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我所信--禮拜要怎麼做/張軒愷

禮拜的意涵

我們在教會中每個禮拜都要做禮拜,有人打趣的說「禮拜」就是每給個禮都要拜。但「禮拜」到底是什麼意思?禮拜的英文叫做worship,我們可將之翻譯成「崇拜」。整體而言,禮拜的意義指的是人們透過一同的聚集來榮耀上帝、頌讚上帝。


有人從worship這字做了一個很有趣的解釋,將worship拆成worth與ship兩個單字,worth的意思是有價值、有意義的,ship是名詞字尾,意思是將「值得」(worth)加以名詞化。總體而言這反映出一個有意思的解釋,即為禮拜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因為藉此禮儀是要來榮耀上帝、頌讚上帝。


既然禮拜是人們一同聚集榮耀上帝、頌讚上帝的一件事,那參與禮拜的人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禮拜?面對此問題時,時常都會用約翰福音4章24節:「上帝是個靈,所以拜祂,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來回答。可見崇拜的態度要用心靈與誠實。值得注意的是,中文聖經對於心靈跟誠實的翻譯並非是非常準確,若用英文表達應該是「in spirit and in truth」,也就是說在靈裡與在真實中。換言之,我們在禮拜時應在聖靈中並以真實的心、真實的態度來禮拜。當人來到上帝面前禮拜是不能有所欺瞞,不是虛偽的崇拜,而是在上帝之中、在真實之中,向真實的上帝來敬拜。若禮拜沒有在上帝之中就是做秀、禮拜沒有以真誠的心來崇拜就是在演戲。


禮拜的向度

從一開始探討禮拜時,我們就不斷提到禮拜的對象是向著上帝,但是不能忽略另一個向度的關係是與他人的關係。因為人的存在並非是單獨的存在而是集體的存在,所以禮拜是人們(複數)一同榮耀上帝、頌讚上帝。所以在禮拜中所體驗到的關係是與上帝之間的連結以及與他人之間的連結。正因如此有人將這樣的關係用十字架來比擬,是一個上下之間的關係,也是一個左右之間的關係。


既然禮拜注重的是上下之間的關係(與上帝之間的連結)和左右之間的關係(與他人之間的連結),所以這兩個面向是建構與支撐禮拜非常重要的元素。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個人主義的盛行使得許多人認為信仰是屬於個人的私領域,認為自己在家中看電視、利用網路的方式也能做禮拜,根本不必上教會。如此之觀點顯然是偏頗的,因為這樣的禮拜失去了與他人相互連結的關係,如此一來使得禮拜所注重兩個面向之平衡有所傾斜。更多時候,在家用電視、用網路做禮拜,成為不願去教會做禮拜的藉口。


此外,有些人喜歡做禮拜的目的是因為人的緣故,因為喜歡跟別人寒暄、聊八卦,喜歡教會熱鬧的氣氛、喜歡站在曝光度高的位置享受眾人的目光,但是對於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就不重視,這也是有所偏差的態度。在教會更常聽到的是有些人是因為「人」的緣故不願去做禮拜,例如跟某某人不愉快、跟某某人有財務糾紛,或是因為某某人知道自己不堪的過去因而害怕異樣的眼光等等,這些亦是從人的角度來看待禮拜,這同樣是偏頗的想法。


與禮拜有關的態度與詞彙

既然做禮拜是具有群體性的概念,因此在禮拜中使用的詞語就必須注意,特別是在禱告時,禱告者是群體的代表、帶領群體向上帝禱告,因此禱詞中的主詞應該是「我們」而不是「我」。


在台灣我們習慣用「做」這個動詞加在「禮拜」之前,可見禮拜是個行動且是個一系列的行動。但是這卻會誤導人以為禮拜就是「做一場儀式」,從前述中可以知道,禮拜不僅是一個禮儀,更是一個心靈深層的互動,上帝與人的互動、人與人的互動。


有些人是用「慶祝」的概念來呈現禮拜,因此去做禮拜就是去慶祝禮拜。慶祝耶穌的復活、慶祝上帝的大能、慶祝聖靈的作為。既然是「慶祝」,所注重的不應只是高聲歡呼、拍手等動態的外在行動,同時也必須注意到內心所思所想同樣也應該是要以「慶祝」的態度與熱誠來禮拜。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