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教會150週年澎湖宣教踏查記(2)/莊勝傑

西嶼教會
西嶼鄉位在澎湖本島西邊,故名。原為一孤立島嶼,島上居民生業為漁業,也稱漁翁島。從地圖上,西嶼的輪廓也有如一個拿著釣竿的漁人。在1970年澎湖跨海大橋通車前,對外交通僅有船運。1886年(清光緒12年)6月12日甘為霖、高長、李豹三人結束在員貝嶼的佈道,搭船返回馬公,卻因洋流與風向之關係,無法順利航行到馬公。天色昏暗時刻,看見竹篙灣聚落的燈光,且面前有村民聚集,因而在竹篙灣上岸,在晚上的廟前展開佈道。當天有約200多人參加佈道,且當晚有許懇父子、楊臣父子兩戶人家受洗。之後,長老教會在漁翁島上陸續成立竹篙灣教會、小池角教會、內垵佈道所(本次未踏查)等3處教會。1986年教會開始思考合一之必要,7月間通過成立西嶼教會,隔年升格為堂會,所屬有竹篙灣、小池角兩處禮拜堂,現教會會址設在竹篙灣禮拜堂。合一後首任牧師為楊禎禕牧師(現台中神岡教會牧師),也就是竹篙灣第一代信徒楊臣的曾孫。

(一) 竹篙灣禮拜堂
竹篙灣是現在竹灣村,因早年海灣旁的竹子叢生而得名。竹篙灣聚落位於西嶼北方東側,臨澎湖內海。19世紀末甘為霖初到竹篙灣佈道,雖有許懇、楊臣兩戶人家接受洗禮,然而福音在西嶼初期卻是艱辛。許、楊兩戶人家信了耶穌基督而遭鄉里排擠,更被宗親視為「背祖」,財產遭到霸佔,當地經常找兩家人麻煩。最嚴重一次的衝突,發生在信主後第三年,許懇的兒子許統被毆打成重傷,神學院學生趙挽甚至傷重死亡。在村民的迫害下,許、楊兩家人不得不離開竹篙灣。迫害者同為許姓宗親,也是在地勢力一方的豪商,主事者甚至在廟中立誓要置信教背祖的基督徒於死地,否則自己絕子絕孫。然而,某一次迫害基督徒主事者的子孫罹患怪病,在良心的譴責下而前往許家求赦免,許懇請時在澎湖佈道的何希仁牧師與戴仁壽醫生醫病。病得醫治後,基督徒與當地居民關係才和睦。

竹篙灣禮拜堂為今西嶼教會會址,從白沙教會做完禮拜後,時間還不到10點,應該還是趕得上9點半開始的西嶼教會主日禮拜。在當天蓮花颱風接近所帶來的強風下一路狂飆,頂著風經過跨海大橋,來到西嶼教會接續第二場主日禮拜。西嶼教會位在縣道203號旁的小岔路,三層樓的建築聳立在一片青綠的草埔中,特別醒目,在主幹道即可看見。前一年(2014)8月到澎湖旅行,曾來過這間教會禮拜。又這幾年每次前往專案計畫的研究區──二崁、大果葉柱狀玄武岩,必路過西嶼教會。禮拜後,與賴志泓牧師訪談了教會的發展史,才得知現在西嶼教會現址,不是原來的竹篙灣教會原址,是2000年另地新建的新址!原來的竹篙灣教會原址位於竹篙灣聚落內大義宮旁的巷子內。

竹篙灣禮拜堂建堂歷史,則要到了戰後,1952年中才有聘傳道者與建堂之議,1959年禮拜堂落成獻堂。循著賴志泓牧師所提供的資訊,在竹篙灣聚落內尋找禮拜堂舊址。然而卻遍尋不著禮拜堂樣式的建築,只有是一間如一般民宅的獨棟二層樓建築,比對左鄰右舍,只有這家是基督教字樣的門聯,良好的屋況卻是早已人去樓空。詢問廟前較年長的攤商,當地也指向此處,再仔細搜尋,從房子旁邊的一口井找到了線索!水井是自來水未普及時代的公共設施,井的側面刻有「主後一九六〇年四月建」字樣,這裡應該就是禮拜堂原址。

(二) 小池角禮拜堂
小池角的位置,就在西嶼中央偏西,原有一可蓄水窪地,早年聚落就是在池堂週邊發展,成為西嶼的政治中心,在行政區上分為池東、池西兩村。西嶼著名的玄武岩地景─大菓葉柱狀玄武岩、池西岩瀑,就位在小池角東、西兩端。

小池角在1936年(日昭和11年) 呂春長牧師前往小池角廟口佈道,但真正建堂,是在鍾正雄長老自台灣返鄉協助推動,於1959年與竹篙灣教會同時獻堂。現在的小池角禮拜堂,是1986年韋恩颱風後,在鍾正雄長老支持下重建的。小池角與竹篙灣教會合一後,目前僅有每月第四個主日在此進行主日禮拜。

踏查後記
本次的踏查,除了本篇所述白沙教會(赤崁教會舊址)、原講美教會禮拜堂、後寮佈道所舊址、原瓦硐教會禮拜堂;西嶼教會(竹篙灣禮拜堂新址)、原竹篙灣教會舊址、原小池角教會舊址(現西嶼教會小池角禮拜堂)等7處,前幾天在澎湖七美、馬公等地出差工作期間,也記錄了七美教會(新、舊禮拜堂)、馬公教會、啟明教會等教會,其中馬公、七美兩間教會是歷史悠久的百年教會。本次所踏查之地點,也製作成GOOGLE個人地圖。(詳https://goo.gl/9MS65c)
由於出發前所蒐集的相關資料,僅針對踏查白沙、西嶼地區。回到台灣後,進一步擴大蒐羅、爬梳全澎湖宣道相關史料,陸續整理出許多昔日的教會、佈道所,地點包括馬公澎南地區、湖西,以及離島虎井嶼、望安島、將軍澳嶼、東吉嶼。曾經信徒遍及澎湖各有人島,可謂「菊島福音遍地開」。1970年代起,工業化、都市化時代潮流,人口外移,信徒人數萎縮,會堂也一一關閉,部分建築今已傾倒、拆除。昔日佈道所舊影,幸有前西嶼教會陳伯源牧師數位翻拍,分享於部落格。(「十架*漁翁*菊島情」http://blog.xuite.net/tanpekgoan/twblog12)

踏查期間,來到一座舊時禮拜建築或舊址前,聯想到電影《白天的星星》一段對話:「廢棄的鐵道已經沒有火車,並不代表神有離開這個地方啊,就像天上的星星,白天還是存在著」神不因教會的關閉而離開,榮光依舊遍照菊島。從1886年甘為霖來到澎湖宣道,距今(2016年)已130年。每一處的教會、佈道所,見證百餘年來福音在菊島撒種的腳蹤,在這先天自然地緣條件即不佳的群島,結出福音的果實。踏查後,以二崁著名褒歌,自己做了一段菊島福音褒歌,紀錄菊島福音的
發展歷程:
「百五年前先生來,基督福音遍地開;
跨海來到澎湖島,今存教堂人思懷。」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