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全文]
讀完盧牧師2009年七月底到九月初,受邀往訪美國東西岸幾個台灣人教會,培靈或專題演講的遊記報告(東門教會週報第0931號至0942號),我聯想到盧牧師很像初代教會的使徒保羅。
學校每學期會為家庭環境不佳的學生向教育部與民間慈善團體申請補助款,這些款項撥發到學校後,學校再轉交給學生,曾有小孩父母拿了錢,但還是沒用在孩子身上。礙於18歲以下小孩不能獨立開戶,學校也不能扣押學生的錢。
小孩的程度不一,國中生,許多只有小學4年級的程度,每日上課對小孩是一種痛苦,因為聽不懂。書屋依孩子原本的程度,回到他接不上的地方,重新開始。多年來小孩的成績有許多進步,甚至進入全校成績的前段。
感謝主;賜給我有機會參加東門教會姐妹團契靈修讀書會,幫助我們學習在心靈道路上尋找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團契的會長、副會長以及同工,她們的活動真有活力,有創意,特別是好書介紹、靈修小品分享、心靈代禱、電影名片欣賞等等,讓我們可以學習很多,實踐內在的生活,而且大家能夠一起享受主的恩典。
88水災後,院長有感於臺灣人的苦難,認為我們的醫院過去取之於社會,近年也有盈餘,想要有長期幫助弱勢的計畫。找了醫院的主管組了委員會來討論如何進行與執行這項計畫。院長不知為什麼也找我參了一腳。對於每年敗家400萬的計畫,我是磨拳擦掌,躍躍欲試。如果計畫做得好,就有機會改變許多小孩的一生,讓他們免於邊緣化,成為吸毒者、酒鬼、妓女;也不會成為社會將來的重大負擔。
十一月一日是教會執事的投票日,牧師一再叮嚀要大家務必出席,其實當天起床後我就不太舒服,頭疼的厲害,心想該怎麼辦,教會是去還是不去?兒子那天要赴研討會,若沒去教會?
Tino 's blog Powered By F2blog v1.2 build 03.01 CopyRight 2006 - 2025 XHTML | CSS | Archiver
default Design by Joesen Skin from f2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