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一份被退回的包裹/江淑文

今年十月中,新使者雜誌收到一封來信,收件人的地址是台灣某地區的郵政信箱。寄信人提到,他看到今年新使者的聖誕特刊「圓來是愛」,其中的見證文章讓他很感動,請我們再寄過去的聖誕特刊、新使者雜誌和有其他相關書籍的信息,並附上劃撥單及訂閱、付費方式,他會匯款過來。

[閱讀全文]

誰讓前人的熱血白流?(一)/劉漢鼎

最近陽明大學的洪蘭大教授在部落格上發表一篇名為「別讓前人的熱血白流」的文章,文中強調現代的學子生在沒有戰爭的時代,活在安樂的環境中,卻不能體會生命的可貴,每天叫嚷,覺得國家社會虧欠他們。文末更大力批判「...到處抗爭、隨意翹課、丟鞋子打人時,回頭想一下,我們有沒有辜負當年犧牲者的期望,使台灣變得更好?他們的熱血有沒有白流?」我很直覺地聯想到美國總統林肯的「蓋茨堡演說」中,結尾也有一句「...我們在此下定最大決心,要使這些死者不致白白犧牲──務使我們的國家,在上帝的庇佑之下,獲得自由的新生──並願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將永存於世。」雖然洪教授的大作和林肯總統的演說,無法相提並論,但兩者都是以前人灑下熱血,犧牲生命的偉大情操來勉勵和督促生者及來者的所言所行。我在讀完洪教授的大作後,必須誠實地說,兩篇文章或許出發點的立意接近,但格局卻天差地遠,也因此結論完全不同。

[閱讀全文]

「貧窮人的豐富」Mentor,人生的良師益友/方麗華

希臘大詩人荷馬 (Homer) 留給了世人兩部偉大的史詩,一部是「伊里亞德」(Hiad),另一部是「奧德賽」(Odyssey)。前者寫的是特洛伊 (Trojan war) 戰爭第十年所發生的事,後者寫的是特洛伊戰爭結束後十年間所發生的事。「奧德賽」這部史詩的主角是尤利西斯 (Ulysses),也叫做奧德修斯 (Odysseus)。

[閱讀全文]

為何程序正義如此重要/陳業鑫

透過上世紀九零年代轟動全美國的OJ辛普森案,我們學到了「程序正義」、「毒樹果實」理論:意思是,違法取得證據,不能在法庭上使用,不能作為定罪的基礎。所以就算辛普森對於前妻被謀殺乙事涉嫌重大,還是不能用違法的證據定他的罪。這樣的做法,對長期以來深受包青天用龍頭鍘、狗頭鍘伸張正義故事影響的華人社會而言,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閱讀全文]

憶兒時馬尼拉死裡逃生(六)/黃東昇

八、Santo Tomas 大學裡面的故事
我小時在馬尼拉死裡逃生的記憶一直刻印在腦海裏, 但是小孩所能觀察的事情只是片面的,我一直想更進一步了解那一段時期的歷史,特別是當時美軍與日軍巿街戰的情形。2007年,Ken Burns 製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完整記錄影片(The War, An Intimate History, 1941 - 1945),這電視影片分七部演出,東亞洲戰爭有詳細記錄。此影片給我大開眼界,是我七十年來首次看到馬尼拉巿街戰之記錄。更重要的是經由該影片我認識了Sascha Weinzheimer。Sascha出生於1933年,日軍佔領馬尼拉時,她與家人被關在Santo Tomas大學。她被Ken Burns邀請在此影片裡口述當時Santo Tomas大學的生活情況。目前她退休住在舊金山附近的小鎮。

[閱讀全文]

順服與擺上/陳詠文 Echo Chen

~獻給進富兆伶一家(特別是Mason),兒童營的同工,為我們代禱的每一個人和我們在天上的父~
熱熱鬧鬧的兒童營結束了,雖然已經是10:30pm,很想睡。但我怕不寫我會漸漸地忘了...就以這篇文章紀念我此時的心情。

[閱讀全文]

憶兒時馬尼拉死裡逃生(五)/黃東昇

六、戰後在馬尼拉求生存(1945)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原子彈,日本宣告投降,大東亞戰爭就告結束。馬尼拉巿內的戰爭早五個月結束。麥克阿瑟將軍於1945年初進入該巿,打敗日軍就於3月3日宣佈完成解放馬尼拉。雖然該巿戰爭已結束,因日軍殘忍對待當地居民,後者一向要找機會報仇,日本軍人或平民如被發見,他們都當場被打死或吊在樹上鞭死。美國軍方很重視人命及人權,他們進駐該巿後就立刻設立日本戰俘(POW)集中營。他們到處尋找收容日本人,以防止他們被殺害。美軍仁慈的作法使我想起小學日本女老師的訓話,她真是胡說八道,說美國軍人進城會殺死所有的人。

[閱讀全文]

母親的「客家增廣書」佳句分享/陳美鸞

我的母親是一位堅毅的客家女性,她多采多姿的豐富人生,在民國102年10月4日凌晨4點14分劃下句點,結束了在世上106年的歲月,回到天家。母親很喜愛用文字記錄一些好的勵志文,她在高齡100歲時,默寫下她小學三年級讀漢文書房所背誦的「客家增廣書」。雖然年事已高,她仍然記憶過人、思緒清晰、筆勢端正,甚是難得!她也常將這些佳句書寫或背誦解說給子孫後輩,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受益良多: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