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基督徒為什麼要讀舊約

從上禮拜三開始,週間查經班以賽亞書正式開始,期待更多兄姊可以慢慢加入,好讓東門教會重視上帝話語的傳統繼續延續下去。在查經班一開始,我就從「基督徒為什麼要讀舊約」作為開始,因為我知道以「以賽亞書」做為查經班的第一槍,確實會讓許多兄姊有點卻怯步,一來,「以賽亞書」本身就是比較難閱讀、查考的;二來,許多兄姊對於舊約的概念,總是覺得充滿了打打殺殺的情節以及上帝審判的話語。當然,這兩種情況確實是存在的,是無法抹滅的。不過,既然舊約是基督教經典的一部分,那麼若只讀新約不讀舊約,對於信仰的理解可能就不那麼完整。

[閱讀全文]

《追隨基督》~〈重價的恩典〉一文讀後感

在2022年5月第一個主日的牧師專欄,我曾以「重價的恩典」題目寫一篇文章。在那篇文章中,提到了「重價的恩典」是神學家潘霍華所提出的概念,而這篇文章是放在道聲出版社所出版的《追隨基督》一書之中。當時就有提到,這篇文章一開始就開宗明義地說「廉價的恩典乃是我們教會的死敵。」這是許多基督徒的通病,當我們強調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恩典是「白白」的恩典時,有時候就誤以為信仰不需要付出代價,只要捧著雙手接受基督恩典即可。潘霍華認為「廉價的恩典就是市場上所販賣的恩典,有如廉價商場所叫賣的貨品一樣。」雖然,我們常常提倡愛物惜物,但人的習慣往往是對用很大的代價才得到的物品,相對地比較珍惜。或許,廉價的物品只要好用,仍然讓人願意珍惜,但在心態上,若有一天壞掉或不見,總是比較不會心疼。

[閱讀全文]

一起來查經

再過十天,東門教會查經班將要正式開始,將在每週三分成上午班以及晚上班,查考的進度將會一致,兄姊們可以按照自己方便的時間參加。當然,這不是我來東門教會第一次開查經班,在就任之後,每主日早上8:50的成人主日學時間就有開查經班,其中查考過〈約翰一書〉、〈加拉太書〉以及現在目前正在查考的〈羅馬書〉。經過上次的調查之後,週間查經班決定查考〈以賽亞書〉。

[閱讀全文]

安然進入夢鄉

盧雲神父在其著作《親愛主,牽我手》提到「當你緊抓著具體的現況去贏取某種安全感,你的禱告便是小信的。當你在禱告中充滿著要即時實現的祈願,那麼,你便是憑著小信禱告。」從信仰的角度,有需要向上帝祈求是再正常也不過的,盧雲神父也是這麼認為的,但若所有禱告只是為了緊抓著現況好讓自己有安全感,或者盼望自己所祈求的能即時實現,那禱告只是顯明自己的小信而已。

[閱讀全文]

在不平安之處尋找到平安

上週,在講道中,曾經提到一位孩子令許多老師、同工頭痛的孩子。在兒童營期間,只要我上台跟小朋友問安說「小朋友平安」,這位孩子就一定會回「不平安」。一開始,我認為這樣的行為只是這位孩子比較皮、比較愛開玩笑,就沒有太理他。到了營會第二天,開始有低年級的小朋跟著學他說「不平安」,好在老師處理得當沒有繼續發生類似的事。不過,那位孩子並沒有停止他的行為。有趣的是,只要我將麥克風遞到他的嘴巴,他立刻回「平安」。不只問安的問題,兒童營期間,這位孩子不斷出難題給分班的老師,只能調一些同工支援分班的時間。不過,在兒童營快要結束的時候,我最後一次上台向小朋友問安時,這位孩子仍回答「不平安」,我就回答說「好喔,既然你不平安,我就把我的平安給你。」這位孩子居然立刻回答「好的,平安」。

[閱讀全文]

兒少營開麥拉!

2023年台北東門教會兒少營終於開始了,因為疫情,睽違了三年之久,實在是讓人又興奮又怕受傷害。興奮的是,這項教會的重要兒童事工終於可以繼續延續下去,怕受傷害的是,這三年的空窗期是否讓整個狀況變得不可控呢?確實,從尋找師資、同工,一直到報名人數都出現了與過去不同的狀況。經過三年的空窗期,原本從高中開始的小老師、大專之後的代課老師,或者是其他同工的培育都中斷了,讓師資、同工相對難找。而兒童報名人數也少了許多,同工討論的原因,大概不出於有些家長還擔心疫情的影響、國人出國的熱潮、過去參加兒童營的孩子已經長大。因此,雖然不能說這次的兒童營是從零開始,但確實被許多因素所干擾,盼望明年可以更好。

[閱讀全文]

給人盼望的上帝

最近幾年,台灣常常有缺水的危機,包括目前南部曾文水庫的蓄水率在10%上下,實在是令人擔心。其實,我們知道即使擔心,甚至配合政府省水,我們也無法真正改變缺水的狀況,所以情況更糟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失去盼望。當然,生活還有更糟糕的情況讓我們無法掌控,以至於讓我們失去盼望。就像最近的MeToo運動中,那些受害者,他們活在被性騷擾,甚至幾近性侵害的情況,那種夢靨,那種有苦說不出來的情況,讓他們對人性充滿懷疑,並且會否定自己,生活幾乎失去盼望。

[閱讀全文]

寬恕的四個步驟

近日,MeToo運動似乎還沒打算停止,似乎還延燒到演藝圈。日前,藝人黃子佼在被爆料曾經性騷擾一位女性之後,沒多久就開直播承認自己的問題,卻報復性地爆料,讓許多藝人不堪的過去被掀出來攤在陽光下。最後,他選擇了自殘,被送進醫院治療。他會有那麼激動的行動,可能是認為自己過去不堪的事被抖出來之後,不只是他的演藝生涯受到打擊,他可能也會遭遇所謂的「社會性死亡」,遭受社會唾棄,永不翻身。當然,面對突如其來的爆料,對原本享有鎂光燈光環的他來說,排山倒海的壓力確實相當大。不過,這不代表台灣社會對於加害者是不寬容的,這並不是MeToo運動要帶出來的結果,而是希望社會正視性騷擾或性暴力的問題,在性別關係上彼此尊重,嚴守分際,讓社會更加美好。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