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上帝所招聚的

6月7日,台北東門教會出身,即將從台神屆齡退休的教會歷史教授鄭仰恩牧師,在當天台神的師生禮拜中發表了「退休感言」。他用了「感恩、懷念、準備下山」作為感言的三個要點,實在發人省思。用感恩的心去看待每一件服事,用懷念的心情去回顧服事的人、事、物,更用大格局來提醒自己也提醒台下的人,「該下山的時候就下山」。這對於一個在台神讀書、教書、服事、生活三十多年的他來說,的確非常不容易;感恩、懷念,卻不留戀,這需要極大的自制力和勇氣,這樣的感言實在令人感動。在感言中,有一句話印象非常深刻,就是鄭仰恩牧師引用了彰基的小蘭醫師所說的話:「服事是一種特權,也是一種恩典。」深深地提醒我們每個在教會服事的人,好好享受服事這個特權,並且深深地認為那是恩典。從整篇感言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即使鄭仰恩牧師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神學院教書,不過,他所說的卻深深地影響到在教會服事的我,也提醒著每位教會弟兄姊妹。

[閱讀全文]

一心多用vs.安息

疫情之中,許多人選擇在家中觀看網路直播的禮拜一起敬拜上帝,其中,對我們最大的挑戰,那就是家中的誘惑多。有時候,想喝口水,就站起來到家裡的飲水機倒杯水,有時候,手機拿起來,原本是要查看講道者所講的經文,最後卻不小心看到其他的資訊而分心。因此,在家裡敬拜上帝,確實必須更抓緊自己的心,讓自己可以好好專心敬拜上帝。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得以不受疫情的干擾,可以持續享有敬拜上帝的生活。很難想像,若這兩年多的疫情,沒有網路直播,該如何相對正常地持續敬拜上帝呢?不過,科技卻也是兩面刃,就如同過去上班的人,一下班就可以真正放下手邊的工作,好好休息;而現在即使下班,仍可以透過手機或電腦立刻處理工作的事,讓人連下班都不一定能夠休息。

[閱讀全文]

電影《孟買女帝》觀後感~真正的邪惡

十幾年前,有機會接觸到印度電影《三個傻瓜》,對於印度電影有深度地探討社會議題十分欽佩。當時,實在羨慕印度電影能負起探討社會議題的責任,內心由衷盼望台灣電影有一天也可以有這樣的發展。在主日晚上,打開了Netflix,看到了一部印度電影《孟買女帝》,雖然之前就已經注意到這部電影,也知道獲得不少的好評。不過,因為我習慣在看一部電影前,不會想要知道太多關於那部電影的資訊。基於對於印度電影的信任與欣賞,便很放心地開始欣賞《孟買女帝》這部電影。果然,印度電影很少讓我失望的,又是一部強烈談論社會議題的作品。表面上,《孟買女帝》是討論社會「性工作者」的人權議題,實際上,除了這個議題以外,更是在討論所謂的「女權」,以及在權力不平衡之下,弱勢者往往成為被犧牲的對象。

[閱讀全文]

面對內心的懼怕

Covid-19的疫情已經延燒了一個多月,許多人或多或少都已經有過快篩的經驗。在社群媒體中的貼文,有些基督徒貼出快篩的結果,並得出了「陰性稱義」,這與基督信仰中的「因信稱義」教義為諧音。當然,在這非常時期,特別是曾經接觸過確診者的人,若能夠經由快篩陰性而確認自己沒有被感染,確實是令人感到高興的事,也可以為此感謝上帝。不過,這樣的貼文多多少少也會讓有些確診者感到不舒服,好像自己確診是因為上帝沒有眷顧他們。在此,不是苛責貼文者,畢竟那是從擔心確診的壓力中得著釋放,貼文表達自己的喜悅是人之常情。我們必須知道,這兩年多來的疫情,人們對於這個病毒的害怕已經烙印在心中,特別在這波大規模感染之後,我們身邊曾經確診的康復者越來越多。因此,如何看待這些確診者,特別是康復之後回到正常生活的人,才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功課。

