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關心受苦者~為烏克蘭禱告與奉獻

「牧師,我們能夠為烏克蘭做什麼呢?」「牧師,總會有為了烏克蘭受到俄羅斯入侵發起募款嗎?我們想要奉獻。」

[閱讀全文]

好的溝通

不可諱言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很困難的。特別是,有時候明明溝通都很順暢,雙方最後也有了共識或決定。然而,當開始按照共識或決定去執行時,才發現雙方的認知並不相同,往往因此彼此之間就產生了誤會,甚至互相抱怨。不過,不用太擔心,這樣的現象是基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背景、經歷,也有自己所學的,自己的專業,也有自己所擔任的職位。這些都在在影響到對事情的判斷,導致即使是一起長大的親兄弟姊妹,彼此的看法、觀點都可能南轅北轍。

[閱讀全文]

領受救贖恩典的幸福

從上週三就開始所謂的「大齋節期」,在這個節期,我們可以透過自省、默想、禁食等等,來預備紀念基督的受苦,而教會也開始換上了象徵「懺悔」、「警醒」等意義的紫色佈置。因此,這個節期是一個自我反省和悔改的時候,特別基督徒必須承認自己的罪,也祈求上帝憐憫臨到自己。然而,這樣的自省並不是讓自己陷入深淵之中而不可自拔,而是要在其中領受上帝的救贖恩典,讓我們有一個新的生命。

[閱讀全文]

紀律與自由的靈

對於孩子的管教,我雖然不是教育專家,不過,因為孩子一直都帶在身邊,是有一點心得。現代人講求愛的教育,不過一拿捏不好就變成溺愛;若用過去所謂的「虎爸」、「虎媽」的嚴格教育方式,甚至所謂的打罵教育,可能造成孩子心理的傷害,反而適得其反,無法達到原本設定的目標。因此,教育孩子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何時該嚴厲,好讓孩子照規矩去行事,何時該讓孩子照本性自由去發展,實在是需要不斷地嘗試,才能夠找出平衡點。更何況,每一位孩子都有他的特殊性與特質,無法用同一種方法來教育不同的孩子。不過,無論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來教導孩子,總是需要一些讓孩子可以遵從的規矩或原則,否則孩子很難去遵循,最後,孩子失去了控制,就不要說讓他們有空間自由去發展了。

[閱讀全文]

在金錢遊戲中失去自我 ~神隱少女觀後感之二

由於上週的「神隱少女」還有可以討論的議題,因此,本週的「牧師專欄」繼續談論影片中可以思考的議題。

千尋為了營救父母而滯留在湯屋,堅決要求湯婆婆讓她在「湯屋」工作。一開始,湯婆婆拒絕了她的要求,但也禁不住千尋的堅持,因為她曾立誓要給想要工作的人工作,最後只好讓千尋留下來工作。只不過,我們看到當千尋簽完契約書之後,湯婆婆把她的名字變成只有一個字「千」,並且告訴她以後改名叫「小千」。後來,經過白龍的解釋,才知道湯婆婆透過讓人忘記自己的名字,以便可以控制人。

[閱讀全文]

堅強面對挑戰~神隱少女觀後感之一

在主日的晚上,趁孩子睡覺時,打開Netflix尋找想看的電影。一開始,不知道要選哪一部電影,突然看到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動畫「神隱少女」,想說就來「複習」這部電影好了。其實,因為宮崎駿的動畫作品很多,我也忘了我看了哪幾部,總覺得好像都看過了。印象中,「神隱少女」好像看過,不過絕對是很久以前,因此想說就再看一次,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更理解動畫中所要表達的意涵。不過,在看了幾分鐘之後,我發現自己並沒有看過這部動畫,更確切的說,即使有看過,我也完全忘記內容了。因此,很享受地把這部動畫看完。

[閱讀全文]

新年新盼望

盧雲神父在一本書《負傷的治療者》中,提到一位年輕牧者去醫院探訪一位在農場做工的工人,這位工人因雙腳需要開刀而住院。在探訪的過程中,這位工人不斷表達出他對於開刀的恐懼,害怕他在開刀過程中死亡,而年輕牧者不斷地用言語為他打氣。年輕牧者對他說:「你出院後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嗎?」這位工人回答說:「沒有事,也沒有人在等我,只有艱苦的工作。」這表達出這位工人對於生命的無奈,雖然他害怕死亡,但是即便開刀順利,在康復出院後,他的生命仍是沒有盼望的,只有許多「艱苦的工作」在等他,沒有人,也沒有其他事情在等他。就在這位年輕牧者探訪完這位工人的隔天,這位工人就在開刀過程中死亡了。

[閱讀全文]

除夕午夜鐘聲響起

台灣Omicron的疫情來得又快又急,打亂了許多人原本農曆過年的計畫,讓原本計畫要返鄉過年、出外旅遊的人,陷入了抉擇。這似乎是這兩年多,全世界的人,在疫情威脅底下的生活寫照。兩年前疫情剛起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想到,這個疫情會影響全世界,而且影響的時間還那麼長。即使許多人樂觀地看待疫情可能因著Omicron病毒似乎減弱,也似乎看到未來會有所謂的「流感化」,以後只要定期接受類似流感疫苗就可以;甚至還有人主張未來會「感冒化」,也就是如平常的感冒,有症狀再去醫院看醫生、吃藥即可。然而,就如原本以為注射疫苗就可以比較容易防疫,但Omicron病毒卻有很高的機率突破性感染,讓疫苗的效用變低,使人們仍需要第三劑來補強。在疫情還沒正式結束以前,沒有人可以肯定到底哪時候才能結束。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