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的「肥分」故事/翁建堯

摘要
台灣農產原本是有機,不過,這是1950年代的事。後來,二次戰後嬰兒潮提高糧食的需求。那時候,化肥翻轉了產量,使百姓有吃得飽的白米飯。除此外,歐洲比較農產的口感、含毒性物質以及營養組成,發現用化肥抑是用有機肥栽培的,並無差異。就這樣,有機肥就被人晾在一邊。直到1980年代,化肥顯現出不利環境的副作用。對按呢,台東就有一群人倒轉來用有機肥,想保持故鄉的好山好水,也期望恢復有機農產。結果卻陷入令人非常沮喪的高投入、低收成的困境。而且根據最近的統計資料,有機農產在歐洲有5%、在日本有2%、在咱台灣也只有0.5%。所以,農產欲要求完全用有機肥來栽培,實在「難」;同時,有機農產欲要求完全不用化肥,實在「無道理」。總是,大家心裡要明白:台灣傳統的有機農產只能懷念,已經回不來了。本篇關於有機農業的「肥分」故事,欲和大家先確定基本上的觀念:農產欲有收成,一定要靠肥分。接續講:②肥分的本質:有機肥含少量肥分和大量有機質,化肥是濃縮性、濃度高肥分。然後欲澄清:③化肥可用,只是濃度高,不利環境風險高;有機肥不利環境風險低,是因為肥分低,也按呢產量低。以及再強調:④有機質不是肥分,不過肥分欲肥要靠有機質。期望對於市面上這樣的噱頭:「有機農產保證不用化肥」,大家心裡會引起疑問。按呢,這篇文章的分享目標就夠額。

一、農產靠肥分
以非洲的農產完全靠有機肥為例。一個5人家庭要收成夠額農產,需要養飼15隻牛,然後用收集的牛糞補充土壤肥分;而且,每次收穫農產後,田地要休耕10〜15年來恢復土壤肥分。後來因為人口增加,帶來農產需求提高,只有縮短休耕期間,從過去10〜15年縮短為5〜10年,再縮短到2〜3年。因為按呢,當田地土壤肥分無法度親像過去維持時,農產收成也明顯會減少。

台灣農產1年收成3次,土壤肥分補充完全靠有機肥,緩不濟急;換句話說,台灣應該會和非洲一樣陷入農產收成減少的困境。不過,咱的農產收成不但維持還增加,這不是變魔術,實在就是靠化肥。後來,中國也是有30年久(1985年〜2015年)用化肥取代有機肥,農產收成也創下遠高於完全用有機肥的紀錄。代價是,中國用化肥的地區,造成土壤有機質快速消失的現象--從原本100公分厚只剩下30公分厚。同樣的,在台灣1950年之前土壤所累積的有機質到1980年大概也消耗殆盡。

所以,農產收成要靠肥分,包括有機肥和化肥都是補充土壤肥分的來源。還有,過去發生的經驗提醒咱:(1)補充土壤肥分的效率,化肥要比有機肥快得多;(2)化肥會造成土壤有機質快速消耗。

二、肥分本質
日光促使碳(CO2)、水和肥分結連作伙來起造農產。農產不食用部分如稻稈、玉米桿,是有機肥原料。其中,碳(CO2) 所起造的有機質(約佔有機肥80 %)不算是肥分。有機肥真正會成做土壤肥分的部分,就是有機質所結連的肥分(約佔有機肥2 %),實在很少。關於化肥,化肥的原料來自天然礦物和石油,經過肥料工廠去雜質及濃縮。所以,有機肥和化肥都是天然的,差別在肥分含量--有機肥薄,化肥很濃。台灣1950年代的農村景觀,通常是在農舍旁邊種一大片菜園,菜園接鄰溪河,溪河有魚蝦。當時,菜園完全用有機肥,河水乾淨也充滿生機。今日,灌溉溝渠、溪河、水庫到沿岸海域的水體充滿大量藻類,水不再是澄清而是呈綠油油的油漆狀。這款現象證實是多餘的肥分從田地流出,是化肥取代有機肥之後所造成的結果。從此,化肥就背負不利環境的壞名聲。也因為按呢,有機肥鹹魚翻身。

其實,農產利用的肥分只有一款;換句話說,肥分來源是有機肥抑是化肥,對農產的利用並沒差別。而且,用化肥抑是有機肥的田地都會流出肥分。至於,流失肥分過多造成環境變壞的主因,實在不是化肥本身的問題,而是人類不適當使用所引起。

三、化肥好用
化肥剛開始使用時,發生兩件令人驚奇的代誌:①農產奇蹟似翻了好幾番;而且,② 環境也沒有出現變壞的現象。第①件顯明化肥好用。原來,農產的發展有3階段,親像人類一樣--嬰兒發展期慢、青少年發展期快速、和成熟期的發展從逐漸減慢到停止。因為,有機肥含有機質會引起親像麵團發酵一樣,就是養飼微生物。問題是:微生物繁衍時,有機肥未能像麵團提供夠額肥分,微生物就擒住土壤肥分。直到微生物死亡腐敗,肥分才被釋出倒轉去土壤。微生物造成有機肥釋放肥分慢又少,不能滿足農產對肥分的需求,尤其在快速發展期的時效內。比較起來,化肥不含有機質,肥分釋放直接又多,對農產收成很有利。第②件顯明有機肥有保護作用。有機質引起微生物的繁衍,導致土壤肥分用來起造微生物,因為按呢,多餘肥分溢流出田地緩解了。所以,過度使用化肥的副作用,早期察覺不出,原因和田地累積很豐富的有機質有關係。

四、肥分欲「肥」靠有機質
過去的田地有機質豐富,化肥也很「肥」。「肥」意涵有效性。今日的田地有機質消耗殆盡,化肥再也不「肥」,因為樹欉出現缺乏肥分的現象。只是很奇怪,肥分在樹欉出現缺乏,在土壤卻是正常。這款肥分再也不「肥」的情形,即使再加重化肥也是徒勞無功,顯明土壤肥分夠額就是不「肥」。其實有解決方法,就是使用不是肥分的有機質來加「肥」。前面講起,有機質用來養飼微生物,也用來結連肥分。這款接連有機質的肥分,可以克服因為土壤太酸或太鹼所導致肥分不「肥」(無效肥分)的難題。

化肥顯然不是萬靈丹,化肥在過去田地有效不表示在今日田地有效,原來肥分的「肥」一直都是因為有機質的存在。這款知識是咱用數十年久,付出很大的代價所學習來-就是在土壤的系統,肥分欲「肥」要靠有機質。

五、結語
有機農業欲永續經營,要靠農產收成。農產欲收成要靠肥分。化肥釋放肥分有效率又多,對農產收成很有利,卻是對環境造成副作用的風險也大。還有,過去的經驗提醒咱,用化肥會快速消耗土壤有機質。有機質透過微生物擒住土壤肥分,所以有機質一旦欠缺,多餘的肥分溢流出田地汙染環境會越來越明顯,另外,肥分的有效性也會降低(無肥)。總是,增加使用有機肥以及適當使用化肥,才是永續經營有機農業的合理途徑。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