[閱讀全文]

在疫情之中仍要「安靜休歇」

Covid-19疫情延燒兩年多了,幾乎顛覆了我們對生活的想像。這兩年多以來,我們經歷了許多關卡,關關難過關關過,直到現在,我們開始走向了疫情的「期末考」。望眼看去,許多歐美國家幾乎都回到了過去正常的生活,而我們也期待能夠重返這樣的日子。只不過,我們現在正在付上代價,特別是醫護人員在這段期間實在辛苦,不只要照顧一般病人,也要照顧染疫的病人,更不斷地受到染病的危險。而教會,雖然沒有像去年五月的時候,連主日禮拜都只能直播,然而,自從疫情開始升溫之後,教會實體禮拜就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兄姊,其餘的兄姊有些因為確診而隔離,有些是被匡列的親密接觸者,有些因為年紀、健康方面的考量,選擇在家收看主日禮拜線上直播,而其他的聚會也都暫時停擺了。一個小小的病毒,搞得全世界不得安寧,也讓我們這兩年多以來身心俱疲。在我們心靈中,期盼能夠早一點結束這疫情的影響,回到過去的生活。

[閱讀全文]

像「人」一樣回來

上週二,有一場記者會,是五年前被中國非法逮捕的李明哲先生。當年,他一如往常地去中國旅行,目的是與長期接受他在生活上幫助的中國政治犯見面,結果進了珠海的機場之後,就被非法逮捕,最終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五年,入獄服刑。直到幾週前,他被釋放後返回台灣,在隔離檢疫期滿之後,他與他太太李凈瑜女士一起出席記者會,向國人詳細報告這事件的經過。就如同在記者會中,他和他太太都談到在整個救援李明哲的行動中,他們思考的是,如何讓李明哲「像人一樣回來台灣」,而不是一具行屍走肉的人回來台灣。這個意思是,若他們用錯了方式,甚至與中國官方交換條件,即使李明哲平安回來,他也不是有尊嚴、擁有完整人格地回到台灣。最終,他回到台灣的後半輩子,將是活在痛苦、懊悔、沒有自尊的情況下,那麼此時的他,肉體雖然回來,靈魂卻好像繼續被監禁在中國。在這場記者會中,他們夫婦所談論的,或者在他太太展開救援行動之後所發生的事情,有許多可以思考的地方,在此將舉出兩項可以思考的角度。

[閱讀全文]

我消費故我在

最近,疫情開始升溫,雖然台灣目前的政策走向了與病毒共存的方向,但仍然影響到了各行各業,特別是餐廳或者藝文演出,這種比較容易群聚的地方,人數自然地減少。當然,也包括了教會禮拜人數也在疫情升溫之後減少了一定的比例。這讓我們回想到去年五月的疫情,因著三級警戒的關係,百業蕭條,重創了台灣的經濟,特別是那些小本經營的商店或攤販,有不少因財務撐不下去而倒閉。不過,經營網路購物的業者卻不在此限,甚至可以說是因著疫情而大賺一筆。因為,人們無法出去購物,就只好上網購物。


[閱讀全文]

重價的恩典

潘霍華在其〈重價的恩典〉一文裡,一開始就開宗明義地說:「廉價的恩典乃是我們教會的死敵。」對於當時的德國人來說,他們幾乎是一出生就是基督徒,就如同在教會中有許多人是好幾代的基督徒一樣,他們出生就是基督徒。或許因為這樣,上帝的恩典好像是唾手可得,即使是得著所謂赦罪的恩典,好像也是理所當然的,反而忘了耶穌為了這個恩典而犧牲生命。因此,這個恩典是重價的,不是不需要付上代價的。不需要付出代價的是「廉價的恩典」,最終,信仰沒有讓人有所改變,一切的生活和沒有信主的生活沒什麼兩樣,無怪乎,潘霍華說廉價的恩典是教會的死敵,因為這傷害了福音的真義。對他來說,「廉價的恩典是不付作門徒的代價,是沒有十字架的恩典,也是沒有道成肉身和永遠活著的耶穌基督的恩典。」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