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我和國內約五分之一的精神科醫師一樣是基督徒,面對有自殺意念的基督徒,聖經的話常常是幫助病人的良方,但是十誡明示不可殺人,所以自殺也是一種殺人,這或許可以嚇阻基督徒選擇自殺結束生命,但雖然自殺意念也可以算是自殺行為的開端,然而有自殺意念畢竟未必會自殺身亡。所以當「基督徒可不可以自殺」這仍有討論空間的神學議題時,如果身為基督徒,在面對有「自殺意念」的另一位基督徒時,必須考慮是否還可以從其他角度來協助他們走出死蔭幽谷。

[閱讀全文]

跟上帝一起走/陳詠文

我們家是七年前搬到澳洲的,那時我兒子祈一五歲,女兒祈双三歲。當時覺得讀聖經和學中文很重要,可是孩子注意力有限,所以我的方法就是讀聖經學中文。因為每天要讀聖經,所以每天學中文。一舉兩得!

[閱讀全文]

奇妙的恩典/史王清秀

2013年6月16日是台北市東門長老教會姊妹詩班成立25週年的感恩禮拜。因是第一任的指揮,而受邀參加禮拜。

[閱讀全文]

真的是活水泉/水平

〔喂!...〕
〔噯唷!是在喂我嗎?〕回頭看,四周都沒人耶!見鬼了......喔!那個街友就在樹下,剛才那聲,應該就是在叫我。
〔今天要不要去?〕
〔對唷!今天是星期二"活水泉"有開伙,要去!要去!你先去社會局洗澡(因公家有補助)再去"活水泉"吃飯〕說完我就走了。不對!不知怎的,我突然回轉了回去,說:

[閱讀全文]

我知誰掌管明天/史王清秀

我從小上主日學,一直是個很愛唱歌的女孩。

師大音樂系畢業結婚第三年,大女兒史佳明因白血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無效後回天家 。

[閱讀全文]

我要留什麼給我的孩子/劉漢鼎

自從我們家的老大出生之後,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怎樣幫助她走在信仰的道路上不偏離。很多基督徒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讓小孩從小來參加教會活動,上主日學,長大他們自然就會接受這個信仰,彷彿兒女的信仰是教會的責任,是上帝自己要去負責的。然而我太太佩蓁從小在教會生活中長大,她曾經看過許多和她類似背景的小孩,雖然從小父母帶她們到教會,上主日學,然而卻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看到教會裏許多人跌倒失敗的一面,從此遠離教會,甚至背離了信仰。詩篇127:3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約書亞記24:15「...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這兩句大家很熟悉的經文,同時也很明確地指出,兒女信仰的造就,父母是責無旁貸的。現實面上,我試著把我自己的經驗和想法來與大家分享。

[閱讀全文]

做在最微小者的身上/水平

任憑誰都不願意進警察局,此刻,我猶豫了一下,但還是走了進去。「警察先生,我們這附近長久以來,有位衣不蔽體的街友...「知道呀!之前都在二號出口」「那怎麼辦呢?」(警察先生或許不知道街友現已移到五號出口了)坐在辦公桌前的警察按了他桌上的電鈴,要後面的警察查一查"社會局"的電話,不久後面的警察說『沒有登記』...我不知怎樣走出警察局的,晃呀!晃的突然想到這附近就有一家很大專做慈善工作團體的服務處,我就跟姊妹抱著很大的感動,走了進去說:

[閱讀全文]

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有一句經典而世俗化的哲學思維流傳後世(至少在八〇年代末司迪麥口香糖廣告流行的台灣是如此),他說「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句被簡化的哲學說詞,表達了不斷流變的萬物現象裡,人如何以自身經驗作為主觀真理的準則。希哲的說法打破了以神學或未知論作為衡量事物的標準,把人的感覺提升到主動理解現實的地位。縱使笛卡兒的「我思」為此唯感覺論角度加入了心物二元的思維角度之後,卻不曾改變人對世界的宰制觀點,反而形成了一種「技術思維是萬物尺度」的仿擬效果:似乎這個世界可以完全由理性駕馭,似乎這個社會可以依照發展設計的脈絡持續前進。這樣的前進讓我們看到,這個千禧年帶給人們各類革命的「成果」:產業,能源,糧食,皆因技術而走到了當前的這個死結。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