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的藝術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3-02-11 21:42
當1517年10月31日,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在教堂門上貼所謂的「九十五條論綱」,也就是「關於贖罪券的意義及效果的見解」,擾亂了當時候的教會,並在衝突中開啟了宗教改革運動,最終,產生了所謂的基督新教,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基督教」。試想,若沒有像馬丁路德一樣願意衝撞當時候腐敗的體制,可能就沒有「基督教」的出現。回到教會中,的確,沒有人願意教會有衝突,一旦發生衝突,就好像上週的講道所提到的,在教會分裂中「基督竟被分割了!」(1:13)。即便如此,在教會中,仍很難避免衝突的發生,那麼怎麼去看待「衝突」,這真的是一種藝術。
讓上帝的意念引領我們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3-02-04 20:16
有一本繪本,書名為《自由之路》,是根據一位名叫海莉塔布曼的真實故事改編,她是一位黑人女性,她被稱為「黑人摩西」。她出身於一個農場的奴隸家庭,根據當時的社會制度,父母是奴隸,整個家庭成員也是奴隸,包括海莉本來也是。她從小就被主人租給別人,在另外一個主人家擔任保母。她的處境很可憐,因為只要寶寶一哭,她就會被主人鞭打。有一次,主人命令她綑綁一位想要逃跑的黑奴,她不願意做,隔天那位黑奴跑走了,主人把氣出在她身上,用一塊很重的鐵塊打她的頭,差點就沒命,結果所造成的傷痕跟著她一生。甚至,傷痕經常隱隱作痛,有時會劇痛,並且留下昏厥、癲癇的後遺症。某一天,她聽說自己要被賣到南方,那是一個虐待奴隸的情況更加嚴重的地方,也必須忍受與家人分開的痛苦。所以,她選擇逃跑,卻得不到丈夫的支持,甚至威脅她要向主人告密。不過,她仍選擇逃跑,經歷了一段驚險的逃亡旅程,她到了美國賓州的費城,在那裡得到自由。在獲得自由後,她並沒有忘記在水深火熱的親人,為了救援,開始努力工作。最終,透過一間教會的幫助,不只幫助了她的親人,也幫助了超過三百名的奴隸逃離被奴役的生活。
以愛代替控制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3-01-28 22:51
心靈大掃除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3-01-20 12:18
「達令我的愛」~觀後感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3-01-14 20:18
藝人教會風波有感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3-01-07 20:16
在確診中看見兄姊的愛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3-01-01 00:55
Sticks and Stones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2-12-17 15:25
在英文片語「sticks and stones」,直接翻譯為「棍棒和石頭」,不過它的意思類似於中文裡說「別理那種人」。那麼到底是不要理哪種人呢?對於不懂英文的我們實在很困擾。其實,這個英文片語「sticks and stones」,其實是來自於一句大人教小朋友的的順口溜。這個順口溜是這樣的「Sticks and stones may break my bones, but words will never hurt me」英文直接翻譯為「棍棒和石頭也許會打斷我的骨頭,但言語永遠不會傷害我。」若從整個順口溜來看,就很清楚知道所謂的「別理那種人」,就是不要理那些惡意用言語傷害人的那種人。父母教小朋友這句順口溜,目的就是要保護小朋友不要受到言語所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