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20130317少契專欄

大家好!我們是東門少年團契!我們是由一群國中到高中的學生所組成,用青少年較能接受的方式親近、認識及敬拜我們的上帝。從這個月開始,每兩個月我們會像這樣在周報上有「少契專欄」和大家分享我們這兩個月所做的事情,我們的聚會時間是每週日早上十點至十一點半,九點至九點五十則是少年級的查經時間,地點在禮拜堂B1,歡迎正值國高中的朋友們來和我們一同聚會!

[閱讀全文]

融化絕望的藥,是溫暖/貧窮人的豐富

子安的媽媽(簡淑真教授),是一位大學幼教系的教授,對教育工作充滿熱情。在2012年初診斷出末期胃癌,到我的醫院治療。她是我見過最為溫暖、有愛心的女人,也是一位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她有許多苦中作樂的名言,當有人質疑為什麼神要讓她受這個折磨呢?」淑真只說了幾個字:「這樣才顯出祂對我的特別啊!」是的,在死亡如影隨形、身心極度痛苦的情況下,還能時時喜樂。這是上帝給她最大的祝福。

[閱讀全文]

馬偕最後的住家/林信男

基督教傳入台灣的初期,有三位與台灣醫界頗有關連的宣教師。其中最早的一位是馬雅各醫生。他是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的畢業生,自願到台灣行醫傳道。1865年6月16日馬雅各醫生開始在台南看西街所租的房子開始他的工作。另一位蘭大衛醫生也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他於1896年11月開始在彰化行醫傳道。他的兒子蘭大闢醫生(其實他們父子的英文名字都是David,為區分起見分別取大衛及大闢之漢字名字)今年曾代表其家族來台接受醫療奉獻獎。醫望雜誌今年4月號曾專文介紹其事蹟。第三位偕叡理牧師(George Leslie Mackay)並非醫生,但他協助設立了今日鼎鼎有名的馬偕紀念醫院。他就是一般人所熟悉的馬偕博士。

[閱讀全文]

為未來留下美好的信仰見證/王鏡玲

無意間聽到台北東門教會服事15年的盧俊義牧師要退休,雖然和盧牧師只有幾面之緣,但是看過盧牧師的著作和電視講道,對這位能夠將牧會心得、生活時事與聖經詮釋,都做得如此認真、精彩而長久的信仰前輩,非常敬佩。2月24日這天從淡水趕去台北東門教會,參加盧牧師的退休感恩禮拜。禮拜堂內座無虛席,不過這不是送行,也不是退休感恩禮拜,而是差遣的新開始,一場感人的新歷史起點。我參加的是一場讓我感動落淚的差遣禮拜,禮拜中教會為劉漢鼎夫婦、曾雅欣、謝佩玲這幾位兄姊,投入台東癌症病人醫療服務事工祝福與差遣。

[閱讀全文]

節能減碳/蔡明憲

由於經濟過度開發,台灣消耗的能源需要1.4個地球的支應,也就是台灣已超過地球負荷40%。這是依據2012年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在台北科技大學的演講內容。所以台灣必須節省能源,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避免因地球負荷過大而發生大自然反撲的災難。

[閱讀全文]

上帝的帶領—我的信仰之路/劉漢鼎

自從盧牧師在教會公布協助台東癌症患者計畫後,我得到許多教會兄姊的支持和鼓勵。最近盧牧師又再次給我勉勵,他也提到教會裏還有許多人不認識我,也不清楚我為什麼會跳出來承接這個計畫。因此我決定把上帝呼召我的過程,在此做見證分享,讓大家可以更清楚這是出於上帝帶領的一項計畫。

[閱讀全文]

紅領帶/曾子安

在媽媽的葬禮和追思禮拜中,我和哥哥決定繫上代表福氣、喜悅的紅領帶。

前年十二月30日,星期五。媽媽的肚子痛得厲害,覺得胃硬得像塊石頭,只好請爸爸打電話去好朋友林醫師家求救,林醫師先給了一些止痛藥,隔日去做胃鏡檢查。檢查後,林醫師打電話要爸爸到醫院一趟,他帶來晴天霹靂的消息──媽媽得了最惡性的一種胃癌。

[閱讀全文]

20世紀70年代開始,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因為被逐出聯合國而陷入困境,再加上台灣民主化的運動逐漸萌芽,總會曾經發表三次重要的政治性宣言。這些的宣言在當時極端保守的政治環境之下,在台灣社會產生不小的震撼。這些聲明已經有相當多的學者和學生進行研究並撰寫論文。對教會本身來講,在這些政治態度宣示的文件之後,更重要也值得研究的文獻應該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