了不少時間在農場裡頭。為何有如此的轉變呢?一開始,我的想法是想要提升教會的經濟能力,因為小教會裡頭,光是要支付傳道人的謝禮就相當吃力了,更不用說要推動各樣事工或是要做建築物修繕的工作等。過去,原住民教會與平地教會締結姊妹教會,坦白來說有點沒有尊嚴,因為說穿了就是要得到大教會的經濟資源來維持小教會的運作。然而,我們都知道「仰賴外界的資源」不能解決原鄉教會的經濟問題,反而會養成教會依賴的習慣。因此,我思考的是難道原住民教會就是「弱小教會」的代名詞嗎?難道,真的沒有辦法自立自強嗎?於是,我開始說服同工租地來種「樹豆」,因為樹豆可以算是部落傳統美食,營養價值很高,價錢也不錯,在栽種上也比較容易,只是需要信徒們來奉工幫助教會,一年下來多少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將賣出去的樹豆所得到的經費,補足一些教會經費上的缺口。確實連續三年我們這麼做了!還記得荊棘團契的契友們也來協助採收一次樹豆,那時候是聖誕節前後了。

後來,約在四年前台灣社會連續爆出「食安的問題」,搞得社會大眾、老百姓真的不知道該吃什麼才好,因為連續報導出有毒、農藥超標、黑心的食品等。那時候,我看見一個契機,可以是原住民部落或是原鄉教會轉變、翻身的一個契機。於是,我接觸了「自然農業」,開始學習其中的知識。後來,也用信仰的角度來思想,在這當中,我找到身為農夫或是上帝給予大地的使命,那就是應該為這個世界及社會出產健康與有生命力的產物,這也是上帝要透過土地給人類的一種「祝福」。因為不管世界如何變化以及進步,人類身體所需要的力量與營養,仍舊必須透過土地所出產的一切得到養分,這就是上帝創造的「自然」!我們也可以經過歷史的教訓,證實一件事情-「大地可以不需要人,可是人不能沒有大地。」因此聖經裡頭的創世記說到上帝要人管理這個世界,這可是一種非常沈重及神聖的使命與責任。若是農業繼續以傳統的慣行農法(施打農藥、過渡施肥)來生產作物,我們已經知道,不僅是土地遭受莫大破壞,人類也將自食惡果,這絕對不是上帝的心意。

因此,要做一群農夫們的牧師,也是一間原鄉部落中小型教會的牧者,我該如何做?我想不可能只是在辦公室寫講道篇而已,更需要穿上雨鞋、換上工作服,來認識、體驗信徒們的生活,甚至是為這農村找一條出路吧!於是,三、四年前開始,下午的時間,我經常是穿著雨鞋在農場裡工作,憑著不斷地學習及實踐自然農業,感謝上帝士林教會的以勒農場就這樣的設立了。若是要述說當中的故事及見證,我想不是短短的篇幅就可以寫完。其中,不得不要感謝的是盧俊義牧師以及慧治農業基金會的協助。如今士林教會的以勒自然農場早在一年前就取得有機轉型期的認證,也曾經在台灣公報中刊登過教會的異象。雖然目前所做的農業事工,距離我們推動友善環境耕作的目標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但是上帝也透過這樣的事工不斷地祝福了我們的教會。

在二月底的主日禮拜,我受邀回到東門教會原住民聚會中講道,那時我也分享了士林教會的事工,同時勉勵所有的信徒們,不要忘記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我們有神聖的使命在各自的崗位上,因此做什麼就要像什麼!我確信上帝透過環境的變遷與聖經的教導,給我一個重要的異象,那就是土地的管理者有著一份神聖的使命,那就是管理上帝託付給我們的土地,讓他出產有生命的農產,因為這樣可以使人的生命延續下去。其次,原鄉部落的教會現在雖然要仰賴外界的資源來維持生存,但是,他其實是都會區的祝福,因為原鄉部落有著最自然的環境資源以及純樸的心思,若是善加利用,所生產出來物品或是建構出來的思想,都會是人類的身心靈最需要的養分。

目前士林教會以勒有機農場盛產有機的農產,有薑黃、甜豌豆、玉米筍、高麗菜、萵苣、短期葉菜類等,還有無打針、無施用抗生素的土雞蛋。農場目前也提供兩個就業機會,讓青年可以學習無毒栽種的理念與方法,也可在地就業。另外,因為教會的農場有這些好東西,所以教會所承辦的部落文化健康站的長輩們,同樣也享受到了無毒、有機的健康疏食,禮拜一至禮拜五,來到教會中的部落長者們可以說是幸福的,因為中午的餐食是在地健康的食材,這就是我們要打造的環境,給人無負擔的、幸福的場所。

從都會中的傳道人到部落中的農夫牧師,感謝上帝讓我有許多學習的機會與對象!「像不像」,我自己不敢說,但是我認真的想要做好福音的工作,最起碼要求自己要有七、八分像。也請弟兄姊妹繼續為著士林教會的事工代禱,讓我們的異象真能實現。最後廣告一下,若是要品嚐以勒有機農場的健康疏食可以透過臉書FB搜尋粉絲專業-「以勒有機農場」,瞭解我們的近況喔!也可以在東門學苑裡,藉著惠卿幹事的協助,購買到我們的農產喔!你們的鼓勵與支持就是原鄉教會成長起來的力量,求主藉著這樣的方式,連結祂自己的教會,也成全每個基督的肢體!
編註:作者林以撒牧師自2009年開始牧養我們的夥伴教會〜苗栗泰安士林教會。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