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觀後感

就如翁嘉立兄在Facebook針對電影《流麻溝十五號》的貼文中,提到了當電影結束,正在播放很長的字卡,裡面有演員名單以及贊助者名單時,似乎沒有人願意站起來離開,這樣的現象絕不只是嘉立兄所看的那場而已,在我們全家去看的那場也是同樣的情況。對於這樣的現象,我認為是在那不灑狗血的劇情中,觀眾已經慢慢地進入電影的情節與角色中,不知不覺地承載著歷史的傷痕。散場前的沈默,一方面,沈重地面對現實生活,另一方面,也提醒著自己要勇敢地邁向未來。而在電影中,嚴水霞總是用禱告、用聖經來帶領著單純的余杏惠面對各種不同的困難。這讓身為基督徒的我,可以有更深刻的體會。基督信仰總是帶給受壓迫的人,在毫無盼望的情況下,仍有著倚靠的力量。

[閱讀全文]

手足之爭~《毋以神為名》第五章讀後感

在家庭中,手足之間的情感,也就是兄弟姊妹之間的情感是很微妙的。因為從小一起長大,彼此瞭解的程度比較高,理應發展出很好的情感。不過,不能忽視的是,手足之間也存在著競爭。因此,手足之間的情感是很微妙的。日本動畫《鬼滅之刃》,其中的劇情經常探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尤其對家庭關係著墨很深。在其「遊郭篇」中,有一對兄妹「妓夫太郎」和「墮姬」,是鬼界中位階相當高的「上弦之陸」。他們在前幾集的劇情,可以看得出彼此的感情相當深,都非常關心對方,也保護著對方。他們的能力相當好,因此,讓《鬼滅之刃》的殺鬼隊節節敗退。最終,邪不勝正,他們兄妹同時被砍頭而死。因此,在「遊郭篇」完結篇第11集的劇情中,描述他們被砍頭之後的對話。他們彼此相互責怪,為什麼不救彼此呢?而激烈的吵架,往往不會有好話,他們開始使用仇恨、否定對方的言語,好像在他們之中沒有愛,只有恨。就如網路Podcast「哇賽心理學」在其單元〈從鬼滅之刃遊郭篇聊羈絆與言語的力量〉提到:「其實妓夫太郎跟墮姬這對兄妹的牽絆是很深的,他倆從小到大遭遇到很辛苦的經歷,不被疼愛但也互相扶持長大到現在,卻因為言語的表達,使得他們倆的關係沒辦法像炭治郎和禰豆子那樣,呈現緊密連結的情況。」因為手足之間很深的羈絆,沒有正確表露情感,就很容易由愛轉恨。

[閱讀全文]

替罪羊~《毋以神為名》第四章讀後感

對於基督徒來說,「替罪羊」這個詞,第一時間一定會想到十字架上的耶穌。就如同舊約的贖罪祭一樣,人們獻上羔羊為祭,替代人受罪,讓人得著救贖。耶穌成為「替罪羊」,替代人的罪獻祭,也彰顯上帝對人的公義、憐憫與慈愛。耶穌所做的,並不是人經常會做的,即使對於自己的父母、孩子或親人,「替罪羊」的行為,偶一為之是可能的,長遠下來,人總是替自己著想,很少能夠犧牲自己的利益,單單求別人的益處。在社會上,更多的是期待別人成為自己的「替罪羊」,若需要的時候,總是盼望犧牲別人,好成就自己。

[閱讀全文]

二元論~《毋以神為名》第三章讀後感

上星期三,台北市發生了一個重大槍擊案件,包括兇手在內,共有五個人在這槍擊案件中死傷。一般人很難想像,無論是有多大的仇恨,選擇用這種激烈的手段想要試圖解決。通常,我們用「反社會人格」來定義這樣的人;不過,在大型戰爭中,那些殺敵萬千的軍人,個個都是「反社會人格」嗎?在整個歷史中,包括聖經所描述的那些戰爭,若是站在某一方的角度,好像那些殺人無數的我軍,個個是英雄,同樣的情況若是在敵軍,那就是殘忍恐怖的殺人魔?難道,支持我軍為了打贏勝戰而殺人的人,也是反社會人格嗎?若不是,到底是怎樣的情況,會讓一般人支持殺人呢?當然,若像烏克蘭一樣,為了對抗侵略而不得不傷害敵軍,可能又是另外一個議題。

[閱讀全文]

暴力與身分認同~《毋以神為名》第二章

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是講述一個數學家艾倫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在二戰中幫助盟軍破解納粹德國的軍事密碼的真實故事改編。當時,納粹德國有一台號稱當時世上最精密的情報儀器~「Enigma」密碼機,艾倫和一群專家被授命破解密碼機,試圖得知德國軍隊的情報,好讓他們有機會打贏戰爭。最後,他們解密成功,幫助二戰可以結束。在電影的最後,提出了根據現代歷史學家的研究,這至少讓二戰少打兩年,估計超過1400萬人可以倖免於難。在電影中,以解密為故事主軸,不過,卻探討了許多人與人互動的困境與情感。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討論人在遇到危難時的反應,以及使用暴力的結果。

[閱讀全文]

「利他的邪惡」~《毋以神為名》

這七、八個月來,俄羅斯對於烏克蘭所發動的侵略戰爭,這不只是造成兩國之間的衝突,更造成國際局勢的緊張,全世界主要國家,漸漸形成兩邊。到目前為止,除了主要的俄烏戰爭以外,其他國家雖有一些軍援,目前還算節制,否則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演變成第三世界大戰。其實,就像在二月俄烏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我的孩子曾經問我:「俄羅斯為什麼要發動戰爭呢?」孩子問的不是兩國之間衝突的原因,他只是無法理解為何有國家領導者要發動戰爭,戰爭不是會造成很多死傷嗎?對的,從人的理性來說,戰爭會帶來的傷害是很明顯的。然而,人們總是抓著某種「大旗」好讓自己可以參與戰爭,不會讓自己感到做錯事。俄羅斯的普丁就緊抓住「民族」這個大旗,找到自己發動戰爭的理由,最終讓世界陷入極大的不安之中。

[閱讀全文]

對於姊妹團契與松年團契的展望

首先,必須要先說明,為何姊妹團契和松年團契的展望會放在一起談呢?根據將近一年的觀察,東門教會的姊妹團契及松年團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這兩者在教會的活力和辦團契活動的品質都是「一級棒」。特別是剛到東門教會牧會的我,一開始看到姊妹團契和松年團契所辦的活動,一來心中充滿佩服,無論是所請的講員,幾乎都是在各領域的佼佼者;或者是所談論的題目,往往都是高水準或切合時事。不瞞大家,這對於去年初來乍到的我來說備感壓力。不過,這也說明了,這兩個團契無論是同工積極規劃,還是團契契友的配合都非常棒。

[閱讀全文]

教會兒童事工的展望

面對少子化的挑戰,許多教會在兒童事工都遇到很大的困難與挑戰,當然也包括我們教會。特別是教會位處於台北市中心,在功課上,與其他地區來說,確實壓力比較大,許多人從小就去補習班補習、上才藝班;即使比較不那麼在意成績的父母,可能也安排許多課外活動來充實孩子的生命。因此,孩子從小就很忙碌,讓他們很難有時間再參與教會的活動。這樣的情況,導致教會的兒童事工很難推行,畢竟辦理再怎麼多的活動,還是需要兒童有時間來參與。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