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哪來這麼多祖國? /李傳道專欄

曾經因為受了電影阿罩霧風雲的影響,激勵我想去了解一下自己家族的歷史,雖然不像霧峰林家如此傳奇,不過總是留有族䜊可以去翻一下。我們李家族譜在渡海來台的人物、事蹟考據比較有根據,因為來台之前的人物,大多都上溯至「隴西李氏」,只要是姓李的家族都會如此連結,照著祖譜再往上推算,則推到了李耳(老子)也是我的祖先了!數算來台的第一代,吾燕樓李家之開台祖乃鼎成公也,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馬巷分府,堂號「燕樓」,來台灣後又因在淡水開枝散葉,人稱忠寮李家。1751年,鼎成公帶著新婚妻子來台,當時期大清帝國雖然頒佈渡海禁令,但這條法令時而開放,時而關閉。資料一查,1751年是禁止渡海的時期,如此說來,我的先祖冒險犯難也要來台灣求得生存的空間。他們來台灣後買地辛勤開墾,良田一畂畂,成為家族奠定根基。

當時來台灣討生活的不只我們李家,還有不計其數的漢人從對岸渡海來台,在這塊土地上生養眾多。當然,我今天不是要講我的祖先從哪來,以及我們燕樓匠派的建築匠師在蓋房子的技術,而是要說當時的台灣仍然以家族中心,尚無全島一體的台灣意識。自我認知不同的族群之間,以任何形式分類的械鬥時有所聞,例如漳泉械鬥,這是指發生在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祖籍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兩大閩南語族群在台灣的武裝衝突,這類械鬥在我家的族譜也有記載一筆,放火燒房子是他們主要的火拼方法。分類械鬥的原因非常複雜,以導火線來說,除了各種利益衝突,例如搶水灌溉、爭取土地之外,信仰不同的神祗也會互看不順眼。總之,當時官方記載不少的械鬥事件,清國官方的作為頂多控制規模、預防械鬥演變為民變,官方無力出面以法制處理,這也讓民眾以自己的方式來處理爭議。械鬥的情形直到日治時期在高壓統治之下才略為減少,生活在台灣島上的人們,一起被日本人統治了五十年。

1945年日本二戰戰敗投降,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當時日本的投降是向聯合國盟軍投降,並不是中華民國,蔣介石是受聯合國指派去接受日軍的投降。實際上,那只是暫時的軍事佔領,不過,當時在大家都稱那是「台灣光復」,準備回到「祖國」的懷抱。就當時的實際民情來看,一般台灣人民對於光復大多抱持歡迎的態度,迎接來自大陸的國民政府。例如,陳炘、葉榮鐘等人,籌組「歡迎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在各地教人們製作國旗、唱國歌,和維持地方秩序,準備迎接國民政府。但是誰知道,迎接到的是一個壟斷所有資源的「新總督府」,接收變劫收,官兵變強盗,島內一切的秩序混亂,為二二八事件鋪下了「反祖國」的歷史背景。

在台灣的人陷入了弔詭,以前站在反帝國主義的立場上,反抗日本殖民的侵略,是常有的事。台灣的民眾聽到可以回歸「祖國」的懷抱,也曾經歷過一段歡樂的期待時光,但是,祖國一來,期待幻滅,發現兩邊的社會發展、生活習慣、價值觀差異頗大,台灣人在被欺壓下驚覺祖國怎麼會如此?開始對祖國愈來愈不滿,甚至發生嚴重的「反祖國」事件。物換星移、時空變遷,現在,台灣對岸又出現一個自稱是祖國的國家,說真的,我們哪來這麼多祖國?還是意識清醒,全島一體,自己當自己的主人吧!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