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分享 -2

前言:接續2025.04.27週報全教會教育聚會走讀分享,已經分享四則,繼續刊登兩則分享。


分享五:基隆正濱教會及社區走讀記-A組分享/連碧玉
復活節禮拜結束後,參加由教育組主辦的全教會「正濱教會與社區走讀」活動。接近中午12點,大家分乘兩部遊覽車從教會出發。我們搭乘A車,第一站便抵達位於漁港旁的正濱教會。

正濱教會座落於一棟四層樓的建築內,頂樓視野遼闊,可盡覽正濱漁港的風光。聽說夜幕低垂、燈火通明時,更是別有一番迷人景緻。抵達後,受到教會長執們熱情款待,濃濃的漁村人情味令人倍感溫馨。

隨後,我們聆聽了高齡九十的林肇燦牧師分享正濱教會與學生中心創建、籌募的艱辛歷程。林牧師以無比的愛心與智慧,在人力、物力、財力皆匱乏的情況下,奔走籌劃福音事工。自1965年至1971年間,歷經土石流、土地規劃、財務困難等六、七種嚴峻試煉,最終於1971年完成學生中心落成及第二次獻堂感恩禮拜(第一次因土石流淹沒重建)。這段歷程不僅見證了牧師的堅韌,也彰顯了會友們同心協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信仰實踐。經歷磨難後,會友們的信心更加堅定,教堂成為每週靈命得著滋養的「加油站」。

接著,我們分為A、B、C三組展開社區走讀。我們A組由林益仁教授親自帶領,深入探索「正濱漁港」的歷史與人文風貌。行程從1934年日治時期建造的正濱舊漁會大樓出發,這座900坪的大樓曾是水產試驗與高階船員培育基地,外牆採用「13溝面磚」,因能阻擋陽光反射,於二戰時期得以倖免於戰火,目前已被列為基隆歷史建築。

沿著漁港廣場行走,目睹外籍漁工曬網、釣客垂釣的景象,林教授亦憶起兒時放學後,見到卸魚場面,居民撿拾遺落魚貨以貼補家用,猶如米勒名畫《拾穗》般的溫暖畫面。

隨著漁業變遷,漁港功能退役,政府將其轉型為懷舊風觀光碼頭。那排色彩繽紛的多層住宅-「彩虹屋」,成為拍照打卡熱點,亦讓正濱漁港獲得「台版威尼斯」的美譽。我們也在此留下美好回憶,品嚐了瑞珍姊特別準備的手工碳烤吉古拉,美味!因時間有限,只能參觀防空洞餐廳、小卷煎餅、特別的海藻拿鐵等和其他美食景點,但也為下次再訪埋下伏筆。

感謝主一路的保守,涼爽舒適的天氣伴隨我們走讀至傍晚,四點半上車時才開始降雨。晚餐安排於瑞芳深澳的友信餐廳,老闆是正濱教會會友,讓我們享用了一頓物超所值的豐盛海鮮饗宴。

此次走讀,不僅飽覽海港風光,亦在林益仁教授的帶領下,收穫豐富的歷史人文知識。在復活節這充滿喜樂的日子裡,能漫步於充滿海味的正濱漁港,享受一場知性與感恩交織的旅程,心中滿懷感謝!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5-6


分享六:大家一起去走讀-A組分享/陳桂芳
感謝教育組安排全教會教育講座,並實際走讀「基隆正濱教會及鄰近社區」。

正濱教會於1957年成立堂會,同時韓僑信徒也另外成立韓國教會。這次介紹正濱教會歷史的是第二任林肇燦牧師,年逾90,侃侃而談、鉅細靡遺,體力、記憶力實在驚人!

離開正濱教會後,A組由林益仁教授帶領參觀舊漁會大樓、正濱漁港等。看到印尼漁工只能住在海上,上下班都在船上生活,頗有感觸......誰能了解他們的勞苦與無奈呢?正濱漁港彩色街屋神似我曾造訪過的小美人魚故鄉──丹麥哥本哈根彩色街屋,咖啡屋林立。

我們可愛的組長請吃排隊美食「吉古拉」(手工碳烤竹輪),很美味!晚餐在深澳漁港「友信餐廳」,價廉物美,大家飽餐一頓後便踏上了歸程。

今天的走讀活動讓身心靈都得飽足了!感謝主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