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歧視/林信男

前言

聖經有關人類的起源,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創世記第一章26至27節這樣記載:「接著,上帝說:『我們要照著自己的形像,自己的樣式造人,讓他們管理魚類、鳥類,和一切牲畜、野獸、爬蟲等各種動物。』於是上帝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人。他造了他們,有男,有女。」從這段經文來看,很難理解遵奉摩西五經的猶太民族,為何會發展出歧視女性的文化,甚至有極端到猶太男人在禱告中,感謝上帝沒有使其身為女人。而從猶太宗教延伸出來的基督教及回教,長期以來也存在對女性的性別歧視問題。女性受到歧視,普遍存在於各地、各文化中。但從上述創世記所記載,男人及女人都是照上帝的形像被造的經文來看,在信仰基督團體中,歧視女性豈不等於對上帝的褻瀆。

性別歧視現況

雖然女性運動已有多年的歷史,但女性的社會地位低於男性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世界各地及各種團體中,乃是不爭的事實。而在亞洲,此種現象更加嚴重。不但在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禮儀規範,存在對女性的歧視,當家境出現困難時,首先被犧牲的常是家中的女性。亞洲地區所見的窮人家將女童賣給妓女戶當童妓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男性中心思維在婚姻制度上表現得非常清楚。以台灣的情形來做例子,傳統上,結婚時是女方把女兒嫁出去,男方把媳婦娶進來。女人結婚不只是嫁出去,而且是潑出去的水。女人婚後與夫家的人一起住,或經常去夫家走動,乃理所當然。但若常往娘家走動,卻可能遭受批評。她只能偶爾回娘家,因此才有年初二回娘家的過年習俗。雖然此種男性中心的婚姻觀已在改變,但嫁出去、娶進來的觀念仍然深植在我們社會中。

在信仰基督社群中,男尊女卑的文化仍處處可見。在社會、經濟、政治、神學、以及其他各層面上,男性中心的父權思想仍居於主導地位。而舊約創世記中記載女人是用男人肋骨所造,及上帝懲罰夏娃時說她要被亞當管轄;新約以弗所書5章提到丈夫是妻子的頭及妻子要凡事順服丈夫;以及提摩太前書2章提到不准女人教導人,或管轄男人等經文,則被刻意引用來做父權思想的聖經根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女性封立為牧師已超過60年的歷史,但今天仍然有些教派面臨無法接受婦女封牧的困境。

隨著女姓意識的覺醒,男性中心的父權思想受到批判。傳統以男性中心思維所建構的各種制度禮儀也受到挑戰。女性主義者努力要改變數千年根深柢固的男性中心思維的世界。面對女性主義的挑戰,基督教會也必須回應。而在神學研究上則出現女性神學的領域。到目前為止,情況雖然已有一些改善,但其成效仍然有限。要動搖修煉數千年成「精」的男性中心思維,確實是非常辛苦的工程。除了制度面的改變外,更重要的是觀念的改變。下面試著從精神健康的角度切入,來探討如何消除性別歧視的觀念。

醫學對性別的看法

人類生命的形成,始於卵子與精子的結合成為受精卵。而生理性別是女或男則取決於進入卵子的精子是帶X或帶Y染色體。受精卵開始細胞分裂而發展成胚胎。胚胎初期的基本構造,男性與女性相似,所有胚胎在胚胎早期,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統是相似的,稱為生殖器官未分化期。此原始生殖腺有向卵巢方向分化的自然趨勢。在發展的關鍵時刻,Y染色體啟動其功能,使胚胎發育成生理上的男性胎兒。若在那關鍵時刻,Y染色體沒有發揮功能,則無法形成男性胎兒。

神話對性別的看法

希臘有一則神話這樣說,太初時人類原本是集兩種性別於一身,因此是很有能力的。由於人類勢力快速擴張,威脅到眾神的領域。眾神為了防止人類竄奪其地位,於是將人劈成兩半,一半是男,一半是女,成為半個人,也失去與神競爭的能力。為了渴望恢復原本的完整,必須把失去的另一半找回來。這則神話的寓意,除了說明性慾的本質外,也可以教導我們,一個完整的人,不能只具男性或女性的性格特徵,而是要集具男女兩性的性格特徵。

