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阿爸的心與我很靠近/徐聖輝

當救護車用160公里的速度,載著病危的阿爸,從竹東駛向台北的和信醫院時,我陪在旁邊,心情隨著血氧濃度高低起伏,感覺阿爸離我好近,又很遙遠。因為專業知識告訴我,阿爸快離開我了。雖然同事們盡力幫忙,隔天被告知噩耗後,我踏著匆忙的腳步,見了阿爸最後一面。在牧師的禱告聲中,阿爸生前對我好的影響,歷歷在目,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閱讀全文]

回台前的準備 親子篇/歐以南

「你們搬回臺灣,孩子們怎麼想?」


因為我們從提說想要搬回臺灣到成行,這中間經過十年,所以孩子們心中都有數,有一天我們要搬回臺灣。以諾、以詩都是信仰認真的基督徒,熱心參與教會的事工;對我們福音移民回臺灣,均樂見其成。

[閱讀全文]

台灣歷史的詮釋權及扭曲/朱真一

去年年底看台灣報紙的報導,監察委員黃煌雄指出,中國近年來全力推動台灣史研究,台灣應謹慎因應,掌握台灣史的詮釋權。我們不但要防範中國的企圖,台灣人還要注意國民黨政府以及美國人的扭曲。我還注意到一些目前掌握書刊出版權包括學術界的一些人的偏見。以我熟悉的台灣醫學歷史為例。

[閱讀全文]

我的叔叔,林仁泉弟兄/林尚美

感謝主!因你慈愛,我的叔叔:林仁泉弟兄得以安詳躺臥在你的懷裡。孩子不配,你卻揀選了我帶領他來認識你、倚靠你。人生難免有生老病死、勞苦愁煩,這一兩年,叔叔因癌症,身體漸漸衰弱,但主你是他心裡的力量,使他堅強、勇敢、喜悅的面對每一天,謝謝主,時刻與他同在、永不離棄。

[閱讀全文]

曠鄉手記3:工作(第一篇)/盧悅文

俗語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在曠鄉亦然。要成為曠鄉的志工,唯一的條件是必須在曠鄉停留至少一個月,而且以勞力換取免費的食宿。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曠鄉的志工。寫信告知曠鄉想要參加她們的志工計畫的時候,還要同時附上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出生年月日、目前職業、怎麼知道曠鄉以及對曠鄉的期待。這些資料會提供給負責志工計劃的修女審核,思考與決定曠鄉對這個申請人而言是否合適。有的時候申請者的回答不夠深入,她們還會追問申請者並請對方提供更多的資料。

[閱讀全文]

1943年(昭和19年)四月春天,我們就讀青山學院女子專門部。


此時已接近二次大戰末期,那正是籠罩日本戰敗陰影的前夕,這種感受一刻一刻逼近,唯恐即將成為事實。


有人排斥基督教乃敵國的宗教,甚至教會學校校名也面臨改名的壓力。幸好我們入學開學典禮,官階海軍中將小野德三郎院長也是基督徒他向全校師生說:「如果有人反對基督教,請他離開本校,不必就讀此校。」這般勇氣凜然的證言,使當天與會的家父聽了十分感動,日後還常常津津樂道地說:「你能就讀這個學校應該引以為榮。」這話久久銘記我心。

[閱讀全文]

曠鄉手記2/盧悅文

來到「曠鄉」是禮拜天的下午。我用我的破法文兼英文跟接待處的修女解釋我是從台灣來的志工。接待處的修女不會說英文,幸好遇到來自泰國的志工Lit,她幫我跟修女解釋我是誰,同時幫忙把行李搬上Amandier樓頂樓最裡面的房間。房間外面有個用紙條列印著我的名字,這個空間是我在曠鄉一個月生活的落腳處。

[閱讀全文]

真是不一樣/阿嬤

3月11日,日本遭遇了百年來最大的災難:規模高達九級的地震與海嘯,吞噬了日本的東北地區。當時緊盯電視畫面的我震驚得說不出話來,想起出埃及記十五:7「你的怒氣燒毀他們像焚燒麥稭。你向海洋吹氣,水就堆積,像牆壁豎立;」看到後續許多人間生離死別的畫面,心頭不禁揪結得哭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