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的冬天,像洗三溫暖一樣。早上明明出太陽,中午就變天了,晚上更是氣溫驟降,寒風刺骨,對策畫郊遊的人而言真是傷透腦筋。12月1日星期四早上7點半左右,天空灰濛濛但沒有下雨,40位松契契友興高采烈地陸續抵達教會,8點鐘在邱牧師的行前禱告後,分坐兩部中型巴士往烏來方向出發。
[閱讀全文]
既沒有君臨天下的氣勢,也無權威力量可言
他選擇了一個最軟弱無能的姿態來到這世界
一個嬰孩
親愛的盧牧師:
我另外要特別感謝您送我的書:「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值得一提的,本來在讀您「耶穌受難的行蹤」讀到歷史學家Joseph描述當年逾越節耶路撒冷盛況,我對這位古早的猶太歷史學家頗感興趣,寫了一些評註還沒寄給您。所以我一拿到這本歷史小說,立刻先找資料來源。果然有不少約瑟夫的文獻描述。
聖經中關於耶穌母親馬利亞最長篇幅的記載就是在路加福音第一章中,從天使報喜、到馬利亞拜訪伊利莎白、到尊主頌。而這些文字,留下了馬利亞在耶穌誕生之前的行徑與心境。
在曠鄉,每件事情都有一定的進行方式與理由。我把這樣的進行方式稱為「瑞士風格(Swiss way)」。所謂的「瑞士風格」,就是從事情的小細節可以看出瑞士民族的文化與個性。「吃飯」也不例外,因為有許多其他的大大小小需要注意與仔細執行的細節,造就在曠鄉「吃飯是件大事」的特色。
從不知,往東部的列車是如此的一票難求,揹起家鄉的名產,一想起在山的另一端大家是如此期待,即便是站票也沒澆熄我出發的愉悅心情、興奮不已。車窗外的風景忽綠忽藍、時黑時白,一出站,耀眼的太陽襲我一身紅衣裳,彷彿在與我競比誰比較熱情!
仇恨落在心裡,不用酸澀的淚水灌溉也會像種子抽芽。ㄧ粒沙掉入蚌殼,隨著時間和痛苦的琢磨,也漸漸磨成了一顆珍珠。我們關在黑屋裡的人,恨的種子發芽了且開花結果。對於信仰堅貞的人啊!上帝將我琢成ㄧ顆珍珠了。在風雨的夜裡也一樣光芒閃炫。
與「洗碗間」工作相較之下,在廚房清洗廚具其實輕鬆許多。我認為在廚房清洗餐具有個小小特權,就是可以在第一時間請負責處理剩菜的修女幫忙留一小碗自己喜歡的菜餚。到後期,我自己甚至會跑到廚房拿碗留菜,修女們也不會不高興,因為她們認為只要可以把當日的菜餚清乾淨,要拿多少都沒有關係。另外,在廚房清理廚具,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認識在廚房工作的修女們,同時也可以從「吃」這件事情瞭解曠鄉對於人和大自然之間關係的重視。
Tino 's blog Powered By F2blog v1.2 build 03.01 CopyRight 2006 - 2023 XHTML | CSS | Archiver
default Design by Joesen Skin from f2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