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賜給我信仰/曾榮振

「請賜給我信仰」一語,出自歌德的作品中,他說:
「全能的神啊!請賜給我信仰......我的靈魂被某種引力牽引著,牽往主耶穌在最後抵達的十字架的方向走,就如同我的心被離我而去的戀人所牽引......
對,就是那樣的力量。」

歌德(Goethe,1749 - 1832)是德國大文豪,也是威瑪共和國的政治家,《少年維特的煩惱》為其巔峰期的代表作。從他詩作中發現,在自然中聽取神的聲音,可得知他的作品具有很深的宗教意涵。

由此看來,那是一段奇妙的文章,重點在於向神請求「請賜給我信仰」這句經典的話。

普羅大眾認為「信仰」是人類的行為,也就是此類行為的主體應該是人。但從引文觀之,則認為信仰也是神所恩賜,可見歌德確信心的來源,不是來自人而是神。

的確,信仰是出自人心深處的東西,談過戀愛的人應該會理解箇中感受。如同聖經上記載:「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翰福音14章19、21節)這就是歌德所稱信仰的引力,是從心的最深處所生,出於直覺與感情,不是單用文字為媒介所能理解的。

佛教也有「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的說法,意指所有的人,甚至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具有應該成佛的本性,亦即「立地成佛」之意。同樣地,在心的最深處也具有成佛的可能性,能導引內心的清淨泉源,而聽到救贖的聲音。
據說,耶穌在30歲時,從使徒約翰處受洗,通過荒野的試煉,並下決心侍神傳道。
祂生活在地上大約三十幾年,最後三年左右的時間,祂呼召一群門徒跟隨祂,在祂教導、傳道、醫治的過程中陪伴在旁。

依耶穌之意,神的愛正是救贖保護家人的愛。懺悔自己的罪,未蒙好運的可憐罪人,應該是被救贖的對象。所以祂說,神並不是以看得到的形態出現,同時也無法說出:「看!在這裡」「看!在那裡」。神,事實上是在你我的內心中,這與歌德頌揚的「信仰」是神所恩賜,不謀而合。

既然神不是人的眼睛所能見,又是充滿萬有的,更是無所不在的。以這樣的態度來認識神,激發信仰,即如「認識祢獨一無二的真神,並且認識祢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章3節)

走筆至此,想起〈約伯記〉關於「約伯受試煉」的故事:「約伯是個好人,但上帝讓他受盡苦難,好試探他的信仰...還奪走約伯所有的一切。他的房子,他的財富,他的家庭,他的健康...」上帝如此加害於他,無非試探他的「信仰」。因此,所有的試探都不過是再次呈現我們沒有學會的功課。

當你想尋求信仰時,並不需要去拜訪聖地,因為祂在聖靈裡,而聖靈如風,你隨處可遇見祂。保羅引用〈申命記〉30章14節的話,說:「這道離你不遠,正在你口裡,正在你心裡。」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凡求告主名就必得救」,這正是信仰的真諦。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