另一則談到英雄的誕生的神話,內容說太陽男神和月亮女神同房,生下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歷經各種磨練,成長為解救部落各種難題及災難的英雄。許多民族都有類似的英雄的誕生的故事,這些神話說,真正的英雄是太陽神和月亮神的後裔。太陽神象徵男性,月亮神象徵女性。傳統上,以男性象徵剛毅,著重理性分析;以女性象徵溫柔,著重直覺感性。前者代表左腦的功能,後者代表右腦的功能。太陽神與月亮神交媾生下的英雄乃兼具男性與女性特質的人,也就是像前一則神話所講的完整的人。英雄是能解決困難,幫助別人的人。英雄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而是整合男女兩性的人。此則神話啟發我們,不要迷信傳統認為男子氣慨或女子氣質適合處理某種情境或問題。其實要把問題處理妥當,在任何時刻都需兼具兩性特徵,也就是要左右腦並用,才是真正的英雄。

精神健康

這樣看來,一個精神健康的人,是能整合陰陽特質的人。精神健康的男人,不會只一味強調男子氣慨,也不會輕視女性特徵。他不會羞於表達情感,也不會認為只有陽剛之氣慨才是男人。一位精神健康的女人,也不應只著重於傳統所謂的女性特徵。她重視情感,也重視理性。她肯定人與人相處要溫柔體貼,但絕不是弱女子。一個精神健康的人,是能左右腦並用的人。這樣,我們在教養子女或看待一個人時,才不會刻板的以夠不夠男子氣慨或女子氣質,或像不像個男生或女生去評價。

此種精神健康的觀念,也可引伸到信仰態度。健康的信仰不能全靠理智,但也不能全賴情感。信仰需要左腦理智分析的思維方式,也需要右腦情感、直覺的思考模式。我們承認聖靈的感動是信仰的根基。但若缺乏左腦的思辨,很可能被邪靈、異端所誤導而不自知。而若缺少右腦的思維方式,我們又如何能感動呢。進入信仰的初步,以及信仰過程的靈命更新經驗,右腦扮演重要的角色。敬拜讚美及靈恩派的聚會方式較容易吸引人,可能有其道理。但信仰的進深,不能光靠感動,而是需要更深入查考聖經的真理,需要左腦發揮功能。信仰的歷程需要不斷的左右腦並用,才能繼續向前走,找到綠洲,然後越過沙漠般的人生旅程,見到上帝。

結語

性別歧視或婦女問題是普世合一運動所關心的課題之一。和一般社會一樣,教會亦存在性別歧視問題。基督教會二千多年的教制與信仰,無可諱言的,相當程度受到男性中心的思維影響。因此男尊女卑的思維仍存在教會生活的各種層面。此現象不符合公義、和平,與受造世界的整全的主張,也違背聖經男、女都是依照上帝形像被造的教導。在婦女意識覺醒後,女性主義者努力要改變數千年來根深柢固的父權思維下塑造的世界,這是一場艱苦的奮鬥。基督教會重視此問題,也一直把婦女問題做為關切的議題。此問題的解決,除了制度面的改善外,更重要的是觀念的改變。本文提出從精神健康的觀點,認為健康的人乃是兼具男女兩性特徵,能左右腦同時並用的人。能解決問題、幫助別人、使社會和諧、使人心靈提昇的英雄,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而是整合男女兩性特質的人。傳統的男性中心父權思維對人類弊多於利。矯枉過正,高唱女權至上也一樣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創世記第二章所說男人要和女人結為一體,不只是肉體的結為一體,心靈上每個人都要努力整合男女兩性特徵,使之結合為一體,才能邁向完整健康的人格。持此種觀念教養我們的子女,才能真正建立沒有性別歧視的世界。基督徒的信仰旅程是要學習更接近上帝。而上帝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不完全的人,也應學習不再受限於性別的狹隘框架,才能成為上主真正的子女。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