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命運──神聖而難自保的古城(三)/李顯慧

四、基督教與回教支配耶路撒冷的年數

按上述第三大段的歷史背景來看,自公元70年耶城被毀滅後起算,基督教與回教支配該城的情形如下:


(一)基督教部分(含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與英國國教在內)

基督教建立後的初代教會也備受迫害,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合法化之後,始真正在耶路撒冷有立足之地,延續達三百年之久。東正教從天主教分裂出去後,也曾佔領該城八年;而十字軍東征期間,則曾佔領八十八年。

比較意外的是第一次大戰後,英國從土耳其手中奪得該城,前後佔領三十年,直到1948年以色列獨立建國。如此,基督教支配耶城的總年數約有四百二十七年之久。


(二)回教部分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創立回教後,就逐步朝向耶路撒冷發展。直到公元638年,才從東正教手中奪得該城並摧毀掉聖殿。據可蘭經的記載,穆罕默德也是在摩利亞山由天使加百列(Gabriel)陪同昇天的。於是回教徒就在猶太教過去的聖殿舊址上,建立了一座富麗堂皇的金頂回教寺,稱作聖石寺。從回教徒佔領耶城以來,直到公元1918年交給英國為止,其支配耶路撒冷的總年數是長達一千一百九十三年之久(扣除掉期間被十字軍奪佔的八十八年)。於此,回教徒在耶城奠定基礎之深,是可想而知的了。


五、結語

按以色列當局2002年的人口統計,在全國約六百六十萬人口中,猶太教徒最多,約佔百分之八十;回教徒次之,佔百分之十五;基督教徒則只佔百分之三弱。但耶路撒冷的問題,絕不是可單純用宗教別之人口數或支配時間之長短來解決的。

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哲人指出,人類從來未能從歷史中記取教訓,總是在原地打轉,踏不出那個無形的圈圈。數千年來,世界的歷史一直在朝代更迭、興衰輪替、週而復始,不知重複了多少次。


每次新朝代建立起,人們都希望這次是"最後一次",從此得以進入江山永固、萬年盛世的大好時代。然而,多則上百年,少則數十年之後,還是發生了戰亂、戰爭與殺戮......,最後又是一場改朝換代的大鬧劇。數千年來的耶路撒冷,雖也在重蹈歷史的覆轍,歷盡萬劫,但幸而沒有就此從地面上消失,至今依然留存。


猶太人失落耶路撒冷一千九百餘年後,公元1967年6月,六日戰爭爆發的第三天,當時以軍名將戴陽將軍在揮軍朝向舊城區之聖殿遺跡的哭牆進攻前,曾誓言道:「我們自古以來最神聖的聖殿遺跡即將回到我們手中,從此以後吾族民絕不再放手了!」此歷史性的發言,震撼了當時的世界;而當以軍佔領舊城區後,接著受到世人矚目的,便是第三座聖殿的建造問題。如:猶太人是否要重建聖殿?於何時何地建造?等等相關的疑問都成為當時國際媒體及宗教界的熱門話題。


那時,就有一名記者向以色列的名歷史學家──埃爾達(Yisrael Eldad)先生作採訪時,問道:「貴國人民是否有重建聖殿之意向?」他答道:「大衛王攻佔耶路撒冷後,直到所羅門王建造聖殿,已經過一個世代。我們的情況可能亦相同吧。」記者再問道:「現今在第一座聖殿遺跡上,還建有回教的圓頂聖石寺?」他答道:「這個問題當然是個重大而複雜的難題;但總有一天會有地震等災害發生也說不定吧?」在那場訪問記者會中,也有多位以色列高官在場。當他們聽到埃爾達的回答時,表情都甚為自然,似如默認;讓記者感到,猶太人在心中似乎都有著相同的共識,惟在表面上不予冒然表態,以免刺激到阿拉伯人的自尊。

而按以色列於公元1980年所通過的基本法(Basic Laws)之「完整的、統一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是國家元首、國會、政府、最高法院所地」條文來看,其表達是甚為清楚明白的了。其實,耶路撒冷最大的難題,是在於那僅約一平方公里大的舊城區內。其面積雖小,但這三千年以來,在那一小塊地留存下來的宗教聖跡卻有數十處之多。城牆內分為基督教區、回教區、猶太區、亞美尼亞區和聖殿區等五區域。這五宗教區分別歸屬於同為一神論的三個信仰宗教。但此三種宗教均因著過去歷史所造成的原因與教義,至今仍會相互批判。這種現象或許就是一神教具有的"排他性"特質所導致而成的吧。


對於化解並促進同屬一神論之三個宗教的互相瞭解與交流一事,在基督教方面,似採取較為包容與積極的方式。例如在千禧年之初,天主教教宗保祿二世,除了對十字軍東征及宗教裁判所等歷史錯誤行為作了道歉之外,他在訪問聖城時,亦小心翼翼地不去觸及到耶城的敏感政治地位,他親吻了以色列的土地,隨即也親吻了巴勒斯坦的土地。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就如同一顆沉重的大石頭般,即使是教宗也須慎重處理之。


公元2009年5月上旬,新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前往聖地朝聖訪問時,以色列的傳媒亦積極配合,盡量使其國人認識天主教會的工作,有很好且正面的表現。或許基督教與猶太教於現階段,均在歐美文化及政治經濟圈內交流接觸頻繁,再加上其思考方式與價值觀也較為接近,因此有專家認為這兩個宗教似較易有融合之可能。


至於回教方面,不但其在政教合一體制下所產生的習俗與價值觀有其獨特之處;數千年來,與以色列在政治、經濟、宗教與文明等各方面的摩擦與紛爭中所釀出的仇恨與悲情種子,也早已深埋在歷史之中。於此,對於這座在政治和經濟上連為一體,在宗教和文化上卻化分為二個陣營的城市,無論以色列還是巴勒斯坦,都不肯任意拱手相讓。


此外,回教自己內部,除了在以阿拉伯人為主的各國之間,各有各的立場和利害關係外,在什葉和遜尼兩派系之間的鬥爭也從無間斷;而其中事由之複雜度,無法某國或某派系說了就可算的。所以,回教若要與猶太教、基督教「融合」,目前似乎是較為困難。


耶路撒冷問題在現階段,以阿雙方依舊針鋒相對,尤其舊城區的問題更是成了雙方無法踰越的障礙。是否會有如柏林圍牆倒塌之事件,或其他奇蹟、神蹟的發生?或許還可令人期待。但若從現實的觀點來想,有些較為溫和派的宗教與經濟界人士則認為:與其勞命傷財、永無寧日地爭執下去,倒不如先將政治與宗教的問題給擺在一邊,彼此都退讓一步,以求和平共存;然後,再進一步合作來發展觀光事業及經濟,好增加稅收,讓百姓們,特別是巴勒斯坦的難民們能過好一點的生活,才是目前較可行的方法吧。(全文完)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