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走在信仰生命之路~ 電影「一點小信仰」觀後感

最近,有一位長輩知道我都有在看電影,因此推薦了一部電影「一點小信仰」。這部電影是2011年出品,是作家米奇艾爾邦同名勵志故事原作改編,他也是暢銷書籍《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作者。這個故事是由真實人物故事改寫,透過兩位上帝僕人的故事,作者米奇與閱讀書籍、或觀看電影的人一起思索生命的難題。特別是,信仰中比較核心的罪人得赦免,以及如何相信上帝的存在。

[閱讀全文]

信靠上帝的盼望(靈修筆記)

經歷了三年的疫情,終於在病毒流感化的趨勢下,漸漸地緩和了。在這期間,許多人隨著疫情的波動,有時候充滿盼望,有時候卻跌入谷底。疫情除了讓我們看到病毒的可怕以外,也讓我們對生命有不同的思維。過去,我們若相信科學、醫學,可能不會相信一個小小的病毒,讓世界大亂,也讓人更覺得生命的脆弱。不只疫情的影響,包括戰爭、地震都帶給人有不少負面的影響。有時候,我們會很宿命地說,人的生命就是如此,就是經歷這些大大小小的災難,直到死前都無法避免。

[閱讀全文]

權力的誘惑~影集《造后者》觀後感

上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召開一年一度的通常年會,聚集了許多全國長老教會的牧師、長老、同工參與這次的會議。在這會議中,討論了許多的議案,以及長老教會屬下機構的銓衡,包括總會的組織以及教會學校、醫院的董事、院長、校長的名單和人選。這些涉及了許多權力分配以及利益衝突,有時候會發生一些令人感到遺憾的事,包括看到有些人為了權力、利益,完全失去了基督信仰的精神。

[閱讀全文]

放手給上帝

當我的孩子開始升上國中之後, 開始體會放手的重要性。每個孩子都一樣,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也會質疑或挑戰父母的想法。或許,當父母的,不一定完全認同他們的想法,有時候看不慣,就想要糾正他們。不過,若我們記得自己年輕的時候,或許比現代的孩子更加聽話,卻也是經歷所謂的「叛逆」的時期,對於父母的話並不是全然接收。從現代的觀念,青少年「叛逆」是學習當「大人」的必要過程。因此,做父母的,若能夠學習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錯誤,在必要時用引導的方式,讓他們學習怎樣當一個成熟的大人,讓他們順利脫離「叛逆期」。

[閱讀全文]

《漫長的告別》~觀後感

對許多人來說,每天如常的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會不甘寂寞,想盡辦法讓自己過一個充滿挑戰的生活。無論如何,絕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一些事情所打亂。現實生活卻不是如此,常常會有一些變數、超過自己預想之外的事發生,譬如自己或親人生重病,事業出現重大危機...等等。或許,有人遇到這樣的情況仍然把它視為挑戰,卻也必須承認面對這些變數必須花更多的心力才能夠處理好。

[閱讀全文]

電影《我是千尋》~觀後感

在Netflix的日本電影《我是千尋》,是一部沒有太多激情的電影,透過平鋪直述的手法,漸漸吸引觀看者在劇情中,慢慢觸及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漸漸地看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受傷的心靈。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是一位曾經在聲色場所工作的性工作者,當她離職之後,前往一個小鎮的便當店打工。電影就在講述她在那個小鎮裡,與內心受傷的人們相遇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苦難的人同行

面對苦難,許多人會安慰受苦的人說:「苦難是化妝過的祝福。」這句話基本上是不會錯的,但是,這通常是經歷過苦難,體會到上帝的祝福之後,所說出來的話。當我們帶著這句話去關心那些生病、受苦的人的時候,若隨意將這句話說出口,往往讓對方無法感同身受,反而會被誤會沒有同理心。因為,在面對苦難的當下,確實是受苦的,連耶穌面對受難時,他在客西馬尼園也曾禱告上帝盼望將這苦杯拿走,而當在十字架上快要斷氣時,也曾抱怨上帝為何離棄他。

[閱讀全文]

以感恩的心面對苦難(靈修筆記)

上主日,松年團契邀請馬偕院長劉建良長老分享「信心的層次」,在其中,他用罹癌的經歷來談論在病痛中學習到信心的功課。在分享中,深深體會到劉長老的信心是超乎常人的。從發病、電燒治療、換肝,受黴菌感染,一直到癌症轉移,每一個過程對人來說都是煎熬,從他口中講出來的卻都好像一段信心的旅程,讓他學習更加倚靠上帝。這樣的分享,並沒有否定痛苦,反而是用正面去迎接痛苦,並從中學習信心的功課。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