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談聖經中的「虛空」/曾榮振

日前,東門學苑開學,首先登場的是林瑞隆牧師的課程,主題是「生.死.滅」,重點在於「虛空的虛空,生命的結局是什麼?」對此,頗有感觸,恕我由此說起。

西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的重要時刻。

這一年,秦國併吞了韓、趙、魏、楚、燕、齊等六個諸侯後,終結戰國時代的紛亂,建立第一個統一的國家。

秦王自此廢除周朝以來沿用「王」的稱號,自稱「皇帝」,也就是秦始皇。「始皇帝」是最初的皇帝之意,是他死後的諡號,據信英語的China也是從「秦」的發音而來。

自稱「始皇帝」的秦始皇,是想讓自己的兒子、孫子接著稱二世、三世,甚至千年萬世。但他從39歲統一天下至50歲崩於沙丘平台之後,只有個秦二世。到了西元前206年,靠犧牲人民建立的帝國,只有二代共短短15年便滅亡了。

史書記載,始皇即位不久,開始營建陵墓,徵用70萬民工,修了37年之久,面積廣達225平方公里,以水銀為百川大海。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曾經主宰一切的秦始皇,究竟歸於黃土。他生前喜好出巡,西元前210年死在路途中。胡亥襲位為秦二世後三年,項羽入關,二十多個兒子及十多個女兒,一個也沒能活下來。

就如秦始皇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征服一個國家哈哈大笑之後,接著需要去征服下一個國家,直到統一天下更是縱聲狂笑。但笑了一段時日之後,再也笑不下去了。因為,在他生命的深處出現了新的慾望,終極目的就是「長生不老」。

為了長生不老,秦始皇到處出巡,除了宣揚帝威之外,更要尋找不老仙丹。這樣,人類靈命的無限慾望,讓人每次登上一層樓,總要更上一層樓。

人生在世的追逐就是這樣,目標達成後,新的慾望繼續出現,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所以說這個「需要」像是一台無底洞的吸塵器,也是一個無限的「空位」。因為無限的需要,因此無法對有限的事物說聲「我夠了」。

一個叱吒風雲的人逼近死亡之時,自問「我一生所做的,為了是什麼?所愛的,所擁有的一切......,全要失去,灰飛煙滅,只看到黑暗......虛無啊!」
聖經(傳道書)1章1節記載:「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不錯,有限的事物都要離我們而去,人生的希望遭遇死亡,就一一破滅。如同秦始皇還是要死,半點江山都帶不走,到了最後就是「虛空」。

難怪摩西在經歷大風大浪,看透了世人的人生百態,忽然感嘆:「我們一生......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就像傳道者所說的:「所要來的都是虛空......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太陽上升,太陽落下,急歸所出之地......因為世人遭遇的,走獸也遭遇,人不能強過走獸,全是虛空,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傳道書1章3 - 14,3章19 -21)

當然,聖經上記載「虛空」的篇章尚不止此,俯拾皆是。人一路走來,卻是帶著空心的生命,受困於生物的極限,終究有如浮萍。可悲的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卻成了現代文明的忠實寫照。因此,美國文學家喬治.喬普曼(George Chapman)曾寫詩諷刺這種現象:
紅塵中人汲汲於名利,
到頭來卻淪為一場空,
塵歸塵,土歸土。

可不是嗎?自古以來,人類都是空心的生命,陷在不安空虛當中,無人能解,最後跟秦始皇沒有兩樣,必然是「一杯黃土」。何苦來哉,人是「萬物之靈」還是「萬物之奴」?生命眨眼即過,滿足慾望後,還剩什麼?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