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讀老阿嬤的窮富之理有感/姚孟昌

西方近代文明的核心內涵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不在於物質條件,而是在於人民內在思維與生活習慣。正如《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之興起》一書作者韋伯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歸於基督教義的傳播。我深以為然。

[閱讀全文]

國民黨政府對原住民族語聖經翻譯的壓迫,與國語政策的強力推行有關。其中最重要的組織,就是「國語推行委員會」,設立於1946年,直接隸屬「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當時第一任主委為魏建功,國語日報社的創辦者,兩年後離台回中),1947年以後,改組為「台灣省政府國語推行委員會」,1959年裁撤。裁撤的原因,官方說法是因為當時會說國語的民眾已有顯著增加,組織的主要任務已經達成,另一種說法是導因於1959年對中共的金門砲戰須耗費大量軍備,基於政府預算考量而裁撤。1981年,政府在教育部底下恢復設置「國語推行委員會」,直到2000年民進黨執政以前,均以推行「國語」為主要目標。

[閱讀全文]

有機農業的「肥分」故事/翁建堯

摘要
台灣農產原本是有機,不過,這是1950年代的事。後來,二次戰後嬰兒潮提高糧食的需求。那時候,化肥翻轉了產量,使百姓有吃得飽的白米飯。除此外,歐洲比較農產的口感、含毒性物質以及營養組成,發現用化肥抑是用有機肥栽培的,並無差異。就這樣,有機肥就被人晾在一邊。直到1980年代,化肥顯現出不利環境的副作用。對按呢,台東就有一群人倒轉來用有機肥,想保持故鄉的好山好水,也期望恢復有機農產。結果卻陷入令人非常沮喪的高投入、低收成的困境。而且根據最近的統計資料,有機農產在歐洲有5%、在日本有2%、在咱台灣也只有0.5%。

[閱讀全文]

專屬給社青的營會 基督精兵社青營/李寬敏

你多久沒有參與營會了呢?日復一日的上班、下班,關於愛情,關於關係這檔事,有什麼資源可以讓我們有更多了解呢?

為什麼教會團契都會有退修會?一直在同樣的環境聚聚不行嗎?有些時候,我們跳離原本所習慣的環境,更能深入探索到自己未察覺到的那一面,不管是對人或是對神。

今年的9/30(五)晚上到10/2(日)中午,給自己一個機會,離開也許你很熟悉的台北,到新竹聖經書院來,參與一個討論在愛情關係中也許你想躲卻躲不掉的議題的營會,認識其他的基督徒。

[閱讀全文]

你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你/黃柏威

從天上有聲音傳下來,說:「你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你。」(馬可福音1:11)

這是福音書裡記載耶穌受洗故事的經文。印象中,整本聖經唯一白紙黑字記下上帝親口對耶穌說的話,就是這一句:「你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你。」而從這句話後,下一段經文開始,耶穌就走向曠野,受魔鬼試探,接著展開他的傳道生涯,最終走上十字架之路,為了我們而犧牲了他自己。

[閱讀全文]

請賜給我信仰/曾榮振

「請賜給我信仰」一語,出自歌德的作品中,他說:
「全能的神啊!請賜給我信仰......我的靈魂被某種引力牽引著,牽往主耶穌在最後抵達的十字架的方向走,就如同我的心被離我而去的戀人所牽引......
對,就是那樣的力量。」

[閱讀全文]

在亞洲大陸和太平洋交會的中心位置,有一個島國曾經以「福爾摩沙」(Formosa)聞名於世。這個婆娑之洋的美麗島嶼,台灣人自稱「蕃薯仔」,常以蕃薯落地生根而自勉。

我們在此地衣食住行,大量消費台灣之餘,究竟台灣人對這塊生養我們的土地,有多少的感情與瞭解?

固然,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島國,有自己的歷史,而且很早就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但是,台灣歷史對許多人而言,一直都很陌生,在超過四百年進程中,在這片讓世人驚嘆的土地上,曾經發生了怎樣的滄桑往事?

[閱讀全文]

現今的臨終醫療或安寧照顧制度比起日本醫師山崎章郎在1990年出版《人生的最後一堂課-一起面對生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相關的生死學或醫療倫理反省的書籍更是不勝枚舉,但欲罷不能讀完這本暢銷書後,內心的感動和婆娑的淚水化成一波波的漣漪起伏著。我想它引起的共鳴不在於「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造作,而是具體呈現一個仁心的醫者以其真實的故事,反思生與死的界線。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