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跟爸爸之間的小故事/陳詠文

小時候比較有印象的事,是爸爸在味全食品公司上班,所以,家裡常常有新產品可以試吃。爸爸也會帶我們去各地營業所,那裏有很多飲料可以喝。平時晚餐後,爸爸會帶我跟弟弟去附近散步。因為每次都走同一路線,跟路上的店家都很熟識,常常可以看到或玩到很多新奇的東西,順道喝蛇湯也是基本行程的項目之一。爸爸也會講故事給我們聽,我最喜歡聽的故事是¬:跳破芭雷舞"鞋鞋"的女孩。爸爸用台語訴說西方公主與王子美麗的愛情故事,現在想起來很混搭。

[閱讀全文]

曠野的呼召(2)/吳得力

2014年,春天,淑華有感而發,說:「想好好休息個半年,暫時離開活水泉;真覺得累了。」得力:「我早就這樣想了。不過,想到來接替我職位的人,可能會做得比我好,人家不要我了!那麼,我實在不敢休息去了。......活水泉不能沒有我!」夫妻間清澈見心底的話,叫我們猛然驚覺,上帝就在我們面前。

[閱讀全文]

回應林信男長老〈痛苦與快樂〉一文/陳寬墀

人類科技已經這麼發達,教育這麼普及,經濟生活也已經改善了許多,但生命的苦難卻沒有因此減輕,苦難仍舊接踵而來,令人惶恐不己。教會週報彼此代禱的消息,不時地提醒我們以彼此相愛的具體表現來互相分擔生命的苦難。可是很多時候,就是我們有與受難的人,互相分擔生命的苦難的衝動,但來到受難者面前時卻面臨不知怎樣開口的尷尬。

[閱讀全文]

曠野的呼召(1)/吳得力

2013年,某次受邀講道後,得力在那會堂裡與弟兄姊妹們一起用餐。一位姊妹在眾人面前給我一個裝有現金的信封,說是為我們生活費奉獻。驚喜,尷尬之餘,連連說謝,推辭。她一再地堅持,最後我如意地收下。隨即,她說:「如果你有時間;不急;請你去○○醫院探望我的一個朋友的孩子,是年輕人;聽說他有癌症,治療的結果不是很好。」

[閱讀全文]

主你著斟滿它/林信男

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受難節與復活節
馬太福音20章第17至28節的經文,是描述受難週前,耶穌帶著十二門徒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一般非基督徒所認識的基督教節慶,可能以聖誕節為主。有不少基督徒也隨著非基督徒,以為聖誕節是最重要的節慶。這實在有負耶穌基督救贖之恩。從歷史上來看,我們並不知道耶穌降生的日期。目前我們把12月25日定為聖誕節,其實是基督教傳入羅馬後,羅馬人把原來他們所拜的神的節慶,改為慶祝耶穌的誕生而來的。希臘正教的基督徒並不在這一天慶祝耶穌誕生。而以巴勒斯坦的氣候來看,耶穌誕生的時間不可能在12月。因照聖經所載,耶穌誕生時,那些後來去看耶穌的牧羊人,是夜間在曠野看守羊群時得到天使的消息的。巴勒斯坦的氣候,在12月的夜間,在曠野看守羊群,大概是冷得無法忍受的。牧羊人仍能在曠野過夜的時間不應該是12月天。反觀受難週及復活節的時間,可從猶太人的逾越節準確算出。所以教會曆每年能排定這兩個節期的日期。更重要的是從信仰的角度來看,若只有耶穌的誕生,而沒有後來的受難及復活,就沒有今天基督教的信仰。耶穌的誕生是為了後來的受難及復活,才會和我們人類有深層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把受難節及復活節定為基督教最重要的兩個節期。清明節是台灣人民的重要節日,它的時間與受難節及復活節很接近。台灣的基督徒如果能把這三個節日規劃整合,未嘗不是基督信仰融入本土文化的一個有意義的構想。

[閱讀全文]

教養學問大/曾榮振

教養一詞,做動詞是「養育」之意,名詞可詮釋為「後天教養」,此與俗稱的先天或天性,恰好相對。

成大醫學院前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三年前安息主懷,當時盧俊義牧師特別提到這位大師,追思之餘,還介紹他膾炙人口的《談教養》一書。此事傳誦一時,教會兄姊競相走告,紛以讀過本書為傲,而且讀後總是令人掩卷驚醒,內心交織著無限感動,那些畫龍點睛的論述,極富感染力。

[閱讀全文]

救救菜英文/黃柏威

因為有共同的語言,我們得以和他人分享、溝通、得以互相理解,也因此拉近了人們彼此的距離,這或許是語言最重要的功能與價值。語言也代表一種文化、一種世界觀,當我們學習不同的語言,我們就有機會認識那個語言所建構出的世界。一個語言,一個世界、多種語言,多元世界。而正是因為這些多元,讓地球這座水藍星球更加美麗繽紛。

[閱讀全文]

痛苦與快樂(下)/林信男

我們是看到神又看到神跡,或者是祈求神跡卻看不到神跡,更看不到神呢?新約路加福音11章34到36節說「你的眼睛好比身體的燈,你的眼睛好,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壞,全身就黑暗。所以要當心,免得你們裡面的光變成黑暗。如果你全身充滿光明,毫無黑暗,就會光輝四射,好像燈的亮光照耀你。」我們若心地純潔,我們心靈的眼睛就會好,會從大自然的山水風景,每天的生活及身邊的各種事務看到神奇妙的安排,不但能處處看到神跡,還能看到神。更進而使人從我們的言行認識耶穌。歷代聖徒,馬偕博士、謝緯醫師、史懷哲博士、德蕾莎修女等人一生奉行耶穌的教導,向世人見証他們每天的生活就是神的腳蹤(神跡)。許多人從他們身上看見神。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