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4-12-21 21:00
本週已經進入待降節的第四主日,我們點著了第四支蠟燭,代表著許多人所期待的聖誕節快要來到。以現代聖誕節的氣氛來看,無論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是一個耳熟能詳的節日,因為這代表著聚集、歡喜的日子,也是可以找到理由狂歡的季節。對基督徒來說,或許聖誕節不應只是狂歡的日子,而是慶祝救主耶穌誕生的日子,那麼用喜樂或平安的心來慶祝實在是再適合也不過了。
[閱讀全文]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4-12-14 14:56
本週進入待降節第三主日,當我們點著第三支紫色蠟燭,象徵著「宣告、喜樂」。對於非基督徒來說,聖誕節是用拿來「狂歡」、「聚餐」的日子,在其中確實能夠得到「喜樂」,卻總是短暫的。對基督徒來說,這個節期確實能夠在慶祝嬰孩耶穌誕生來得到喜樂。這不只是因為耶穌的誕生,更是因為上帝差遣耶穌基督所帶來的拯救,讓這個喜樂是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因此,聖誕節的喜樂絕非是短暫的喜樂,而是真實地經歷上帝的恩典同在而得著喜樂。
[閱讀全文]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4-12-07 12:21
上週六,應紀盈長老與士屏執事的邀請,前往離教會不遠的「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到了其中的一個劇場「烏梅劇院」看了一齣戲劇《雲豹的屋頂》。整場戲劇的時間僅僅只有四十五分鐘,卻帶給觀賞者滿滿的收穫與樂趣,真是讓人感到十分地驚豔。
[閱讀全文]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4-12-07 12:19
在生活中,總是看到許多人明明犯錯了,卻不正面去面對,反倒是用盡各種推卸責任的方法,為了是讓他人認為錯不在己,即使真正有錯,也是因為環境或他人所影響的。就如在新聞中,常常看到嫌犯的父母告訴記者說,「我的兒子從小到大都很乖,自從跟某某某在一起之後才變的。」這句話很有趣,一方面,為自己犯錯的孩子辯解,這一切都要怪那些壞朋友;另一方面,推卸對孩子教育的責任,好像孩子做錯事,都與他們的教育無關。
[閱讀全文]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4-11-30 14:19
日本天主教作家遠藤周作的小說《深河》,描述一位日本神父天津,在印度恆河附近幫助想要完成印度教徒在死前到恆河中沐浴的心願。因為他發現有許多重病、年老垂死的人,他們費盡力氣想要完成心願,卻因為體力、行動不方便的原因,導致他們可能無法如願以償。若是如此,他們可能會抱憾而死。或許,對非印度教徒來說,即使恆河被視為「聖河」,卻也必須正視恆河的污染問題。這卻不影響印度教徒對其神聖的認知,他們深信這條河對於他們靈性的幫助,並認為這是他們生命和來世的依歸。
[閱讀全文]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4-11-23 19:30
上週四,在東門學苑〈耶穌的八福〉代課,主題是「第五福:憐恤人必蒙憐恤」。「憐恤」在聖經現代中文譯本是翻譯為「仁慈」,也就是待人仁慈的意思。在這個以競爭為導向的社會中,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強者,對於弱者的需要常常是視而不見。而「憐恤」的定義恰恰是一種「溫柔的性情」,也就是「將他人的苦難放在心上,並隨時預備好謀他人的利益。」這與「愛人」有一些的不一樣,愛的對象是你所關心的對象,而「憐恤」是將眼光放在「需要」的人,並不會將個人的喜惡放在考量之中。
[閱讀全文]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4-11-16 20:00
基督徒常常落入一個試探,那就是拿個人的靈性狀況來比較,比較誰的信仰好,誰比較屬靈。不過,信仰的真諦並不僅僅關於一個人感受與經驗,更必須透過生活中的信仰實踐讓自己的生命可以成長。就如耶利米書18章中「陶匠」的比喻帶給我們可以有深刻的省思,看到上帝如何捏塑祂的百姓,而祂的百姓應當如何回應祂的捏塑。
[閱讀全文]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24-11-09 20:06
2023年金馬獎得了許多獎項的電影《老狐狸》,在2024年的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中引起一個爭議。飾演「老狐狸」一角的演員陳慕義報名〈最佳男主角〉最終沒有入圍,其中原因就是評審認為他在電影中的戲份太少。然而,無論是否得獎或者入圍,這部電影確實是相當有質感,也值得去觀看的影片。劇情中,少了一些激情的演出,即使劇情有去碰觸到校園暴力、霸凌的問題,沒有刻意演出被霸凌的實況,卻讓人立刻可以看透、理解。這樣的劇情看似平凡,卻又能夠帶觀眾進入情節之中,並隨著電影的敘事線繼續欣賞下去,可見導演的用心及功力,得到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實在是名符其實。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