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馬咬韁 ?/黃政枝

林牧師在5月31日的講道引用雅各書第三章,經文第三節是:「咱下馬咬韁(bé-kā-kiuⁿ)佇馬的嘴,互in順趁咱,就管轄in通身軀。」

什麼是馬咬韁?馬在台灣不普遍,因此大部分的會友不知道馬咬韁是什麼。查照中文版,「我們把嚼環放在馬嘴裡」,英文版是「We put a bit into the mouth of a horse」,可見「馬咬韁」是指一種放在馬嘴裡的東西。

[閱讀全文]

痛苦與快樂(上)/林信男

尋求快樂,閃避痛苦,乃人之常情。醫學研究告訴我們,中腦(midbrain)是掌管人類情緒的神經中樞。在實驗室的手術台上,當接受局部麻醉者位於中腦的快樂中樞被刺激時,受試者會顯得很愉快,希望能繼續給予刺激。此現象說明人類尋求快樂的傾向是有其神經生理學的依據。但是尋求快樂的方法如果不恰當,雖然可暫時獲得快樂,結果卻可能帶來痛苦。

[閱讀全文]

日本安寧病房參訪紀實(3)/劉漢鼎

結論
日本在安寧照顧方面的工作,是以舉國之力在全力推動。一般的癌末患者和愛滋病患都可以在這樣的照護網下,選擇在宅安寧,照護機構(護理之家),或是醫院的安寧病房來接受完善高品質的照護。雖然日本在法令上尚未鬆綁,仍將安寧照護的對象局限在癌末和愛滋病患,但將來一定還會推廣到其他末期患者的照顧上。台灣雖然健保有涵蓋到安寧病房,醫院內的安寧共同照護和居家安寧療護,最近也努力在推社區安寧照顧,讓開業醫有機會參與社區內末期患者的照護,而且照顧對象包含了漸凍人和各類器官衰竭的末期患者,然而在照護的品質和深度顯然和日本仍有一段落差。

[閱讀全文]

日本安寧病房參訪紀實(2)/劉漢鼎

中島醫院
下午我們又回到清瀨市,來到一家專做居家安寧照護的「中島醫院」。先前我們在連絡行程時,本來覺得這裡似乎不是我們要參訪的重點,不過後來卻發現上帝實在有很奇妙的帶領,這裡是讓我們收穫最大的一個參訪點。中島醫院與其說是醫院,其實更像是一間規模稍大的診所。負責人中島美知子醫師60多歲,她和夫婿中島修平牧師共同來經營這所醫院和另一間兼做日間照護和禮拜堂的「愛與療癒之家」。

[閱讀全文]

日本安寧病房參訪紀實(1)/劉漢鼎

前言
自從2013年我來到台東基督教醫院開始癌症患者的照顧工作,覺得台東癌症患者除了診斷,治療的團隊和設施不足外,對於癌症末期患者的安寧照護也明顯有所欠缺。雖然台東聖母醫院設立了8床的安寧病床,同時也有安寧居家照護的人力,但在老年人口比例持續上升的台灣,這樣的設備和人力,要照顧分散台東各鄉鎮的末期病患,越來越顯得捉襟見肘。特別是末期患者,常也是年紀較大,體力虛弱,若要跨縣市來接受末期的相關照護,比起一般急性疾病的患者更是來的辛苦。當時我就有一個念頭,或許台東馬偕醫院可以努力強化體質,肩負起癌症診療中心的責任,而台東基督教醫院則可以往社區發展,盡力來推動末期患者的照護工作。這個想法在和信醫院宗教師盧俊義牧師和東基呂信雄院長的鼓勵之下,逐漸成型。去年底(2014年)我們也安排了參訪日本安寧療護的行程,希望能夠在軟硬體上及經營的層面學到他們的寶貴經驗,並試著在未來能夠成立台東第二所安寧病房及安寧居家照護中心。

[閱讀全文]

人生路上的光/曾榮振

「上帝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篇第119篇105)這句出自聖經的至理名言,我們只要用心體會,照著上帝的導引,而且以此為師,都可以受益無窮。

[閱讀全文]

《自由之心》:棉花田裡的悲歌/黃柏威

英國導演Steve McQueen執導的電影《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拿下第八十六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故事改編同名書籍,而那正是作者Solomon Northup將自己12年黑奴生活的親身經歷所寫下的自傳作品。

[閱讀全文]

他,留下什麼精神/曾榮振

人們常以西洋諺語自我惕勵:「我們常依自己的才能判斷自己,別人卻是依你己經表現的判斷你。」大意是說,人貴自知,才不會流於無法實現的空想,也才不會流於眼高手低,好高騖遠。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