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閒晃•維也納/曾榮振

維也納,它是一座每每令我傾倒的城市,就像看著滿室的風景明信片一樣,世人譽為「音樂之都」,名不虛傳。

從13世紀開始,哈布斯堡家族在此開疆拓土,後來併吞匈牙利成立奧匈帝國,稱霸歐洲640年,維也納成為王朝統治中樞。1914年王儲夫婦在波士尼亞首府撒拉熱窩(Sarajevo),被塞爾維亞青年暗殺身亡,引發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敗戰後,奧匈帝國瓦解,進而成立共和政府至今。

[閱讀全文]

負傷的醫治者/林信男

引言
在舊約聖經以賽亞書和猶太法典他勒目(Talmud)的經文中分別記載下列二則負傷的醫治者的記事,二段經文都在訴說彌賽亞(基督)是負傷的醫治者(wounded healer)。

[閱讀全文]

生活分享二則/陳嘉卿

一、好壞難說
最近幾次的旅遊,都有同團者讃説:你們夫妻的感情真好⋯⋯。我直覺很高興,但也莫名奇妙,因為我們老夫老妻,也沒有特別親熱的舉動,為什麼包括導遊在內都公開稱讚?

[閱讀全文]

一把歐洲名小提琴流浪的史實/王嘉男

記得先伯父早年(九十幾年前)就讀台南神學校時,係奉先祖父令(在臨終前)要獻長子做傳道,先祖父生重病在台南新樓醫院接受馬雅各醫師的手術,雖然沒有痊癒,但從外國傳教士得到基督信仰,雖家產都花在醫藥費上仍無怨言,先伯父記得先祖父遺言就決定要讀台南神學校,當時先祖父給先伯父取名叫西頓(以色列一個鄉村地名),一般都取名摩西、亞倫、大衛、彼得、約翰、提摩太(Tim)等,這個問題我一直不解先祖父的用意。

[閱讀全文]

奇異恩典/林弈君

剛度過人生驚奇的一個月,這一切,要從八月22日禮拜二的健檢開始說起。

在醫師的建議下,年度健檢多了時下最夯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當天做完聽取放射科醫師報告,建議我應該盡速找胸腔科醫師追蹤,當下腦筋一片空白。之後的一個月好像經歷了一段奇幻旅程。

[閱讀全文]

耶穌宣教的比喻/曾榮振

受洗至今足足六個年頭了,其間,聽牧師講道或閱讀聖經,甚至延伸瀏覽其他宗教書籍,領悟良多。如今回味起來,內心深處總是蘊藏主的同在,感覺甜美與喜樂。說穿了,那就是耶穌的恩賜吧。

[閱讀全文]

拿甚麼換生命呢?/蔡尚穎

聖經:創世記 47:13〜21;馬太16:21〜28

在SARS肆虐期間,一位國中男生被送來我們醫院隔離,因為疑似罹患SARS在家隔離的爸爸突然呼吸中止,他不顧一切對爸爸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後來爸爸還是走了,但他自己也遭隔離。我用對講機隔著玻璃問他:「難道你不怕被感染SARS嗎?」他不假思索的說:「如果今天換成是我,我爸爸也會這樣做!」,我深信這對父子在離別那一刻,經歷了從來沒有過的彼此相愛,因為他們彼此用生命互相交換。凱薩大帝在戰場上受到部下的愛戴,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他在打敗仗時,總是最後一個撤出戰場,因為他要確定是否有人還活著,他要救他們一起離開戰場,所以他也是以他的生命交換部屬的生命,這是他常勝的原因之一。

[閱讀全文]

海街日記 /黃柏威

「我的存在就是一種錯誤。」曾聽過一個孩子這麼說,因為他的母親是父親外遇的對象,以至於他對自己存在的意義感到困惑,對自己的存在價值充滿懷疑。

日本電影《海街日記》裡的高中女孩淺野鈴似乎也有這樣的心情,她的父親淺野愛上她的母親,因此離開原配與三個女兒。「我的存在就是對她人的一種傷害。」她也曾這麼說著,這個臉孔依然稚嫩的少女,身上彷彿背著父母留下的原罪,心思提早進入複雜的大人世界。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