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以感恩的心面對苦難(靈修筆記)

上主日,松年團契邀請馬偕院長劉建良長老分享「信心的層次」,在其中,他用罹癌的經歷來談論在病痛中學習到信心的功課。在分享中,深深體會到劉長老的信心是超乎常人的。從發病、電燒治療、換肝,受黴菌感染,一直到癌症轉移,每一個過程對人來說都是煎熬,從他口中講出來的卻都好像一段信心的旅程,讓他學習更加倚靠上帝。這樣的分享,並沒有否定痛苦,反而是用正面去迎接痛苦,並從中學習信心的功課。

[閱讀全文]

淺談當前大專事工的危機

上週,七星中會中委會的議決事項中,有一個議案引起很大的爭議,特別是在網路上吵得沸沸揚揚,那就是有一位大專的傳道師,在中委會的封牧案被否決。這位傳道師的學養豐富,是一位宗教學博士,也曾經在東門學苑開課。一直以來,在大專事工上盡心盡力,就如他自己說:「我的青春都在台北大專學生中心。」表達他內心對於大專事工的負擔。在中會牧師資格講道時,就有一位牧師親口評論他是一位「將才」,可見,他的能力是備受肯定的。一位將才,願意委身在大專事工上,實屬難得。更何況,他在大專團契的風評極佳,就在被否決的當天,他恰好來東門教會主理科大長青的聚會。在會後,有一、二十名來自他所帶領的台師團契學生,專程跑到教會來安慰、陪伴他。這樣的情況,更證明了他真心陪伴大專學生,才會得到那麼多的愛戴。

[閱讀全文]

上帝親自開路(購置管風琴過程之心得)

新的機械式管風琴已經安裝好了,本主日會開始啟用,啟用前舉行了一個「管風琴奉獻啟用禮拜」。無論我們對於這台管風琴的期待為何,或者是將來在使用上的感受為何?既然上帝賞賜給東門教會這個樂器,未來便是要透過它所彈奏的音樂來讚美、敬拜祂。這項購買管風琴的事工,從開始規劃、募款、看琴,決定購買,以及管風琴安置位置,透過許多的長執同工的努力,終於塵埃落定。不可諱言的說,在這當中,確實遇到許多的困難和挑戰,但是感謝上帝,最後仍順利地完成這項事工。

[閱讀全文]

用「威信」領導人

在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某個群體的領導者。現代人的夫妻關係,可能不是絕對由老公帶領整個家庭的發展,或許是太太才是家中的掌舵者。即使家中的事情是由兩人共同做決定,但總是有人在某些事情比較擅長,譬如有些老公比較擅長管理金錢、有些老婆比較擅長教導孩子。無論如何,在彼此擅長或分擔的責任上,就是這個部分的領導者。在親子關係中,也是如此,過去的父母大部分都比較有威嚴,也自許自己成為孩子的領導者。現代的親子關係有一些轉變,有些父母給孩子比較多的自由,讓他們可以「做自己」。我常常對孩子說,你們要有「自主權」,就要學會負責,甚至,想要讓父母聽你的話,那就應該拿出更成熟的思考。其實,這就是學習當領導者的機會,當孩子願意做決定,也願意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那就是一種領導。

[閱讀全文]

大齋節期「施捨」的省思

從上週三「撒灰日」(聖灰禮拜三)開始,教會曆就進入「大齋節期」。大齋節期的日期算法是復活節前的四十天,這四十天不包括這期間遇到的主日,也就是若從撒灰日到復活節中間共有四十六天,基督徒在此節期開始預備紀念耶穌基督的受苦、死。近年來,有些基督徒會選擇某一些平常常做的事,在這期間就暫時不做。譬如習慣每天來一杯手搖杯或咖啡的人,在這期間暫時戒掉這個習慣。重點不是這個行動,而是透過這個行動提醒自己不斷思考與上帝的關係。

[閱讀全文]

定期會員和會有感

今天,教會召開一年一度的「定期會員和會」,在和會中,我們將有過去一年各項事工的報告,也會有去年的財務報告,也必須通過去年的決算,和今年的預算。有時候,我們對於每年這樣的開會感到很厭煩,那可能是因為不知道這個會議的真正意義。

[閱讀全文]

衝突的藝術

當1517年10月31日,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在教堂門上貼所謂的「九十五條論綱」,也就是「關於贖罪券的意義及效果的見解」,擾亂了當時候的教會,並在衝突中開啟了宗教改革運動,最終,產生了所謂的基督新教,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基督教」。試想,若沒有像馬丁路德一樣願意衝撞當時候腐敗的體制,可能就沒有「基督教」的出現。回到教會中,的確,沒有人願意教會有衝突,一旦發生衝突,就好像上週的講道所提到的,在教會分裂中「基督竟被分割了!」(1:13)。即便如此,在教會中,仍很難避免衝突的發生,那麼怎麼去看待「衝突」,這真的是一種藝術。

[閱讀全文]

讓上帝的意念引領我們

有一本繪本,書名為《自由之路》,是根據一位名叫海莉塔布曼的真實故事改編,她是一位黑人女性,她被稱為「黑人摩西」。她出身於一個農場的奴隸家庭,根據當時的社會制度,父母是奴隸,整個家庭成員也是奴隸,包括海莉本來也是。她從小就被主人租給別人,在另外一個主人家擔任保母。她的處境很可憐,因為只要寶寶一哭,她就會被主人鞭打。有一次,主人命令她綑綁一位想要逃跑的黑奴,她不願意做,隔天那位黑奴跑走了,主人把氣出在她身上,用一塊很重的鐵塊打她的頭,差點就沒命,結果所造成的傷痕跟著她一生。甚至,傷痕經常隱隱作痛,有時會劇痛,並且留下昏厥、癲癇的後遺症。某一天,她聽說自己要被賣到南方,那是一個虐待奴隸的情況更加嚴重的地方,也必須忍受與家人分開的痛苦。所以,她選擇逃跑,卻得不到丈夫的支持,甚至威脅她要向主人告密。不過,她仍選擇逃跑,經歷了一段驚險的逃亡旅程,她到了美國賓州的費城,在那裡得到自由。在獲得自由後,她並沒有忘記在水深火熱的親人,為了救援,開始努力工作。最終,透過一間教會的幫助,不只幫助了她的親人,也幫助了超過三百名的奴隸逃離被奴役的生活。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