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曠鄉手記-10吃飯大小事(三):吃飯/盧悅文

在曠鄉吃飯, 是展現瑞士人相當有組織、事先規劃、遇到問題處變不驚民族特性的極致地,同時也是曠鄉的特色之一,那就是「在曠鄉沒有『驚喜』存在的空間」。

[閱讀全文]

琅琅上口的詩篇23章/Smart.John

琅琅上口的詩篇23章,它的精華在「行過死蔭的幽谷」: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閱讀全文]

音樂之美/胡百音

十五歲那年,來到紐約求學,與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教授學小提琴。雖然大學改念經濟系,畢業後在金融界工作,但短短三年藉由拉琴所學到的智慧,卻改變了我一生對音樂的態度和想法。

[閱讀全文]

赴法國泰澤參加靈修營感想/洪信惠

2012年的6月28日下午,在桃園機場的第二航廈站聚集了一小群人,穿著十分輕便,看來跟別人沒甚麼兩樣,提著大大的行李、揹著包包,臉上難掩興奮與期待。回想那時候,甫畢業就丟下一屋子剛搬回家都沒有開封的紙箱,毅然決然拎起行囊啟程。我想,旅行總是帶給人一種美好的遐想吧,最起碼能到一個與塵世喧囂隔離的地方暫且休息,但其實這次不太一樣,大家心中似乎都有一塊是明白自己此趟意義不同於以往,因為這項隱形的功課,打從出發開始,我們就像小學生般小心翼翼地捧著作業簿,努力感受、一筆一筆地紀錄下這趟旅途的每一刻。感謝主,也因為這份細心,才能夠發現自己生命的細微變化。

[閱讀全文]

打破砂鍋「問」到底!/黃政枝

大家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窮追不捨,問個一清二楚」。既然要「窮追不捨,問個一清二楚」,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是怎麼來的?若要問清楚一件事情,為什麼一定要打破砂鍋?打破盤子,打破碗,難道就不能問個清楚嗎?或者,為什麼一定要打破東西才能把事情問清楚?原來,這裡有一個美麗的錯誤,或者說是腦筋急轉彎。

[閱讀全文]

久睡乍醒的心願/江睿智

二十五年前暑假,一個大三學生自台東海端返回臺北學校的路上,許下心願:有一天有能力,他將資助一個布農族孩子上大學。這個埋藏在心底深處的心願,沈睡了二十五年後,懵懂的大學生已為人父,有能力了,一個甦醒的心願,牽引著他飛奔回台灣土地,在玉山山腳下,他與Bukut校長、孟庭相遇...

[閱讀全文]

教師與牧師之間/陳必欣

曾任高師大、中正大學校長以及教育部長的已故林清江曾說過,當老師的人,是「過去」接受教育,及「現在」的學生,以備「將來」的需要。他以此勸勉為人師者,必須負責任盡職責,隨時充實裝備自己。我想不少行業也都如此。回想蔣介石在大陸吃敗戰剛退守台灣之際,硬說要反攻大陸,口號是:一年準備,二年返攻,三年少盪,五年成功。害得當時讀小學的我們,寫作文、做壁報,甚至寫日記都難免要套上這些無聊話。以為如此內容才更扎實。不幸有牧者如法泡製,就任初就談五年口號,什麼一年整地,再來是除草,接著耕耘....等。蔣騙了台灣百姓,牧者也耍了會友。蔣或許是迫於國際情勢使然,但身為教師或牧者如此這般,只是暴露本身的無能而已。

[閱讀全文]

2012年松年團契之沖繩遊記與感想/王黃芳美

五月七日的清晨,天才濛濛亮,松年團契的契友們已經陸陸續續抵達教會準備搭車前往桃園機場了。看看時間才五點出頭呢,但是契友們卻是興奮又期待極了,因為這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沖繩之旅啊!在車上吃完同工們精心預備的早餐之後,邱牧師主理的早禱為我們帶來了另一種心靈饗宴;在歡唱、讀經與信息分享中,我們抵達了桃園中正機場了。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