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節能減碳/蔡明憲

由於經濟過度開發,台灣消耗的能源需要1.4個地球的支應,也就是台灣已超過地球負荷40%。這是依據2012年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在台北科技大學的演講內容。所以台灣必須節省能源,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避免因地球負荷過大而發生大自然反撲的災難。

[閱讀全文]

上帝的帶領—我的信仰之路/劉漢鼎

自從盧牧師在教會公布協助台東癌症患者計畫後,我得到許多教會兄姊的支持和鼓勵。最近盧牧師又再次給我勉勵,他也提到教會裏還有許多人不認識我,也不清楚我為什麼會跳出來承接這個計畫。因此我決定把上帝呼召我的過程,在此做見證分享,讓大家可以更清楚這是出於上帝帶領的一項計畫。

[閱讀全文]

紅領帶/曾子安

在媽媽的葬禮和追思禮拜中,我和哥哥決定繫上代表福氣、喜悅的紅領帶。

前年十二月30日,星期五。媽媽的肚子痛得厲害,覺得胃硬得像塊石頭,只好請爸爸打電話去好朋友林醫師家求救,林醫師先給了一些止痛藥,隔日去做胃鏡檢查。檢查後,林醫師打電話要爸爸到醫院一趟,他帶來晴天霹靂的消息──媽媽得了最惡性的一種胃癌。

[閱讀全文]

20世紀70年代開始,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因為被逐出聯合國而陷入困境,再加上台灣民主化的運動逐漸萌芽,總會曾經發表三次重要的政治性宣言。這些的宣言在當時極端保守的政治環境之下,在台灣社會產生不小的震撼。這些聲明已經有相當多的學者和學生進行研究並撰寫論文。對教會本身來講,在這些政治態度宣示的文件之後,更重要也值得研究的文獻應該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

[閱讀全文]

為什麼要回到歷史經驗當中去尋找神學的素材? 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過去台灣教會著重在引介西方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最流行的研究趨向,嘗試透過西方神學的眼光瞭解基督教信仰,或是借助「第三世界神學」(解放神學、民眾神學等)的方法,切入或解決台灣教會所面臨的困境,或作為建構本土神學的方法。

[閱讀全文]

「巴通谷俄努」(布農族稱為「通谷沙飛」(Tongku-Saveq)是台灣原住民稱呼這座台灣最高山峰「玉山」的傳統名稱。這座山和鄒族以及布農族的歷史經驗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千百年來環繞在這座山脈週邊的族群,也各以自己的名字來稱呼台灣的最高峰,許多的神話與傳統都和這座山峰連結,而成為族群身份認同重要的記號。 1857年,美國船艦上的官員從安平港外遠眺高聳的「巴通谷俄努」,由於尚未有任何地圖標記這座山名,因此決定將它命名為「摩里遜山」(Mt. Morrison),用以紀念首位前往中國傳道的宣教師。從那個時候開始,西方出版的東亞地圖裡,台灣的最高峰就稱為「摩里遜山」。

[閱讀全文]

何所求?/許大雄

研究所畢業時,都二十八歲了還長得一副少不經事的Baby Face,所以同學看到我的畢業照,最直接的評語是比高中照還幼齒。我很無言,是啊,除了無言還能幹啥呢? 這可是神與父母給的臉,我又能做什麼呢?

[閱讀全文]

感謝牧師的理念/江佳宸

昨天遇到一群宣教士,他們是一群很令人敬佩的宣教士,挨家挨戶的不怕遭受拒絕,不停的宣揚福音。說實在的我的心中很是敬佩他們。每每回頭想一想,我在信仰的路上,從來沒這麼認真的服侍過上帝,真是汗顏。每次他們來我們社區附近,我都會請他們進來喝杯茶,幫他們打氣,加油,又或許他們常常遭受拒絕吧!所以特別愛跟我分享福音。(聽說他們特別喜歡跟基督徒解說聖經的章節,指出我們基督徒的生活不合乎上帝的要求。---換言之,希望我換去他們教會過聖徒的生活吧!)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