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信心的跳躍

當一件不尋常或讓人不可置信的事發生,往往就會有人說「有圖有真相」,意思就是除非有照片或影片來作證,否則他不願意相信。不過,現代人卻必須要面對一件事,「圖片」所展現出來的不一定是真相。或許,就如「瞎子摸象」一樣,每個人所敘述的只是大象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圖片所展現只是部分的事實。更甚者,有時候,落入「看圖說故事」,對於圖片所呈現的,並不是按照事實描述,只是藉由圖片某種呈現來講並非符合事實的故事。一個刻意要抹黑某些人的新聞報導就是如此,有心人士透過所拍到的畫面,刻意引導到虛構的故事,讓人誤以為真。

[閱讀全文]

積財寶在天上

過去,若有需要購買東西就必須到「實體」商店去買;而現在,許多人上網就可以在「網路」商店購買東西。過去,即使看到電視或宣傳單的廣告,也必須要出外去商店購買,而現在,無論在何處看到商品的廣告,幾乎都能夠在網路上下單購買。因為如此,一則廣告對於商品的行銷效益,絕對比過去好。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到,現在人越來越依賴像是google這類的網路搜尋引擎,提供查詢生活上的各種資訊,這類的服務幾乎是免費的。但俗話說「免費的最貴」,這套用在這些搜尋引擎上是很合適的。提供這些搜尋服務的公司,基本上就是廣告公司,他們透過搜集人們搜尋的紀錄分析,讓廣告在我們所用的網路世界中無所不在,激起購買慾望,讓我們不由自主地下訂購買,最後他們也就賺取了鉅額的廣告費用。當然這並不是全然的壞處,畢竟帶給現代人許多的方便性,只要我們可以節制購買慾,不要過度消費,就是一件好事。

[閱讀全文]

勇敢去行

復活節剛過,耶穌已經為了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上,而我們的生活有活出被贖罪的生活嗎?或許,我們必須從信仰上的「罪」來著手,才能回答這個問題。在信仰上的「罪」,並不是只是做壞事、做錯事,或者所做的事沒有按照上帝的旨意,這些是用行為上的結果來論斷是不是犯罪。其實,這是消極的,甚至有時候會有錯誤判斷或者過於嚴苛看自己所做的事。這樣的結果,有時候,明明認為自己是出於虔誠的心,最後的結果好像證明自己是錯的。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可以用虔誠來掩蓋自己做得不好,或做錯的事。因此,用消極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罪,可能會有失準,一旦失準,即使想要認罪或修正,都可能因為方向錯誤而一錯再錯。從積極面來看,信仰上的「罪」,在希伯來文中是包含著「錯失目標」的意思,也就是,人本來應該面向上帝這個目標,當一個人生命的方向是背對著上帝的,就是罪。

[閱讀全文]

被遺忘的一天

在受難週,我們最容易遺忘的就是受難日的隔天,也就是復活節的前一天。就好像,我在這次受難週中,寫了六篇的「靈修短文」,卻獨獨缺少了受難日的隔天,也就是星期六的文章一樣。其實這個時間,非常重要,可以說是等待耶穌復活的一段時間,其實,這應該也是最難熬的一天。就如同,一個病人需要動手術的時候,假設這個手術成功之後,基本上病人身上的病也會痊癒,不再受這個病所影響。即使如此,無論是病人或關心他的親人、朋友,在病人被送入手術房,一直到手術完成之前的等待,總是讓我們焦躁不安。

[閱讀全文]

2024年受難週每日靈修

受難週 星期日~和散那!主啊,拯救我們
經文:路加福音19:28-44

這天,終於來臨了,耶穌來到這世上的目的,就是要走向上帝為祂預備的道路。這條路是一條「不歸路」,只有不斷地進前,七天的路程,彷彿走過一生,直到最後的死去,才成為人群中所呼喊的那位「奉主名來的君王」。然而,祂是嗎?祂真的是那位人群所期待的君王嗎?

[閱讀全文]

活出有上帝同在的生命

上主日,成人主日學《約翰福音》查經班,進度來到耶穌「潔淨聖殿」(約2︰13-25)。其他三本福音書是將這故事放在耶穌傳道生涯的最後,而約翰福音卻是放在一開始。通常,許多人會將聖殿中的買賣行為與聖殿裡的祭司階層做一個連結,認為他們彼此勾結,在其中獲取暴利。這樣的解釋,確實符合耶穌來到這世上的目的,就是將上帝的公義帶到這世界。不過,約翰福音的潔淨聖殿卻可以用另外一個視角來觀看這個故事。

[閱讀全文]

「神蹟」的可能性

在神學院的時候,新約教授鄧開福老師是南非宣教師。有一次,他在上課的時候,剛好講到福音書中的「神蹟」。他很嚴肅地告訴我們說「若你們未來的牧會生涯中,不曾遇見過神蹟,那就必須反省自己牧會的時候是否有真正倚靠耶穌基督。」對一位教授來說,做研究或講課必須用理性思考,而「神蹟」卻是相反,往往超越人的理性思考。因此,相信「神蹟」這件事,要讓神學教授講出來,他必然認為他所相信的上帝即使可以用理性思考談論,卻是超越人理性的存在。

[閱讀全文]

充滿香氣的行動

小時候,家族若有婚禮或告別禮拜,在東門教會舉行的時候,若跟在我爸爸的身邊,就會知道教會的一些重要人物。其中,有兩位長輩讓我印象非常深,因為,他們一看到我爸就會熱情地問候他。在他們言談之中,可以知道對我爸爸的熟悉,以及他們對於會友的愛,即使我父親長年在彰化生活,幾乎很少來台北或者回到東門聚會。這兩位長輩,其中一位是人稱「小老師」的黃傳吉長老,另外一位就是鄭連明牧師娘蘇明昭長老。因此,當我得知牧師娘蘇明昭長老突然間重病的訊息,一直到她蒙主恩召,那個在東門教會遇見我爸爸,不斷地關心他,疼惜他的畫面,一直湧現在我的腦海裡。一直到我來到東門教會牧會,牧師娘遇到我跟我說一句話,讓我更加確定,他對我父親以及愛屋及烏的愛。她說:「葉牧師,我真歡喜你能夠回來東門教會牧會!」對晚輩的我來說,重點不是我是否來東門教會牧會,而是感受到長輩對晚輩那樣疼惜的愛。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