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國際兒童村/Mingku陳彥龍傳道

自從兒童營過後,楊梅國際兒童村的村長每個星期都帶著孩子來到教會,與我們一起敬拜上帝。上個星期,他們就來到四樓與我們原住民的弟兄姊妹一起,在聚會中,我們有一段禱告的時間,我就去為這些孩子禱告,禱告到一半,自己就開始哭,很感動,這些孩子真的很幸福,有上帝不斷地在他們身邊為他們鼓勵打氣,也或許因為自己的一些經歷,所以對他們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其實我們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是很有溫暖的力量,而這些經歷過一些風風雨雨的孩子,對人的敏銳跟信任,都是非常真實的,我想如果我們在星期日看見他們,請記得給他們鼓勵,也將他們放在禱告中。

因為這樣,我們安排了星期二早上去拜訪楊梅國際兒童村。不難找,從中壢平鎮交流道下去,直走民族路就會找到。那是一個滿大的生活居住空間,在早期是宣教士買下來,作為照顧失親孩子的地方,現在就是國際兒童村的「村莊」。我們一行人跟著牧師,原來是他們很期待,也很歡喜可以見面的「客人」,很多孩子都一直問我什麼老師怎麼沒來?那那個誰呢?大家真的都很期待可以見到我們中間曾經在兒童營帶過的老師們,如果有機會,或許大家也可以去看看他們,這真的對他們是很溫暖的支持與肯定。


村長帶著我們拜訪每一「家」,這是村長在帶領大家的一種生活方式,每一棟房子就是一家,一家裡面有一位家長,都是跟關懷具有相關背景的大人,願意奉獻自己全部的時間在那邊陪伴,然後每一家大概都住5到8位的孩子,多一點到10位,家長跟孩子每天都生活在一起,照顧大家的生活起居,說照顧其實是教導每一位孩子可以在食衣住行上都慢慢獨立,學習自己煮飯、自己洗衣服、整理環境,每一個人都要為家裡的每一份子負起照顧的責任,所以年齡層是打散的,大的可以照顧小的,也要為年紀較小的建立起好的榜樣。這個家的凝聚跟方式是很重要的,對他們來說,這裡是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家的溫暖,還有對家的責任。這有可能是我們這種生活在都市,在自己家庭長大的孩子很難體會的,也很有可能我們的獨立性比起這些在「非自願性」環境中長大的小孩,遠遠落後一大截。


聽著村長說這幾年在兒童村帶領的狀況,心裡只有一個想法:上帝真的眷顧在這裡的每一個孩子!村長自己走過很低潮的時刻,所以現在很珍惜也很努力希望在這些孩子的身上,讓大家真的可以去認識上帝的愛,也懂得上帝的話語,我想這應該就是為什麼我們兒童營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幫助的原因,兒童營結合了信仰與生活的元素,應該說我們看見人如何在信仰中實踐自己的生活層面,這些聖經故事就活生生地活在我們面前,也唯有耶穌可以讓我們這麼忠實地活出信仰。村長自己就是在這信仰的過程中,重新得到力量再次站起來,她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只有耶穌」而已,真的是很令人感動。


整個拜訪的過程,很有趣,很像我以前在部落的樣子,一直都會有孩子隨時跟著,然後就很好奇現在要去哪?或是很希望一直跟你說很多事情,還有就是他們都會很主動地要牽你的手,這個動作真的給人很溫馨的感受,就會知道原來他們有多信任我們。這讓我想到在我升研二的暑假,去法國泰澤的經驗,在泰澤每個人都要選擇一樣工作,我就選了主日學,也沒想那麼多,後來才知道,參與主日學是要每天早上跟這些外國小孩子一起上課,陪伴他們,天啊,這些歐洲的孩子怎麼可能會說英文,而我怎麼可能會說他們的語言,只能靠比手劃腳了,但有一天早上,我深深地被一個孩子感動,他是一個德國人,才剛要上小學一年級的年齡,那天早上在我們要去崇拜的途中,他就跑來我的身邊,牽著我的手,要我一起走。我被這個動作嚇到了,卻也被安慰了。即便我們語言不通,只能靠著肢體動作來表示彼此的需要,原本我在這麼多外國孩子的主日學中非常的沮喪,但這個德國小孩子,他卻給了我很深很深的溫暖。


有的時候,總想著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實際上卻是我們可以感受的東西是更多的,大家很熱情的預備午餐,可以說有滿漢全席的水準了,在身體的需要上我們被款待了,在心理的情感上,我們也被著實地填滿了大家最深的愛。


但這一趟拜訪過程也讓我自己有一些思考,這個社會跟環境真的是很現實的,在生活起居上,這些孩子真的可以是很幸福的,因為在這個村子裡,真的很有家的感覺,也有很多人其實很關心大家,也會把很多他們需要的東西,無論是用的、吃的、穿的,都給他們使用。但我比較擔心的是大家在課業及求學上的需要,或許這在一塊上我們沒有談到很多,但我想這應該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或許在將來這些孩子在生活上的獨立性很夠,但能不能有個一技之長來做為照顧自己的後盾,雖然在村子裡有安排才藝或是一些才能的學習課程,可是長遠來看,在課業上的基本需要也是很重要的。


在八月底的聯合少契靈修生活營,我們也邀請兒童村的孩子一起來參加,盼望在這樣的活動中,可以讓彼此有更多的認識,也盼望大家可以在營會中,用「心」的眼光看見上帝,也看見自己。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